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代的中华大地,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都城。黄国古城建立在今河南潢川县隆古乡政府所在地,是黄姓的祖根圣地,也是古黄文化的文史馆。经过三、四千年的风雨摧残,故黄国都城现只有残墙断壁、夯土陶片。古城遗址位于淮河之南,潢河之西岸,是河南省保存最完整的春秋古国都城,也是全国罕见的春秋古城遗址。
她形成于黄族定居于此地的夏朝初期,后来逐渐增添一些防护性建筑,到西周以及春秋时期,已经是淮河岸边一座恢宏的城池。如今,古城遗址的城垣尚在,周长6770米,略呈长方形,城内面积2.814平方公里。在城南正中位置,有一高出地面5米的宫殿遗址社区,周围世代民众称之为“黄君台”、“黄孙台”、“黄君庙台”。台上有一“天池”,水清四季,久旱不涸,又被称为“神池”。
在东西城墙外,有四处制陶作坊、两处制铜作坊遗址,周围散布着西周、春秋时期的各种陶片、铜渣、残破铜片,以及戈、矛剑等兵器残片。从遗址的情况看,黄国古城的手工业作坊主要布局于城外,也说明黄国的手工业已从农业中分离,且有相当程度的发展。
经专家论证,故黄国城垣和黄君台均系由黄色、黄褐色硬土多层夯筑铺垫而成,三、四千年前的黄国人能够成就如此浩大的土建工程,不能不说是丰功伟绩。还有更令考古专家振奋而又迷惑的是城内的水井。据当地民众传说,城内有72眼“莲花井”,今已发现、清理了15眼。井分为土井、陶圈井、木圈井、竹圈井。土井与现在的井无异;陶圈井即在土井中贴上一夹砂陶制的圆筒作井壁;木圈井则采用直径较大的圆木对劈,凿空中部后置于井坑内;竹圈井即采用竹子编织成筒形置于井坑内,既保持了水的清洁,又加固了井壁。
由于各种原因,黄国神秘的面纱尚未完全撩开,城北大片砖瓦基地、城西密集的墓葬区均尚未深入考察,故城所涵括的文化意蕴,还有待今后逐渐趋认识。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