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春在离丽江古城11公里的漾西木家桥南面,发现三根民族人类股骨和一具少女头骨化石,被定名为“丽江人”,据同时出土的哺乳动物云南轴鹿判断,地质年代为更新世晚期,属距今10—5万年的晚期智人,还出土伴生物旧石器、石核、石片、刮削器、砍斫器等28件。近年丽江市文物工作者王志泓又在木家桥东、蛇山首端发现有孔石刀饼状有孔石锤等多件细石器。
“丽江人”文化遗存的发现还受到郭沫若的深切关注,并载入他所编著的《中国史稿》一书。这些发现揭示出丽江这一地区深厚的文化内涵,对研究这一时期云南先民和周边少数民族祖先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同时扩大了我国西南地区旧石器分布范围。
中国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和石器地点。发现于云南省丽江县西南木家桥村附近。1956年在村南采集到 3件人类股骨化石。1963年又在砂砾层中发现了一些动物化石和石制品。1964年又出土了 1件少女头骨。据哺乳动物化石判断,地质时代属晚更新世后期。
丽江人属晚期智人,头骨形态与现代人十分接近,具有明显的蒙古人种的特征。 3件股骨中有两件一左一右,属于同一个体;另一件左股骨属于另一个体。石制品共6件,均为燧石制品,包括石片、石核和石核碎块。石片较大,长达7.6厘米,保留有自然台面,打击点散漫,半锥体不显著。有一件石核有3个自然面,其中两面曾作台面使用过,留下了重叠的石片疤。此外,还从砂砾层中发现了一段有钻孔痕迹的鹿角。所发现的动物化石,有剑齿象、犀牛和云南轴鹿等。这一地点虽然材料不多,但石制品出土层位清楚。它的发现,扩大了中国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分布范围,为在滇北地区进一步寻找旧石器时代的遗存提供了线索。
(一)“丽江人”头骨基本特点
丽江人头骨(云南省博物馆收藏)有一定程度的石化,但石化程度并不太深,头骨呈灰褐色,局部有色泽较深、大小不等的色斑。
脑颅部分比较完整,除左侧颞骨的鼓乳部、枕骨的底部和两侧部缺失外,其余部分保存完好。
由顶面观察,两顶结节明显向外突出,头骨的前部较窄,头骨成五角形。最大头宽是在两侧颞鳞后上缘的稍下方,这一点与我国大多数晚期类型的化石智人相似,而与欧洲晚期类的化石智人头骨有所不同,后者的最大头宽多位于两顶结节较低处。现代人最大头宽所在位置,情况不一,欧洲人多在顶结节处;我国现代人,女性多在顶结节下方,男性多在颞鳞上沿附近。
最大宽垂直位置指数值(即:头最大宽,eu-eu,在眼耳平面上的投影高×100耻颅高)我国晚期类型的化石智人平均为34.1,现代华东人(女性)39.9,丽江人31.3。在这方面,丽江人较为原始。
丽江人头骨没有明显的顶孔。仅在相当顶孔区处有一微低的凹陷,矢状缝右侧似有一很细的小孔。此头骨没有明显的矢状嵴,仅在它的前额处似有一些痕迹。
丽江人头骨的颅长167.0毫米,颅宽141.0毫米,颅指数为84.4,属圆颅型。化石人类的头骨,比较普遍的是长颅型,而资阳人为中颅型。
丽江人顶骨的乳突部不存在角圆枕(torus angularis),枕部圆钝。枕外隆突点的位置明显地比人字点靠近前方,现代人的约在同一垂直线上,而化石人类多在人字点的后方。
由侧面观察,眉弓发育甚弱,眉间突度几不可测定,前额部分垂直且甚为饱满。枕部圆钝,具有明显的“发髻状”隆起。我国晚期化石智人头骨的枕部有此结构为其共同特征,现代人此结构一般趋向消失,而早期类型的化石智人则有比“发髻状”隆起更为后突的结构,称为“跟状结节”。
额面上部扁平程度对判别种族属性有较大的意义。鼻颧角丽江人为146.5°,蒙古人种为148°~149°,欧洲人种为135°~137°,新石器时代大汶口人(女性)为148.44°,现代华南人为145.1°,华北人为145.1°。另外,尚可用额指数表示其扁平程度。丽江人额指数为15.7。据吴定良、莫兰特研究,欧洲人及西亚人为19.4~20.5,亚洲蒙古人种和爱斯基摩人为14.1~16.5,现代华北人14.8,云南人14.3。欧洲人种指数值一般高于20,蒙古人种多不超过15,因此由额面上部扁平程度看,丽江人明显属于蒙古人种。
(二)头骨的性别、年龄状况
整个头骨的各骨缝均无明显的愈合。枕骨底部虽已缺失,但蝶骨体与之接合处还遗有软骨骨骺的痕迹,表明基底缝未曾全部愈合,基底缝未愈合示头骨的年龄未达成年。颞骨的乳突部尚未与鼓室部及鳞部完全愈合,也说明该头骨的年纪尚轻。头骨只保存智齿的齿槽孔,智齿是否已经长出不能判断。右m2已经长出,仅内侧齿尖微有磨耗,依照现代人牙齿萌出年龄的资料,该牙一般是在12岁半左右萌出。
头骨的体积较小,骨质表面比较细致平滑,肌嵴不明显,眉弓发育甚弱,额部丰满,有明显的额结节和顶结节,明显发达的额结节和顶结节是幼年头骨的特点,亦常为女性头骨所保留。枕外隆突发育弱,头骨的骨壁较薄。综观之,丽江人头骨可能属于少年女性的个体。
(三)对“丽江人”头骨研究的初步结论
丽江人头骨是云南迄今已发现的更新世晚期化石智人的颅骨化石,为研究云南地区化石人类学提供了资料。
丽江人头骨代表一个少年女性的个体,虽然在某些性状上,如最大宽垂直位置指数较低,枕部有明显的“发髻状”隆起,耳外孔长轴上端朝前方倾斜,带有一定的原始性,但从总的来看,与现代人是十分接近的,没有显著的差异。
在判别种族的归属的几项重要指标下,如额面上部扁平程度(鼻额角、额指数)、最小额宽等,表现出明显的蒙古人种特点。
由于丽江人本身的材料还少,对比资料也不足,丽江人与云南地区新石器时代先民以及与少数民族祖先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工作。
“丽江人”表现出蒙古人种的特征,说明早在十万年前,已有中华民族的祖先在丽江地区繁衍生息。漾弓江畔同时出土28件旧石器,是原始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和武器。与“丽江人”共同出土的还有一件鹿角器,两边穿孔,但均未穿通,它是云南迄今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唯一的角器。这些发现,对于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古代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