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姓②

  索[suo]
  【姓氏源流】
  索姓起源有二:
  ①、出自子姓,商殷七公族之一,汤王后代。据《元和姓纂》载,商朝的王公贵族有七支,形成七姓公族。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把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封在鲁(今山东境内),建立鲁国,并且把殷商七族中的六族迁徙到鲁国,这六姓分别为徐姓、条姓、萧姓、索姓、长勺姓和尾勺姓。周武王灭纣索氏出了不少力,后来定居在鲁国成为名门望族。
  ②、出自他族。南北朝及唐时胡人入居中原,有改姓索者;清朝满族有改姓索者;今满、藏等民族均有索姓。
  始祖:商汤。
  【迁徙分布】
  
 
  索姓最早的活动地在今山东、河南,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武威郡(今属甘肃)敦煌形成索姓名门望族。宋代以后,在河北、内蒙古、东北以及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分布。目前索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郡望堂号】
  ①、郡望
  武成郡 隋改定阳郡置,治定阳(今山西吉县)。
  武威郡 西汉置,相当于今甘肃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地区。
  ②、堂号
  武成堂、武威堂。
  自立堂号:求索堂、五龙堂等。
  【宗族字派】
  字辈:
  某支索氏字辈:正德大庆治国家,太和安康定勋邦,万世兴隆永胜祥。
  湖北沙市索氏字辈:恢弘隆祖绪,生肖远大清。
  湖北郧县索氏字辈:元良卜传基,永兴景光明,联宗方可继,习文自守成。
  【历史名人】
  索 靖 (239-303),西晋书法家。字幼安。敦煌龙勒(今甘肃敦煌)人。曾任尚书郎、雁门和酒泉太守、左卫将军。博通经史,勤于学问,著《索子》、《草书势》。擅隶书、行书,对章草用功尤深,无墨迹传世,今流传有《月仪帖》、《出师颂》、《七月廿六日帖》等刻帖。以《月仪帖》最有名。
  索元礼 (?-691),唐酷吏。胡人,籍贯不详。武则天临朝,拟废除异己,他承旨上书告密,擢为游击将军。在洛州设置机构,审理“谋反者”,施行各种酷刑,还令受刑人广泛牵涉无辜,使被陷害而致死者多达数千人,受武则天之赏赐。后来俊臣、周兴等纷纷仿效,制造极为严重恐怖气氛。后武则天为平除民愤,又将他逮捕治罪。
  索额图 (?-1703),清臣。满洲正黄旗人,赫舍里氏。索尼子,康熙皇后叔父。初任侍卫。康熙八年(1669)至四十年,先后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参与许多重大政治决策和活动。康熙继位初,鳌拜擅权,索额图辅佐计擒鳌拜,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深受信任。康熙二十七年被任为钦差大臣,率清廷使团前往色楞格斯克,与俄方代表会谈两国边界问题。由于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道路被阻,半途折回。次年又率使团至尼布楚与俄方代表F.A.戈洛文谈判。在谈判中,索额图阐明黑龙江流域属于中国的原委,驳斥俄方提出以黑龙江或雅克萨为界的无理要求,双方在对等谈判的基础上签订了第一个中俄条约——《尼布楚条约》,确定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至海为中俄东段边界。索额图先后两次参加平定准噶尔之役。康熙四十年以年老休致。后在清朝宫廷斗争中依附皇太子胤礽。四十二年,以“议论国事,结党妄行”的罪名交宗人府拘禁,不久死于禁所。
  其他索姓名人有西汉末义军首领索卢恢;东汉大臣索班,经学家索卢放;晋大臣索紞、索林,将领索綝;十六国时前凉大臣索泮,史学家索绥,西凉将领索仙,北凉文人索敞;五代后唐大臣索自通;宋大臣索湘;清大臣索尼等。近当代索姓名人有解放军将领索立波,医学家索敬贤,编辑索鹏飞,书画家索凡,歌手索宝丽等。
  【索姓楹联】
  
