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戴进关山行旅图②

  【名称】明戴进关山行旅图
  【类别】中国
  【年代】明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
  【简介】
  图轴,纸本,设色,纵:61.8cm,横:29.7cm。
  本幅署款“静庵”,无年款,从趋于成熟的集大成面貌判断,当作于晚年的天顺年间。
  作品所取题材和布局均源自北宋、派系。图绘高远、深远的全景山水,主山居中,巍然屹立,高峻雄伟,左右诸景相衬,呈金字塔形的稳定构图,气势宏阔。诸景系连紧密自然,高远和深远感主要依仗景色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体现,如中景布置村落,有坡堤、土路与前景的垒石、松树、河面、板桥相连,丛林、山道又与远景的峻岭、城阙相接,由此可由近及远,从下至上。布景已克服了画家中年时期欠成熟的痕迹,即藉不自然的树石堆砌或人为的烟云安插来制造高和远,表明戴进晚年已较好地领悟了北宋山水的优长,重视天然布势,力求真实自然。
  画面展现的生活场景真实生动,富有生机。近处板桥上三驴踯躅而行,两位行旅者挑担、背筐后随,显出长途跋涉后即将歇息的放松状态。中景村落中几间简陋茅屋,诸多人物活动其间,有卸担询问的行旅人,有招待客人的店家,有闲坐嬉玩的稚童,还有小狗守立村头,这些情节经有机组合,真实地传达出僻远山村简朴、平和的生活气氛。远景山道上又有拉驴上山者,躬腰挑担下山者,另显一番艰辛情状。环境可居可游,观者如身临其境,无疑也继承了北宋山水画的优良传统,如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所倡导的:“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
  此图画法呈集大成面貌。山川体势取诸家之长,高峻主山近李唐,近处垒石如郭熙,劲直松干仿刘松年,繁密苔点和树丛又取自盛懋,而且结合得妥帖自然,少中年时的拼凑、失真痕迹,整体气势既雄伟又浑厚,既郁茂又清朗,体现出画家力图融南北山水特色于一体,集阳刚阴柔于一身的追求。笔墨方面亦不拘一格,根据物象灵活运用。勾皴点染结合,干湿浓淡交融,中锋侧笔并用,圆润劲健交替,皴法多样,有斧劈、披麻、点子诸皴,点叶丰富,有夹叶、点叶、攒针诸法,显示出富有变化又十分纯熟的技艺。此图堪称戴进晚年精品。
  《关山行旅图》是戴进仿宋院体的典型代表作。其画法师承南宋李唐、马远法派,但用笔疏爽,略带写意笔法,别具风格。近景作一山脚,几株劲松屈曲盘桓,枝叶茂盛。几头毛驴款款走来,情态传神。画家在近景的处理上也和马远的“一角之景”十分相似。远山叠翠,用淡墨写出,近浓远淡,使作品层次富有深度。山顶之树信笔点写,生动自然。整幅作品颇具马远、夏圭遗风,但工细之中见豪放,画面神情气爽,秀逸典雅。

为您推荐

宋范宽溪山行旅图②

  【名称】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类别】中国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   【简介】   绢本,浅设色画,纵:206.3厘米,横: 103.3 厘米。   (活动于十世纪),陜西华原(今耀县)人,经..

五代关仝关山行旅图②

  【名称】五代关仝关山行旅图   【类别】中国   【年代】五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藏   【简介】   绢本,水墨,纵:144.4厘米,横:56.8厘米 。   ,又名童或同,长安人,工画山水,师从荆浩,刻..

宋郭熙溪山行旅图②

  【名称】宋郭熙溪山行旅图   【类别】中国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属】私人收藏   【文物现状】辽宁省博物馆藏   【简介】   绢本,设色,纵:24.5厘米,横:25厘米。   此图淡彩画岸壁溪桥、杂树、途..

谿山行旅图②

溪山行旅图②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绢本墨笔 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   米芾对范宽的绘画风格曾作过这样的描述:“范宽山水丛丛如恒岱,远山多正面,折落有势。山顶好作密林,水际作突兀大石,溪山深虚,水若有声。物象..

溪山行旅②

  宋/范宽/溪山行旅   轴/绢本/浅设色画   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   范宽(活动于十世纪),陕西华原(今耀县)人,经常来往京师与洛阳一带。个性宽厚,举止率直,嗜酒好道,擅长山水画,初学五代山东画家李成,后来觉悟说:「前人之..

明戴进关山行旅图②

  【名称】明戴进关山行旅图   【类别】中国   【年代】明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   【简介】   图轴,纸本,设色,纵:61.8cm,横:29.7cm。   本幅署款“静庵”,无年款,从趋于成熟的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