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漫画②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漫画是最活跃并取得显著成绩的画种之一。中国漫画的发展,可划分为7个阶段。
  清末民初 中国古代已有以讽刺为目的、具有漫画特点的绘画,但未形成独立的画种。到清末民初,漫画才作为独立画种迅速发展起来,当时称作讽刺画、寓意画、时画、谐画、笑画或滑稽画。近代漫画的兴起,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人民大众的反帝斗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出现了富有民间年画特色的《射猪斩羊图》等漫画宣传品。1903年上海《俄事警闻》刊登的《时局图》,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报刊漫画。辛亥革命前后刊登漫画的报刊,有上海《神洲画报》、《民权画报》、《真相画报》,广州《时事画报》,北京《白话图画日报》,天津《人镜画报》,以及同盟会在日本出版的《民报·天讨》等。作品有《袁世凯骑木马》(张聿光)、《内阁总理》(何剑士)、《老猿百态》(钱病鹤)、《官与民之担负》(马星弛)等。技法上主要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画法。
  五·四时期
  五·四运动中出现一些革命群众绘制的漫画传单,如《全国同志莫被日奴耻笑》、《他肯为国受苦,我们应如何?》等,具有极大的鼓动性。漫画家的作品,有《工学商打倒曹、陆、章》(沈泊尘)、《民气一致之效果》(马星弛)等。但杜宇的《国耻画谱》是中国最早的漫画家的个人画集。1918年沈泊尘创办的《上海泼克》,是中国最早的专门漫画刊物,其中的《虽不中亦不远矣》一画歌颂了俄国十月革命。鲁迅于五四运动前夕在《新青年》上已经提出讽刺画应针砭社会的锢疾,指出确当的方向,引导社会等立论鲜明的漫画理论。
  20年代
  随着丰子恺的子恺漫画在《文学周报》上刊出,从1925年起中国正式开始使用漫画名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北伐革命军中的群众漫画宣传活动蓬勃开展。漫画家黄文农、叶浅
  予、鲁少飞等曾投身到北伐军中,从事漫画宣传工作。黄文农是这一时期卓有成就的政治讽刺画家,他的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漫画有《丢脸》、《面和心不和》、《大拳在握》等。丰子恺的古诗新画和描写儿童天真稚气的漫画,受到人们的喜爱。1927年由丁悚、张光宇等人发起成立的漫画会,是中国最早的漫画团体。该会于1928年出版了《上海漫画》周刊,团结和培养了一批漫画家,在中国漫画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0年代
  漫画创作出现空前的繁荣。上海出现大批漫画刊物,如《时代漫画》、《漫画生活》、《独立漫画》、《上海漫画》、《漫画界》等。其中《漫画和生活》(《漫画生活》的后身)和《独立漫画》曾遭到国
  民党当局查禁。张谔、蔡若虹作品的进步倾向尤为鲜明。叶浅予的长篇连续漫画《王先生》和《小陈留京外史》在社会上影响很大。鲁少飞主编的《时代漫画》在团结漫画家和培养漫画新人方面贡献突出。这一时期的漫画在形式风格上呈现出多姿多采的面貌。存在的问题是刊物上出现不少低级趣味的作品。1936年在上海举办了第1届全国漫画展览。与此同时,苏区革命根据地在反对国民党军事围剿中,群众性的漫画宣传活动非常活跃。此时期,鲁迅在《漫谈“漫画”》一文中指出“漫画的第一件紧要事是诚实”,并认为漫画“最普通的方法是‘夸张’,但又不是胡闹”。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上海成立了漫画界救亡协会,并出版会刊《救亡漫画》。同年8月由叶浅予、张乐平、特伟等人组成漫画宣传队,从上海出发到南京、武汉、长沙、桂林、重庆等地,进行抗日救亡的漫画宣传活动。漫画宣传队自到达武汉后,隶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三厅领导,在周恩来、郭沫若指导下工作,出版了《抗战漫画》。1938年在武汉成立全国漫画作家协会战时工作委员会(后改名为中华全国漫画作家抗敌协会)。漫画家们为争取抗战救亡最后胜利,展开了一场漫画战。抗战后期,漫画宣传工作受到国民党当局的压迫和限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漫画家们仍通过举办漫画展览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大后方”的社会黑暗,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如叶浅予、丁聪等人的八人漫画联展和张光宇的《西游漫记》、廖冰兄的《猫国春秋》等专题展览。与此同时,解放区的漫画家如华君武、吴耘等更加自觉地把漫画武器的锋芒指向了日本帝国主义和消极抗战的国民党反动派。此时期漫画理论研究的重要收获,有《漫画艺术讲话》(黄茅)、《漫画的描法》(丰子恺)。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区的漫画作为一种艺术武器,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威力,紧密地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传大进程。同时,在漫画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华君武是解放区有突出成就的政治讽刺画家,主要作品有《磨好刀再杀》、《在反革命的后台》等。重要作家作品还有蔡若虹的《苦从何来》、张仃的《城头变幻大王旗》等。国统区的漫画配合了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民主运动。米谷是颇有代表性的政治讽刺画家,主要作品有《蒋小二过年,过了今年没明年》等。沈同衡领导的漫画工学团与学生运动相结合,在上海巡回展出《春梦图》、《送葬曲》。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丁聪的《现实图》也是此时期的重要作品。在各地的群众爱国运动中,特别是学生运动中,出现了一批很有战斗性的漫画宣传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50年代初期漫画创作出现新的高潮,漫画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的漫画迅速兴起。1950年创刊的《漫画》月刊(米谷主编)历时10年,对提高漫画的思想和艺术水平,培养青年漫画作者,做出了贡献。1956年在北京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首届全国漫画展览。1957年一些漫画作者被错划为“右派”。60年代后期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不少漫画作者遭受迫害和批判。1976年后,漫画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发挥了战斗作用并得到迅速发展。此后出现漫画创作的新局面。内部讽刺漫画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人民内部的错误思想进行了揭露和批评。幽默漫画、科学漫画等受到人们的欢迎。1979年《人民日报》漫画增刊《讽刺与幽默》创刊,各地的漫画报刊也相继问世。漫画学会、研究会等也在各地纷纷成立。1982年举办第 2届全国漫画展览。1984年漫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参加第 6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活跃在这一时期的漫画家,有华君武、方成、米谷、廖冰兄、丁聪、张乐平、王成喜、英韬、江有生、李滨声、江帆、韦启美、詹同、毕克官、等。漫画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有《漫画漫谈》(沈同衡》、《我怎样想和怎样画漫画》(华君武)、《幽默·讽刺·漫画》(方成)、《中国漫画史》(毕克官、黄远林)等。1986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成立。广大专业和业余漫画作者正在为繁荣发展中国漫画艺术做出新的贡献。
  特点
  主要是:①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兴起和发展的中国漫画,贯穿着一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斗主线。社会主义时期的漫画继承发扬了漫画的战斗传统,并在反映人民内部矛盾、歌颂新人新事和适应群众多方面的审美要求上,进行了新的开拓。②中国漫画有着广泛的群众性。中国漫画队伍是由漫画家和广大业余漫画作者组成的强大队伍,不少漫画家正是在创作实践中从业余转变为专业的。③漫画与新闻事业的关系密切。漫画的主要阵地是报纸和刊物,这是由漫画特殊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④中国漫画的形式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简笔写意的,也有工笔线描的;既有追求大块黑白处理的,也有民间装饰情调的;既有单幅画和组画,也有长篇连续巨著;还有漫画速写、布画漫画、墙头漫画、照片剪贴、漫雕等等。⑤漫画家们在创作实践中,既学习和借鉴外国漫画,也学习和借鉴中国的民族民间艺术传统。越到后来,越更加有意识地追求漫画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在漫画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为您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艺术设计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是我国文化的载体,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更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沉淀。它包括图腾、书法、汉字、绘画、剪纸、刺绣等等。传统文化符号所具有的多样丰富性以及民族乡,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视觉元素,更帮助我们..

