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归舟图②

苏显祖《风雨归舟图》

  【名称】风雨归舟图
  【类别】书画
  【年代】
  【文物原属】绘
  【文物现状】马乐平收藏
  【简介】
  《风雨归舟图》为立幅绢本,通高96厘米、宽49厘米,右下角署“苏显祖”隶书款。
  该画笔墨洗练,画风大度,古朴清雅,细微之处刻画干净利落,展卷之际,顿觉一股清雅之气扑面而来。整幅画面表现的是莽莽雨色中的远山、披蓑的艄公、小桥上撑伞迎着风雨的乡人,一派江南水乡烟雨蒙蒙的景象。整幅画的布局似全景而非全景,达到了白石老人所说的“界乎似于不似之间”的境界。该画作作者去繁求简,在近山浅渚近陂丛木之间用大片雨势、烟水加以衔接,虚实相生、错落有致。画石分几个大面,用大斧劈皴侧峰直皴,山石棱角锋锐,劲峭雄秀。前景丛树树干瘦如铁,笔法豪放而谨严,变化多而融合,树干笔法亦如山石,枝梢转折延伸,饶有韵味。中段画小桥及荷伞行于风雨中的乡人,烟雨迷蒙。近景为坡脚树丛下急行的篷船,人物与山水相交相融。特别是舟上披蓑戴笠的艄公撑竹篙,风生水起,波纹涟涟,与桥上撑伞顶风而行的行人相互呼应,衬托风骤雨急之势,人物虽小,动作神态生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其右上方有明代著名画家、收藏家题行楷七律诗一首曰:“小桥槐木映沙陂,可似幽人北卧帷。领略风雨诗思好,规摩粉本墨痕迟。兴成挥汗凉生肘,吟罢披襟月入池。何时借我西窗榻,相对寒灯订后期。长洲沈周题。”
  经著名书画鉴定家、辽宁博物馆名誉馆长杨仁恺先生等专家鉴定,认为此画是南宋真迹,且为苏显祖作品存世孤品。杨仁恺认为:“南宋苏显祖《风雨归舟图》,诚少见之真迹,惟此公传世作品尚属初见,殊可珍矣。”著名书画家、鉴赏家陈佩秋对此图笔墨之精妙、保存之完好也赞叹不已。

戴进《风雨归舟图》

  【名称】风雨归舟图
  【类别】书画
  【年代】
  【文物原属】戴进绘
  【文物现状】藏
  【简介】
  此图描绘风雨交加中的山川自然景色,和行人冒雨归家的情景,画家可能借此抒发游子思归之情。这幅画作者采用中轴线构图,高山置于画面右边(戴进山水多是如此),画自下而上是:近景,树木、山崖、归舟;中景,芦苇、枯树、溪桥,还有村舍、竹林、远山;远景,高山重叠,远山迷蒙。虽然表现雨景,但景物自近而远,层次交待得非常清楚。这是作者戴进与南宋马、夏取景构图的明显不同之处。画面近处岩石和归舟;一静一动,使画面左右平衡,横跨两岸的溪桥也使左右景物连为整体。同时画面的虚实对比,造成雨中之景既清晰,又蒙胧。另外作者非常重视细节的描绘,用笔不多把溪桥上冒雨赶路的农夫,生动地表现出来。尤其顶风而行的小舟,与树木,芦苇的动向产生一种顺逆对比,使构图统一中有变化,更加突出风雨归舟的主题。
  这幅画在画法上近岸树木用夹叶法和点叶法;远处芦苇、竹林用撇笔介字点,一笔一划,笔笔到位,刻画出狂风中摇曳的形象。山石用湿笔斧劈,笔法利落刚劲,表现出雨中山石坚硬湿润的感觉。狂风大雨用大笔挥扫,更增加画面的气势;并显示出作者的豪情与胆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古人画雨景多用“米点”表现,或用间接描绘法,烘托出雨意,而戴进能突破陈式,直接再现风雨,其创造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蓝瑛《风雨归舟图》

  【名称】风雨归舟图
  【类别】书画
  【年代】明代
  【文物原属】绘
  【文物现状】不详
  【简介】
  镜心,设色、绢本,20×30cm。
  钤印:田叔、彭城、潘氏慎夫、十亩莲花馆鉴藏金石书画
  题签:田叔仿郭天锡风雨归舟图真迹。
  【作者简介】
  蓝瑛(1585-1664),字田叔,号阕叟,晚号石头陀,又自署东郭老农,钱塘(今杭州)人。山水初从黄公望入门,上窥晋、唐、两宋,遍仿元代诸家。中年自立门庭,涉猎既多,眼界宏远,故落笔纵横奇古,气象甿错。竹、石、梅、兰、人物、花鸟,俱得古人精蕴。画之有浙派始自戴进,至蓝瑛为极。

谢彬《风雨归舟图》

  【名称】风雨归舟图
  【类别】书画
  【年代】
  【文物原属】绘
  【文物现状】藏
  【简介】
  立轴

为您推荐

风雨无阻②

发音 fēng yǔ wú zǔ   释义 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指预先约好的事情,一定按期进行。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宝钗说道:‘一月只要两次就够了。拟定日期,风雨无阻。’”   示例 明天进行足..

卜算子·风雨送春归②

  年代:现当代   作者:毛泽东   词牌:卜算子   内容: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注释:..

卜算子·风雨送人来②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   草草杯盘话别离,风雨催人去。   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   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   【作者】:游次公 【朝代】: 【体裁】:   --------------------------------------------------------------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