 
  源自商代;
  望出武威。
  指索姓源流和郡望。
  书称二妙;
  学博五经。
  李文郑撰索姓宗祠联。上联:西晋书法家索靖,字幼安,敦煌人,举贤良方正,武帝时官尚书郎,惠帝时官至征南司马,封关内侯。工书法,尤其擅长章草,骨势峻迈,富有笔力。前人评论:“精熟至极,索不及张(芝);妙有余姿,张不及索。”将他和卫瑾并称“二妙”。著作有《草书状》、《五行三统正验论》。下联:晋代敦煌人索担,字叔彻,博通经籍,精于阴阳天文,善术数占卜,乡人请他占问吉凶,门庭若市。后来,他为使人们不过度迷信,说自己测算的不灵验,不再为人占卜。
  敦煌望族;
  北地名贤。
  上联:周武王封殷士七族,索氏封于武夷、敦煌。下联:索靖为北地守,与索价、索永友善,皆为一时名贤。
  姓高七族;
  名重五龙。
  上联:周武王封殷士七族,索居其首。下联:索靖学问广博,与乡人汜衷等被人称为“敦煌五龙”。
  后魏中书博士;
  初唐游击将军。
  上联:后魏中书博士索敞,字巨振,补扶风太守,在位清贫,京师贵游之子,皆受业于敝。下联:唐武后时游击将军索元礼,胡人。
  武冠群雄无敌手;
  威慑穷寇有奇谋。
  索姓望族居住地“武威”二字嵌名联。
  文教齐施,多资成就大力;
  战功屡立,洵称廊庙奇才。
  上联:索敞。下联:晋代尚书左仆射索林,字巨秀,时人称其有“廊庙之才”。
  索
  suǒ
  【名】
  (会意。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于省吾认为是绳索。本义:大绳子)
  同本义〖largerope〗。后泛指各种绳索
  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说文》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报任安书》
  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列士·天瑞》
  追讨南度河,使军吏田晏、夏育慕先登,悬索相引。复战于罗亭,大破之。——《后汉书·段颍传》
  昼尔于茅,宵而索綯。——《诗·豳风·七月》
  又如:索苇(用苇作成的绳索);索头(绳头);索桥(用绳索连结两岸的桥)
  人的发辫〖pigtail〗。如:索葛(头发);索虏(发辫)
  法度〖law〗
  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左传·定公四年》。杜预注:“索,法也。”
  链条〖chain〗。如:索桥
  中国古地名〖Suotown〗。故地在今河南荥阳县。秦末刘邦与项羽战于京、索之间的索,即此地
  索县〖Suocounty〗。中国汉代建立的县,在今湖南省常德市东。属武陵郡,顺帝时更名汉寿。今为湖南汉寿县
  索
  suǒ
  【动】
  搜索〖search;trytofindout〗
  索,入家搜也。——《说文》
  忘索之。——《史记·范睢蔡泽传》
  大索天下。——《汉书·张良传》
  举国大索。——《汉书·韩安国传》
  延年索怀中,得重劾。——《汉书·严延年传》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韩非子·喻老》
  遂闻君将合众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个人偕,不外索。——《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又如:遍索不得;搜索(搜查);索隐行怪(深求隐僻的事而行为怪谲)
  寻求;探索〖seek〗
  探求异闻,采摭典故,解其所未改,申其所未申,故以索隐为名。——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自序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又如:索垢寻庇(无事生非,找荐儿滋事);索摸(寻找,寻觅);索合(寻求志同道合的人);索秘(探索隐微)
  挑选〖choose〗
  以索马牛。——《左传·襄公二年》
  又如:索牛(挑选出来的好牛);索引(又称引得,把书刊,文献等作品中的重要课题录出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以便检索)
  求取,讨取〖demand;askfor〗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唐·杜甫《兵车行》
  凡死刑狱上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党入索财物,名曰“斯罗”。——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索战(讨战);索号(回令;求取约定的暗号);索将(索取;求取);索逋(索要欠款);索掯(索取);索句(索取诗句);索米(求取米粮);索命(索取性命);索饭(讨取食物)
  须,应,得〖must〗
  一壁厢纳草除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元·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虽无人窃听,也索悄声儿海誓山盟。——白仁甫《元曲选·梧桐树》
  又如:索将(须使);索是(须是,煞是,真是);只索(只得);索须(必须)
  捻绳使紧〖tighten〗
  传语又称纣力能索铁伸钩。——《论衡·语譄》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屈原《离骚》
  又如:索绳(紧绳)
  搓;绞〖twist〗。如:索铁(绞铁成索)
  娶妻曰索〖marry(awoman)〗。如:索妇(娶妻)
  索
  suǒ
  【形】
  独自,孤单〖allalone〗
  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晋·陶渊明《和刘柴桑》
  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北国·庾信《拟咏怀》
  又如:离群索居;索处(索居);索居(独居一方);索索(冷落的样子)
  涕泪流出貌〖tearing〗
  子綦索然出涕曰:“吾子何为以至于是极也。——《庄子·徐无鬼》
  又如:索索落落(眼泪纷纷落下的样子)
  索性;干脆〖clear-cut;straightforward〗
  只是士大夫不青索性尽底里说话,不可专咎人主。——宋·朱熹《与魏之履书》
  又如:索兴(干脆;直截了当)
  煞是。确是;真是〖certainly〗。如:索是(煞是。甚是;真是)
  尽;空〖exhausted〗
  悉索敝赋,以讨于蔡。——《左传·襄公八年》
  又如:索手(空手);索知(尽知);索空(竭尽);索莫(空乏穷尽的样子);索索(空虚、空乏的样子)
  索
  suǒ
  【量】
  古时民间计量单位,十丈为一索
  古用绳计量长度,因以为计量单位。如:种粟千百索
  计算钱币的单位。古代以绳索穿铜钱,每千文为一索,或称一贯。如:受贿三千索
  索道
  suǒdào
  〖ropeway;cableway〗用钢索架设的空中运输通道
  索贿
  suǒhuì
  〖seekbribe〗索取贿赂
  渎职索贿
  索解
  suǒjiě
  〖seekthemeaning〗寻求解释
  不难索解
  索尽枯肠
  suǒjìn-kūcháng
  〖rackone’sbrainsinscheming〗比喻费尽心思
  索居
  suǒjū
  〖livealone〗孤身独居
  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礼记·檀弓上》
  索具
  suǒjù
  〖rigging〗见“帆具”
  索寞
  suǒmò
  〖depressed〗∶形容消沉,没有生气
  今日见我颜色衰,意中索莫与先异。——《乐府诗集·鲍照·拟行路难》
  〖desolate〗∶寂寞萧索
  山上杂草丛生,异常索寞
  索寞红芳又一年,老郎空解惜春残。——宋·王禹偁《暮春》
  也作“索莫”、“索漠”
  索赔
  suǒpéi
  〖claimindemnity〗索取赔偿费
  根据合同,向外商提出索赔要求
  索桥
  suǒqiáo
  〖chainbridge〗主要承重构件为铁索或铁链的桥
  索求
  suǒqiú
  〖demand〗索要;要求
  索取
  suǒqǔ
  〖askfor;exact;demand〗要求得到;讨取
  索取资料
  索然
  suǒrán
  〖dull;dry;insipid〗∶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兴致索然(兴趣无味)
  〖lonely〗∶寂寞
  将吏辐辏,降人争先赂遗,都统府唯大将省谒,牙门索然。——《旧五代史·郭崇韬传》
  〖dispersed〗∶形容离散
  索然俱散
  〖tearing〗∶流泪的样子
  索索
  suǒsuǒ
  〖fearfully〗∶恐惧的样子
  震索索,视矍矍。——《易·震》《疏》:“索索,心不安之貌。”
  〖tremble〗∶形容颤抖
  这时,他的脸、脖子全冻紫了,两只手臂索索地抖着,呼吸已经很费劲了。——《罗盛教》
  象声词
  形容细微的声音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形容风吹草木声
  山苍苍而坠叶,树索索而摇枝。——南朝陈·江总《贞女峡赋》
  索梯
  suǒtī
  〖jackladder〗由木踏步和绳索扶手组成的船梯
  索喜
  suǒxǐ
  〖藏soshi〗最普通的一种哈达,三尺长,用麻或生丝蘸粉织成,又作“素喜”
  索性
  suǒxìng
  〖fearfully〗∶直截了当,干脆
  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老山界》
  〖wilful〗∶任性
  休要靠索性
  索要
  suǒyào
  〖askfor〗向人要;索取
  索要贿赂
  索要钱财
  索引
  suǒyǐn
  〖index〗根据一定需要,把书刊中的主要内容或各种题名摘录下来,标明出处、页码,按一定次序分条排列,以供人查阅的资料。也叫“引得”。
  索诈
  suǒzhà
  〖extort〗用不正当手段强行索要或讹取
  索子
  suǒzi
  〖largerope〗[方言]∶长而粗的绳子或链子
  索 suǒ ㄙㄨㄛˇ
  (1) 大绳子或大链子:~子。~道。钢~。绞~。线~。
  (2) 搜寻,寻求:~引。思~。搜~。探~。
  (3) 讨取,要:~还。~求。~取。勒~。
  (4) 尽,毫无:~然无味。
  (5) 单独:离群~居。
  (6) 姓。

