秦始皇祖母陵②

秦始皇祖母陵园揭秘

  经过一年多考古勘探与发掘,考古学家近日推定在郊区新发现的一座大型的主人是的祖母,正在发掘的巨型墓葬则是她两千多年来的“安身之地”。 专家认为,这座墓葬是迄今已发掘的“中国第二大墓葬”,也是最大的具有四条墓道的墓葬,其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陵墓制度变迁、尤其是秦始皇陵墓的建设与规制等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巨大规模 一座占地260亩的陵园

  考古勘探与发掘表明,这座占地面积约260亩的陵园,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战国秦时期单人陵园。它位于西安财经学院的新校区,由兆沟、城墙围绕亚字形大墓组成,南北长550米、东西宽310米,陵园外设兆沟,内筑夯土围墙,四面中部各置一门,并有礼仪性建筑门阙。园内有隔墙将陵园分为南北两区,南区主要是房屋建筑遗址,南北长410米的北区,则主要是四条斜坡墓道的大墓和10多个陪葬坑坐落其间。
  墓圹位于陵园中心,陪葬坑位于墓圹周边。陵园南部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内有建筑遗址及灰坑。陵园四边设有门阙或门道。所清理的部分残留墙基,墙宽约5米-6米。兆沟围绕围墙一周,宽约11米。所清理部分墙基中出土物含较多板瓦、筒瓦残片及零星泥质灰陶钵、盆、釜残片。北门门阙,近长方形,夯土筑成,现仅残存基础;其中北门东阙台长约9.1米、宽约11米;西阙台长约7.8米、宽度与东阙台相同。北门门道,长11米,最宽处4米,位于东、西两门阙之间,局部见有踩踏面。
  大墓墓圹东西总长约135米、南北宽约110米,其中墓室长30米、宽27米。东墓道长约65米、宽10米至17米;西墓道长约35米、宽7米至15米;南墓道长约45米、宽约9米至16米;北墓道长约33米、宽约7米至15米。墓道、墓室填土均经过夯筑,坚硬致密,夯窝直径在8厘米左右,夯层堆积较为水平,厚约0.40米至0.50米。椁室东西长12米、南北宽10.50米、深4.3米。室内的随葬器物大多被盗,木构件葬具被火焚毁,仅在壁面和底部余留木件印痕,底局部余留灰炭。依据印痕和灰炭表现出的榫卯结构判断,至少有两重棺椁。出土有刻字石磬、刻字茧形壶、玉璧、玉蚕、玉饰、银饰以及大量棺钉等。

超高规格 陵园内发现“天子驾六”车马

  陵园内,陪葬坑共13座,分布于亚字形大墓四条墓道周边。陪葬坑最长的63米,最短的8米,宽度和深度一般在3.5米至5米之间。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在编号为K8的陪葬坑里,考古人员清理出安车一辆,挽马六匹,这就是罕见的“天子驾六”的规格。车舆通长1.75米,后舆宽1.55米,车辕长约1.95米。车舆局部残留有油漆彩绘图案。出土有青铜、错金、错银、银、角、骨质等车马饰等数十件。马身长约1.8米、身高约1.7米。经专家初步鉴定,这些马年龄约4岁至5岁,应系殷商时中原马种的后代。马具有错金银铜转珠、鎏金铜泡、银带扣、银和青铜马镳及银饰片、银络饰、青铜马镝等。还有陶豆、骨管、彩绘象牙管等。“天子驾六”是陕西省首次、中国第二次发现。古代礼仪制度有严格乘车级别的规定,只有天子级人物才能使用6匹马拉的车。2002年洛阳市在一座长42米、宽7.2米的陪葬车马坑里,考古人员清理出一处6匹马驾一车的遗迹,首次印证了古文献中有关夏、商、周时期“天子驾六”之说,举世瞩目。更让考古专家们欣喜的是,在试掘另一座陪葬坑时,又发现了6匹马拉的木车,又一处“天子驾六”!按一个陪葬坑长达30米计算,如果五六米放置一副车马的话,这个陪葬坑将出土至少5辆车。会不会是5辆“天子驾六”呢?专家们猜测,正常情况下,享受如此高规格的礼遇,墓主不是皇帝就是相当级别的人;即使墓主是相当皇帝级别的人,如得不到在位皇帝的认可,陵墓也会被毁掉,家族及陵墓的建设者还会被杀。而诸多玉器、金银器和刻字陶器等相继出土,尤其是陶文“私官”二字的出现,进一步坚定了有关墓主人是秦始皇祖母的认知。

