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姓②

  宛[宛、惌,读音作wǎn(ㄨㄢˇ),亦可读作yuán(ㄩㄢ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风姓,出自上古时期伏羲之师宛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上古时期,伏羲帝的老师叫宛华,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宛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上古时期黄帝之臣宛朐,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上古时期,黄帝有大臣叫宛朐,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宛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公孙宛射犬,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左传》记载:“宛,姓,郑大夫宛射犬,卫大夫宛春。”
  宛射犬、宛春实际上皆是郑国人,公孙氏。其后裔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宛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西周初期申伯之国宛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一统志》记载:“宛,本申伯国,春秋时属晋,战国为韩宛邑,秦为宛县,汉因之,明属南阳府。”
  宛邑,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在西周初期为周宣王的舅父申侯的封国。春秋时期,宛邑先属晋国,后属楚国。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后,宛邑属于韩国。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其地设置了宛县,明朝时期属于南阳府。
  春秋后期的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齐桓公姜小白联盟宋、陈、郑诸国,开始春秋称霸。此时楚国国君文王熊赀亦想称霸春秋,也不示弱,在第二年即楚文王二年(公元前698年),为了彻底打通北入中原的战略通道,与齐桓公抗衡,遂出大军进攻邓国,一举灭掉了邓国。史籍中虽无楚国灭申国的具体时间记载,但从史书记载的“伐申过邓”来看,攻申国必然要经过邓国。
  楚文王引兵过邓国时,邓国有三位明智的大夫劝说邓候乘机杀死楚文王,以免将来之险。但邓侯认为楚文王是自己的女婿,因而未从,并按正规的礼仪接待了楚文王。此后,楚文王继续北上,攻灭了申国,除掉了周朝南土最大的一个异姓国,将申国变成了楚国的一个大县。
  此时,邓国虽幸存,但已若釜底游鱼。果不其然,楚文王在领兵胜利掌鼓回归时,可不管什么翁婿之情,顺带灭了邓国。
  楚文王灭申国,宛邑之地亦皆归楚国,其住民有以原邑之称谓为姓氏者,称宛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春秋时期,楚国有芈姓别支郄氏贵胄,楚国灭申国后,封郄氏贵胄于申地宛邑(今河南南阳),遂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宛氏。
  第六个渊源:源于阿拉伯族,出自唐朝时期阿拉伯人宛葛思,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宛葛思,是唐太宗(公元627年~649年)在位时期,来中国传播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族穆斯林宛葛思。宛葛思的汉语亦译作万尕斯、旺歌师、斡歌士、斡葛思等。
  宛葛思后留居中国,其后裔子孙安汉文化习惯,有取其祖先原名之首音的汉字谐音为姓氏者,称宛氏;亦有称万氏、斡氏者,同宗同源。
  第七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古女真族万旒哈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万旒哈氏,满语为Wanlioha Hala,世居清河,清雍正元年由包衣抬入正黄旗,后冠汉姓为宛氏、万氏。
  二.郡望: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公元前263年,秦国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秦朝时期南阳郡设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后逐渐缩小。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废,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初期废黜,唐朝天宝至德年间(公元742~758年)又曾改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河南邓县)为治所。元、明、清诸朝的南阳府治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清河郡: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郡,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年间(公元前43~前39年)后期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
  现宛姓多存于古楚地所辖地区即今湖南,湖北,安徽等地。
  三.字辈排行:
  山东济南宛氏字辈:“日从光启向学茂志敏新传家宜树德瑞兆庆华文进修昌继善经世永承恩”。
  宛氏一支字辈:“日从光启象学茂志敏新传家友毅德富贵发华文”。
  四.历史名人:
  宛射犬:(生卒年待考),郑国人。著名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宛氏鼻祖之一。
  宛 春:(生卒年待考),郑国人。著名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宛氏鼻祖之一。
  宛嘉祥:(生卒年待考),庐陵人。著名明朝官吏。举人,官思南府知府,为政有良策,政绩卓著,百姓立碑颂之。
  宛希俨:(1903-1928)又名宛畏如。湖北黄梅人。幼时随父就读,14岁入武昌启黄中学,被推任校学生会主席,结识恽代英、陈潭秋等。1919年北京五四运动爆发后,回黄梅召集旅外学生组织县学生联合会,开展爱国运动。1921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5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被选为青年团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与旅宁同学吴致民、李子芬等在假期回黄梅,组织学生会,创办《黄梅》月刊,开办暑期补习班,发展党团员,建立了黄梅县的党团组织。1924年3月任青年团南京地委出版委员,领导成立进步青年组织合作社等。1925年1月中共南京支部成立,被推为第一任支部书记。参加国共合作,参与组建国民党南京市党部。5月被中共上海地委指派为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执行委员,担任省党部青年部部长。参加了上海五卅运动,6月4日领导组织南京万余学生集会声援,随后发动下关工厂工人罢工,是南京五卅运动时期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主要领导人。