为您推荐

初②

  初:   chū   ①开始的;开始的部分:~夏。年~。   ②第一个:~伏。~句。   ③第一次;刚开始:~试。~出茅庐。~次见面。~学乍练。   ④最低的(等级):~级。~等。   ⑤原来的;原来的情况:~心。~志。~愿。和好如~。  ..

莫姓②

姓氏源流  莫(Mò)姓源出有八:   1、出自高阳氏,是颛顼之后。据《三郡记》和《姓氏考略》所载,上古帝颛顼造“[莫阝]阳城”,其支庶子孙有定居[莫阝]阳城者,后人去邑为莫,以地名为姓([莫阝]阳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任丘县、平乡..

卢姓②

姓氏来源  1、出自,为炎帝(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领。因居于姜水流域而得氏。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四岳,他们与姬姓周族结成联盟,最后终于打败了商纣王,灭了商朝)神农氏之后裔。西周时,有炎帝的后裔姜姓,字子牙的,因辅..

解姓②

况②

基本信息  况   拼音:kuàng    繁体字:况   部首:冫,   部外笔画:5,   总笔画:7汉字号码  五笔8698:UKQN    仓颉:IMRHU    笔顺编号:4125135    四角号码:36112    UniCode:CJK   ..

桂姓②

  一、姓氏源流   桂(Guì)源流纯正,源出有一:   出自,是周王胄的后裔,因避祸改姓。据《桂氏家乘序》的记载,东周灭亡后,原王族周王的后裔姬季桢曾经任过秦国的博士。焚书坑儒的时候,姬季桢被杀害了。姬季桢的弟弟姬季眭..

卜姓②

  一、姓氏源流   卜(Bǔ)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姒姓,为上古夏禹的儿子夏启之后,以官名为氏。据《路史》载:“夏启有卜氏,又叔绣后有卜氏。”这是卜氏起源最早的一支。又据《风俗通》所载,夏时太康之弟封于莘(故城在今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