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②

  龚贤(1618—1689年),又名岂贤,字半千,又字野遗,、岂贤,号半亩,又号柴丈人,江苏昆山人,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入清隐居不出,居南京清凉山,买画课徒,生活清苦。性孤僻,与人落落寡合。他是位既注重传统笔墨又注重师法造化的家。其创作以五代、巨然的画法为基础,以宋初北方画派的笔墨为主体,参以二米(、米友仁父子)、及等人的笔风墨韵,同时结合自己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感受,形成了浑朴中见秀逸的积墨法,不同于清初以为首的“四王”所倡导的笔笔有古意的创作格法。他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并称“”。工诗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体。著有《香草堂集》。

生平事迹

  他出生于苏州一个家道中落的官宦之家,幼年随家迁居南京。他生活在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13岁习画,21岁左右在奉淮河畔参加了复社的活动,其时正值明末年,复社成员在这里结社赋诗,讲学论艺,挽救民族的危机。由于他正直不阿的人品,以及在诗,书,画上的成就,龚贤已在南京士大夫中显露头角。
  南明弘光元年(1645),清兵攻陷南京,龚贤怀着慷慨悲愤的心情,随复社成员离开了南京。在长达20年的漂泊生涯中,他顽强地学习绘画艺术,还写了大量深沉悲壮的诗歌,倾吐民族志士的一腔忠言。
  清顺治二年(1664)前后,龚贤的妻子及其他亲人相继有8人去世,他受到了沉重的打击。龚贤再次返回南京居住,已年届五十,战乱洗劫后的家乡呈现出一幅惨景。国破家亡,他举起悲愤的笔写下了《登眺伤心处》一诗:“登眺伤心处,台城与石城。雄关迷虎踞,破寺入鸡鸣。一夕金笳引,天边秋草生。橐驼为何物,驱入汉家营!”
  在南京,龚贤一家几经搬迁,最后定居清凉山。他于屋前半亩空地上,筑园栽植,命为“半亩园”。又自写小照,着僧服,手持扫帚,作扫叶状,悬于楼堂,以示与清朝统治者格格不入,后人因此将他的旧居称为“扫叶楼”。龚贤晚年幽居于此,赋诗作画,描写祖国的江山之美,抒发爱国情感。
  是孔子的后代,是龚贤的一位“忘年交”。1689年,孔尚任来南京,拜访了龚贤,病中的龚贤讲了许多官场上令人痛恨的事。孔尚任十年后完成了名剧《》,其中许多内容就是龚贤在南京的亲身经历。龚贤逝世后,孔尚任帮助归葬昆山故里。

绘画特点

  作品多写金陵山水,长于用墨。龚贤喜用老辣朴拙的笔触,沉着稳重,秃笔与尖笔兼用。秃笔,取之圆润苍劲,勾屋,皴擦,画树和点苔苍老有力。龚贤用笔在主张“欲秀而老”,秀而老就是准确、简练而流畅有变化。画家程正揆在赠龚贤的诗中道:“铁干银钩老笔翻,力能从简意能繁”,这很好地点出了龚贤在用笔上的特点和成就。他提出笔法、墨气、丘壑、气韵作为画家四要,主张作画要中锋用笔,并且要古、健、老、苍,才能避免刻、结、板之病,颇为精辟。龚贤用墨,以层层积墨见长,虽不用泼墨,实具有泼墨烟润淋漓的效果,颇有宋人的用墨特点。其画山石树木中锋用笔,苍劲古厚,并用积墨法作反复皴擦积染,多至十几层,墨色极为浓重,但仍有深浅、浓淡、明暗等细微变化,山石树木往往浑融一体,仅在阳面或轮廓边缘处留出些许高光和坚实的轮廓,效果强烈,具有浑厚、苍秀、沉郁的独特风格,成功地表现了江南山水茂密、滋润、幽深的特征。龚贤作画最善用墨,主张墨气要厚、润,他发展了积墨画法,龚贤精研此法是追求一种苍润的境界,他以干笔作墨骨,再以层层皴染包润之,令山林树木呈现出鲜润沉厚的墨韵,使画面湿润厚重之感,这种画法适于表现江南湿意浓重的山水景色,同时也使龚贤的绘画具有了一种深郁静穆的格调。龚贤的画法分两类,世称“墨龚”和“白龚”。他善用黑白对比的技法,前者浓密苍茫,后者简淡雅洁。他在《半千课徒画说》中称:“非黑,无以显其白;非白,无以利其黑。”又如《平远小景》图(册页,纸本水墨)中所画的房屋,简洁明丽,在周围笔墨的映衬下,洁白的屋墙似乎透出光亮。此处即用黑白对比的技法。

代表作品

  代表作有《深山飞瀑图》、《急峡风帆图》、《木叶丹黄图》、《重山烟树图》、《溪山人家图》、《云林西园图》等,

遗存著作

  其著作为《画诀》、《香草堂集》、《柴丈人画稿》、《龚半千课徒画说》等。

后世影响

  现代画坛尊他为明清之际中国画坛最杰出的绘画大师之一,他的艺术成就在京陵八家中最高,影响也最大。
  工诗文、行草;自谓所作山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山水画远宗董源、米芾、吴镇;近师沈周,开创了中国画[健]的笔法,画风浑厚沉郁,秀气灵动。
  他所作画诀,言近旨远,精确不磨,现代画家黄宾虹、李可染都从他的笔法中得到了很大的启迪。
  他提出“借古以开今”,“笔墨当随时代”,重视发挥画家个性主张。

为您推荐

六法论②

  六法论   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最早出现在南朝齐谢赫的著作《古画品录》中。从表现对象的 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 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

瘗鹤铭②

  《瘗鹤铭》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坐标意义,被誉为“大字之祖”,其艺术影响力绵长悠久、远及海外。   《瘗鹤铭》原刻于镇江焦山西侧临江崖壁之上,大约在唐代后期或稍晚坠落江中,破裂残损。自宋代《瘗鹤铭》残石被发现..

明代书法②

  明代自崛起。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至攻克北京自缢煤山,历二百七十七年。在这近三个世纪中,朝廷诸皇帝都很喜欢书法。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后,即着手文治,诏求四方善书之士,充实宫廷,缮写诏令文书等。明代帝王如仁宗,宣宗也极..

草隶②

中国工笔画学会②

  中国工笔画学会是中国各民族工笔画家组成的人民团体,是经国务院民政部批准正式成立(民政部民函[2008]76号)的国家一级社团组织,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团体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址设在北京。   中国工笔画学会..

瑞鹤图②

详细资料  【名称】瑞鹤图   【类别】书画   【年代】   【文物原属】绘   【文物现状】现藏   绢本,设色,纵51厘米、横138.2厘米。   此图绘彩云缭绕之汴梁宣德门,上空飞鹤盘旋,鸱尾之上,有两鹤驻立,互相呼..

职贡图②

  【名称】职贡图   【类别】书画   【年代】梁   【文物原属】绘(现为宋人摹本)   【文物现状】现藏   【简介】   绢本,设色,纵25厘米、横198厘米。   此图又名《番客入朝图》或《王会图》,展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