1926年1月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调任中共汉口地方执行委员会宣传部部长,兼任《楚光日报》主编,协助董必武领导开展工农运动,发动群众策应北伐军进占汉口。同年夏冬两次主持召开国民党汉口市党员代表大会,均任执行主席,并被选为市党部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部长。北伐军占领武汉后兼任中央军委机要处主任秘书及警卫团政治指导员。1927年上半年主编汉口《民国日报》,支持工农运动和革命群众团体的反帝斗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担任武汉新闻记者协会领导工作。大革命失败后,奉命率中共中央机关部分人员和警卫团部分战士赴转南昌,担任中共江西省委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部长。协助省委书记陈潭秋同黄道等动员组织各级党团组织及革命团体,积极作好配合南昌起义的准备工作。南昌起义后奉命留在南昌坚持党的地下斗争,参与领导全省党组织贯彻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积极部署组织发动各地秋收暴动。1928年1月被派往赣南,不久担任中共赣南特委书记,领导发动赣南各县农民武装起义。不久特委机关遭破坏被捕,4月4日在赣州卫府里英勇就义。
  宛希先:(1906-1930)湖北黄梅人。1912年起读私塾。1923年入本县八角亭高等小学,1924年在学校参加革命活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秋到武汉,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在第五连当班长,后升至连长。1927年9月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一团一营党代表。10月在郡县水口花池楼协助毛泽东主持了秋收起义后第一批新党员入党仪式。后任一团政治部主任,曾率部两克茶陵,参与创建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1928年春任红四军十师党代表、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参与开辟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同年6月,率部参加袭占高陇的战斗。7月任北路行动委员会书记,参与指挥永新困敌的战斗。10月主持在茨坪举办的党团训练班。1929年初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后,奉命留守井冈山,任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常委,主持特委工作。他深入各地巡视和指导工作,健全和扩大党的组织,加强对群众日常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领导。后曾任中共茶陵县委书记。1930年2月24日,在江西永新县大湾被当作“AB团分子”错杀。
  宛旦平(1900-1930)原名宛明洲,又名宛运游。湖南新宁人。1922年秋考入长沙岳云中学,参加学生爱国运动,结识毛泽东、何叔衡、夏明翰等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考入广州黄埔军官学校第二期,学习刻苦,成绩优异。1925年2月参加第一次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作战。3月初同卢德铭一起调往海丰县帮助组织训练农民自卫军。9月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任参谋。1926年秋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春担任第十一军二十四师七十二团一营营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奉命率营参加保卫武汉的任务。5月中旬在师长叶挺直接指挥下,率全营迎击叛军夏斗寅部,攻占纸坊车站,协同兄弟部队打败叛军,其间曾任代理团长。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同年秋率部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二十五师七十五团参谋长兼一营营长,参加南下广东作战。10月在揭阳战斗中被俘,转押于长沙监狱,后被其兄保释出狱。1928年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1929年夏被派往广西南宁从事兵运工作,在教导总队建立和发展中共组织。同年12月上旬披派到龙州进行武装起义前的准备工作,任左江督办署警备队营长,积极协助俞作豫改造警备队。不久担任讨蒋南路军第一军二旅参谋长兼二团团长。1930年2月1日率所部参加龙州起义。中国红军第八军正式成立后,任军参谋长兼第二纵队司令员,并任红八军军事委员会委员。不久率部随军东进南宁,途中奉命率两个连回师宁明、龙州击溃叛军,3月20日龙州突遭桂系军阀部队袭击,他率纵队在白沙街、铁桥头与敌军展开激战,尔后指挥一个营扼守铁桥掩护军部撤出龙州突围转移,当日晚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宛旦平:(公元1900~1930年),原名宛明洲,又名宛运游;湖南新宁人。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先烈。
  宛吉斌:(公元1923~今),满族,天津人。著名医药学专家。
  宛许银:(公元1947~今),湖北黄梅人。著名金融专家。
  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经济师,黄梅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主任。
  1968年8月参加工作;1968年8月~1975年12月在黄梅兰岭任农技员;1976年1月~1984年3月历任黄梅县长岭、下新信用社、营业所主任;1984年3月~1990年2月任黄梅县农行副行长;1990年2月~1991年4月任农行英山县支行副行长;1991年4月~1992年9月任农行黄冈地区中心支行小他培训中心副主任;1992年9月~1995年3月任农行武穴支行副行长;1995年4月~1996年1月任农行黄梅县支行副行长;1996年正月至今任黄梅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主任。
  多次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模范人大代表。1998年被评为湖北省抗洪模范。
  宛学雄:(公元1958~今),湖北黄梅人。著名中共地方党务工作者。
  农艺师,现任大冶市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
  2000年度由于大冶市水利建设成绩显著,受湖北省人民政府表彰。
  1980年1月~1981年2月在市农牧业局办公室工作;1981年3月~1992年2月在市农委工作,先后担任农委办公室副主任、农业科副科长等职。
  宛文桥:(公元1962~今),女,湖北黄梅人。著名中共地方党务工作者。
  1979年12月~1981年12月在黄荆村一组任会计;1982年1月~1983年12月在黄荆村任妇女主任;1984年1月至今任黄梅县长岭乡新宇建材开发公司副总经理。
  1993年1月至今任长岭乡妇联副主席。1996~1998年被评为长岭乡“优秀党务工作者”;1991年被黄梅县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话”;1993~1998年被县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优秀妇联干部”;1984年当选为黄梅县第八届人大代表;1993年当选为黄梅县第九届党代表。
  1988、1994年当选为黄梅县第四、五次妇代会代表。1996年12月当选为黄冈市首届人大代表。

