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之乡②

  萧县春秋时期为萧国地,秦置萧县。自古有“文献之邦”之美誉,风骚人物荟萃,春秋三贤(闵子骞、颛孙子张、颜子柳)皆孔门高足;今为文化部命名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县擅长丹青者2万余人,其中刘开渠、朱德群、王肇民、萧龙士、卓然、吴燃等为国内外著名的艺术大师,各种风格的书画作品犹如繁星璀璨,县城书画艺术一条街集书画创作、装裱、展览、交易、鉴赏于一体,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国内外书画爱好者纷至沓来,投资近亿元的书画艺术博览城已完成规划设计。
  龙城古今多画家
  
萧县人善画爱画,确实是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明清以来,萧县就出现了不少卓越的书画家。乾隆年间的吴作樟、张太平,道光年间的张逢臣,清末的路荫南,他们的作品都以浑厚豪放的风格,至今为人们所称道。继明清之后,萧县画家更是人才济济,分散在全国各地。中国美协副主席刘开渠、老教授王子云、王肇民、王青芳及我省美协副主席萧龙士……,这些老一辈的画家已誉满全国。而青壮年一代如吴燃、卓然、郭公达、葛庆友等,也都名重一方。当代,萧县国画界杰出的代表要数萧龙士了。这位国画界的老前辈,虽然年逾九旬,却依然精神焕发,每日仍然挥毫作画。在萧县,不少农民的土屋里,都挂着萧老的兰草、大荷花。他的深厚笔墨,充满生机的画面,虽然是泼墨大写意,农民们也都能评论得津津有味。萧县,群众画国画的也十分普及。在县城,记者会见了萧老当年的一些老画友:刘惠民、冯雨村、欧阳南荪、赵宗基,他们虽然都已年逾花甲,还经常聚在一起,评画作画。在刘套乡,记者见到了几位土画家:粮站工人刘孝民、理发师傅段自然,看上去他们都是粗手大脚,十分土气,但当他们收起理发刀,放下磅秤,握起画笔时,却能挥写自如,在宣纸上画出毛茸茸的小鸡和半透明的大虾。若不是亲眼所见,你怎么也不会相信这样的好画能出自他们之手。在这里,记者还看到大庄乡农民画家周武全的一幅《老树新枝》的葡萄新作。朴实的笔墨,画出了新的生气。这位农民画的一幅葡萄,早在1958年,曾轰动全国。当时,全国许多美术杂志和画报都争相刊载。就连东德的《造型艺术》杂志也用它当封面。
  崭露头角的未来者
  砸碎了“四人帮”的精神枷锁,萧县国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国画界更是人才辈出。在这里,记者看到了萧县幼儿园的一个只有五岁的小女孩——小影,这个还在掰手指学数数的小姑娘,已开始学画两年了。去年她画的小猫,参加了宿县地区的儿童画展,被评为一等奖,还在《安徽儿童》杂志上发表了作品。老画家黄永玉见到了她的画,赞赏之余,挥笔写下了“小智闲闲”四个大字送给她。当我们要她作画时,她高兴地爬上椅子,右手握起毛笔,左手还把一把玉米花塞进嘴里,随手点染,便画成了一幅小猫钓鱼和一幅大公鸡。看到这个小画家,不禁想起在合肥萧老住室的墙上,也曾看到一幅署名五岁二虎写的篆书“长寿”二字,我们深为这位小书法家雄劲的笔力所吸引。萧老介绍说:二虎也是萧籍的小书画家,他的父亲张翰是省艺校的教师,书法在省内也很有名气。
  萧县国画界的几位后起之秀欧阳龙、薛志耘和郑正,也是引人注目的。他们正当中壮年,从老一辈手中继承下传统的国画技法,又加以推陈出新,各自形成自己的风格。欧阳龙年龄虽然刚满四十,却已被视为“苍劲派”。李苦禅先生也称道他的作品“书画尽进佳境”。他在遭“四人帮”迫害最严重的时候,也从没有放下自己的画笔。在硬性下放的劳动日子里,没有纸笔就在地上画,两年中他利用劳动空隙,苦心钻研草书规律,并写成一本《怎样写草书》的小册子。粉碎“四人帮”后,他更加勤奋作画,争分夺秒抢回失去的时间。去年,中国展览公司选了他的一幅草书,参加出国展览。薛志耘最年轻,却以行万里路的精神毅力,跑遍全国各地,投师访友,钻研书画。因此,他能广泛吸取各家之长,自成一种清新的笔调。郑正是萧老的外甥,在青年时就跟随萧老学画,曾得到齐白石的面教。他多年来如一日,勤奋钻研,积累起深厚的功力,并继承萧老写意画的风格。他擅长的竹、兰、牡丹,为群众所欣赏。
  人民艺术人民爱
  萧县出画家,萧县人民酷爱画。几百年来,每逢结婚、过年、盖新房,人们总爱以书画相赠,作为最珍贵的礼品。据一些老年人回忆,在过去,即使是小康人家,也都布置中堂字画,而且十分讲究。这里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民谣:“一迟屋门亮堂堂,中堂字画挂满墙?吴作樟坐中堂,张太平列两旁……。”这确是萧县人民热爱字画的生动写照。
  林彪、“四人帮”一伙,对祖国的文化艺术进行了残酷的“扫荡”。萧县人民对国画的热爱,却有增无减。在萧县博物馆里,我们就看到许多由群众冒着风险保存下来的字画。刘套乡医院——-《茳老中医献出的十几张字画,就是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经过转移多次才得以幸存的。如今,当你来到一些群众家里作客时,不仅看到墙上悬挂着装裱精美的书画,而且他们还会拿出收藏多年的古今名画供你鉴赏。在郝集乡,记者访问了一位识字不多的老农民胡光学,他有一段“火中取画”的故事。文化大革命初期,在林彪、“四人帮”煽动起毁坏祖国文化遗产的“扫四旧”运动中,许多经过人民收藏多年,甚至多代的字画,都被当作“四旧”抄了出来,并当众付之一炬。一次,胡光学在烈火焚烧字画的火堆前,看到一幅李苦禅的画,他顾不得被抓辑子、打棍子的危险,上前抢救了出来。后来,他将这件事写信告诉李苦禅,李苦禅读信后,感慨万千,连续给他写了两封信,表示致谢,还特地为他画了一幅《幽兰》作为纪念。从此,老农民胡光学与画家李苦禅结下了深情厚谊。萧县的一些专业美术工作者,还经常深入工厂、农村同业余国画爱好者在一起作画、评画,取长补短,互相提高。

为您推荐

国画大师傅抱石艺术②

    ..

中国画②

  中国画,起源古,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一途。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苍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 中国画-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