观念艺术在中国油画创作中的呈现

  20世纪90年代初,“新生代”的出现,使观念艺术悄无声息地进入了中国油画。观念如同注入的新鲜血液一样,它使中国油画重新展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在我国,随着波普艺术的出现和兴盛,观念方式在绘画中开始大量显现,以..

中国本土动画电影美术造型的启示

  (一)角色造型应该贴近现实生活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成功离不开对角色性格的塑造,并且在塑造时要贴近现实生活,使动画角色生命化,让观众感受到动画角色鲜明、立体的性格特征及优缺点,进而引起观众的观看兴趣。创作者..

返璞归真的。正是基于这一点,中国古代画家才会有“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这

举例分析中国电影歌曲的艺术特征

  中国电影的歌曲一般具有以下这些共同的特征:首先是民族性,即选用民族的乐器,如二胡、扬琴、长笛等,来演奏出富有民夫风情的弦乐或管乐,多采用古时就已发达的五音调;第二是婉转型,典型的中国电影配乐少有那种欧美枪战片的..

对比分析中国电影歌曲的艺术特征

  当然,中国电影歌曲的艺术特征并不是仅有如上所列举的一些,它还有一些世界性的跨文化因素,为了说明我国的电影音乐也具有跨文化跨国度的特质,也为了强化中国电影所具有的独特性,在这部分中,笔者将会举出两部国外的电影来..

中国室内装饰艺术概述

  中国室内装饰艺术经历了一个崎岖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历代劳动人民凭借质朴的劳动和集体的智慧,才积淀成室内装饰艺术。我国室内装饰艺术是生活化的艺术,其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生活的生动体现,为装点环境、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