为您推荐

荆姓②

  一、姓氏源流   荆(Jīng 荆)姓源出有三:   1、出自芈姓,以国名为氏。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被封在荆山一带(今湖北省西部),国号为荆,直到春秋初才改为楚国。楚文王以前的荆君有庶出子孙以国号为姓,称荆氏。   2、出..

尉迟姓②

  一、姓氏源流   尉迟(Yù chí 尉迟)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南北朝时北方鲜卑族姓氏,以部落名命姓。前秦时期苻坚攻灭鲜卑拓跋部族,建立代国。后来拓跋邽复国,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与此同时,鲜卑族中又崛起一支尉迟..

宇文姓②

  百家姓之宇文氏   [宇文氏属地]   太原郡,今山西太原县。   [宇文氏来历]   据《周书》记载:(宇文氏)其先为鲜卑君长,有名普回者,“因狩得玉玺三纽,有文曰:皇帝玺。普回心异之,以为天授。其俗谓天子曰‘宇’,谓君..

况姓②

何氏家训②

〖何氏家规〗  题解:何伦字宗道,号东山,江山(今属省)人,事亲至孝。相传一天晚上有小偷到他家偷东西,他发觉之后也没有声张,在小偷要把他家做饭用的锅偷走时,他这才说:“请你把锅留下,以便我明天早晨能做饭给母亲吃。”小偷很惭..

汲姓②

  一、源流   汲(Jí)姓源出有二:   1、 出自,为黄帝之后,文王姬昌的后裔,以地名为姓。春秋时,周文王之后康叔被封于卫,其后代有卫宣公,太子居于汲(今河南省卫辉市),称太子汲,其后代支庶子孙遂姓汲氏。《通志.氏族略.以邑为..

雍姓②

  一、姓氏源流   雍(Yōng 壅 雝)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西周初周朝刚建立时,周文王的第十三个儿子,也就是周武王的兄弟,被封于雍地,就是现今河南省泌阳县一带。这位王子又封为伯爵,所以人称雍伯,雍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