丰富墓藏 众多器物文字无人能识

  发掘结果表明,大墓、陪葬坑均经早期盗扰并焚毁,但仍出土各类文物300多件。包括金器、银器、青器铜、铁器、玉器、石器、陶器、珍珠、玻璃料器以及麻织品、漆器等类,其中以玉器、金银器数量居多。其中在一处地点,就出土玉器70多件。这些文物工艺精湛、纹饰华美、规格极高。其中秦形制茧形壶,时代特征明显,刻有表明为食官等官职文字,另有石磬刻有“北宫乐府”等重要文字,与大型独立陵园、亚字形大墓、驾六马车和玉路的陪葬坑等形制,共同昭示了墓主人身份的高贵,应为天子王公级别。 除了这些物品的级别高贵外,它们所蕴涵的文化意义也不容小视,在一件车马器上就有不认识的文字。另一件青铜 的背部也刻着十几个秦篆,一时也无从认识。

神秘墓主 秦始皇祖母陵园的确定

  如此高级别的墓葬,到底是什么人的呢?专家们苦苦搜寻确凿证据。最后秦始皇祖母进入到了专家们的脑海当中。秦始皇祖母夏太后,是秦始皇父亲秦庄襄王的母亲。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秦始皇七年(前240年),庄襄王母夏太后死。夏太后子庄襄王葬芷阳,“故夏太后独别葬杜东,曰‘东望吾子,西望吾夫。后百年,旁当有成家邑’。”虽然“杜东”的“杜”,专家认为是今天的郭杜一带,与发现大墓的情况十分吻合,但是多数专家仍在等待有直接的实物证明。丁岩告诉记者:“庆幸的是,在一条现存长达8米的盗洞洞口处,考古人员发现几十块用于礼制或装饰的玉饼等玉器,残损的大型茧形壶等陶器上有刻字‘私官’一职多次出现。”著名古文字学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王辉告诉媒体,秦封泥中就有“私官”一职,它是管理太后、皇后与太子事务的官员。秦封泥的出现对于墓主人是秦始皇祖母的说法是极有力的支持。从时代上说也符合,大墓、壕沟等填土中出土的夹砂红陶釜、泥质灰陶盆,以及K8出土的陶豆、银马镳及其它鎏金或青铜车马器观察,其时代应在战国晚期或略晚,这正是夏太后生活的时代。从墓葬等级来看,大墓带有四条墓道、陪葬坑K8清理的“驾六”马车的规格,以及文物的精美华贵等,显示了大墓及陵园之主的尊贵身份。
  夏太后姓夏名姬,是孝文王即始皇祖父众多的妃子之一。夏太后所生之子庄襄王即始皇之父继位后,尊称孝文王后,也就是他的养母为华阳太后,自己的生母夏姬为夏太后。始皇七年(前240年),夏太后病逝,由于夏太后不是正室,不能与孝文王合葬,所以单独埋葬在杜县之东。而孝文王和华阳太后则合葬在寿陵,夏太后的儿子庄襄王则葬在芷阳。张天恩博士说,据历史记载,夏太后一直活到秦始皇20岁,当时秦始皇已亲政7年,可能对秦始皇产生过重要影响,这也许是其得以厚葬的重要原因之一。

悲剧命运 西汉皇朝恨秦火烧棺椁

  在大墓发掘现场记者看到,墓室墙壁大部分已被烧成赤红色,底部留有黑色的炭灰遗迹。“太可惜了,代表墓主人高贵身份的木质棺椁已被完全烧毁,众多珍贵的文物也几乎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参与考古发掘的丁岩说:“秦国并吞六国统一了九州,但从此惹下了祸根,那就是山东诸国贵族后裔的恨秦情结。秦末农民起义,楚汉战争一直到西汉建立,纷扰的各路义军都把捣毁秦帝国遗留的宫殿、陵园作为出气对象,这座陵园就是毁于这个时期。”从种种迹象看,该陵园遭到了西汉官方的毁灭,中心大墓被打开的盗掘洞口有十七八个,焚烧棺木的温度至少达到了2000多度,把土都烧成了近乎陶器的东西,把灰色陶器烧成了红色的陶器。虽然这样,还是能从痕迹中判断,有36根坊木组成了庞大的棺椁,而在椁木上面,还有一层席子防土。

非凡意义 对研究中国陵寝制度意义重大

  张天恩博士对媒体说,秦始皇祖母陵墓的发现,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了秦国丧葬文化的变迁。它表现了当时整个社会丧葬风俗的转型。因为这是一座中国古代丧葬史上由集体陵园向典型个人陵园过渡的代表作。正因为它,到秦始皇开始出现的大规模个人独葬才变得顺理成章。尤其重要的是,这座规模巨大的陵墓,主体工程应该是在秦始皇时期完成的,这对于后来或者就是同时期修建的秦始皇陵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对以后秦始皇陵墓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这一独立陵园的形制,既继承了秦故都雍城陵区的部分特征,又具备了秦始皇陵园以及西汉陵园的某些因素,不仅对秦国王公丧葬制度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发展史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