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记载,商,周时就有壁画存在。商纣王时宫墙之画是见诸文献的最早壁画。文献的记述,涉及到画迹、画法、画家故事、画家风格,绘画主张等许多方面。由于年代久远,有些是根据传说的追记,因此难免有失实之处,但是从出土的战国绘画实物资料来看,特别是两幅帛画的相继发现,足以证明这些记载并非完全虚构。20世纪40年代和70年代在湖南长沙出土的两幅战国楚墓帛画,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绘在丝织品上的作品,具有独立绘画门类的典型意义,证实了2000多年前中国绘画发展的辉煌成就。
《人物龙凤图》1949年2月出土干长沙东南郊陈家大山楚墓。画面所表现的是祝福死者的亡灵在神龙,神凤的引导和保佑之下升天成仙。人物阔袖长裙,体态锕娜,表现了楚国上层妇女的形象特征和“楚王好细腰”的时风。线描简朴流畅,精细曲直处理得当,证明我国绘画以线为主的传统造型手段,在战国以前就已奠定了基础,并已具有相当的表现力。1973年在长沙子弹库楚墓又出土了一幅《人物御龙图》人物的风度仪容,不禁使人想起楚国大夫屈原及其诗篇中所塑造的形象。
两图被发现之后,使人们对战国绘画的水平和面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时间上推断,后者略晚于前者,艺术上也更趋成熟。前者只重外形轮廓,使人有如剪纸一样的片状感;后者注意了内外廓结合的转折变化,使人物具有一定的体积感,用线也更为劲健流畅,如行云流水。优美的线条加以准确的外形,增加了人物形象生动感人的力量。《人物御龙图》画中染有淡色,有的部分施以金白粉色,成为迄今为止发现用这种画法的最早的作品。
图片:人物御龙图 战国楚 37.5X28厘米 帛画。
画中绘一中年男子侧身直立,高冠长袍,腰佩长剑,手挽缉绳,驾御着一条形状似舟的飞龙。龙尾立一鹊鹤,仰首长鸣,龙身下有一条大鱼在游动。上端罩华盖,3条飘带迎风摆动;人物衣着动势向右,与飘带相一致,表现了行进的方向和飞动的势态,画中男子很可能是墓主人的形象,身材修长,精神抖擞,神态自若,气宇轩昂,反映了战国贵族阶级祈愿死后乘龙升天的愿望。
为您推荐
说明: 5.7x1.1x1.5cm
这件长5.7公分,高1.1公分,宽1.5公分,属于较小型的玉剑饰。采用温润的羊脂白玉,器背上以准确流畅的线条刻变形三才纹,虽简单但给人以含蓄的美。通体间杂有铁锈沁和皮蛋青沁,部分器身已经钙化并遭侵蚀..
【年代】:战国
【尺寸】:长径7.5厘米,短径3.8厘米,内径1.4厘米,厚0.35厘米,重18克
【玉色】:为青玉制,浅翠绿色,半透明,纯净无暇,光泽温润
【特征】:环一面无纹饰,一面瑑纹。中间为一圆环,“肉好若一”(边宽与孔径相..
【名称】 战国计官之鉩玉印
【类别】 玉器、
【年代】 战国
【文物原属】 战国时期楚国官印
【文物现状】 现藏北京
【简介】
印面1.8×1.8cm,通高1.35cm。
青玉琢造,鼻钮。印文字体..
玉器“百家”
时期,随着礼制的崩溃,思想观念的解放,“”的兴起,带来了艺术上的繁荣,玉器的生产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玉的使用范围扩大,佩玉等生活用器增多而礼器比重减少;玉质优良,王侯用玉多使用和田仔玉;琢..
战国龙虎玉剑首,外径4.7厘米,孔径0.3厘米,厚0.5厘米。玉质润白细腻,局部有黄褐色小沁斑。正面图案为浮雕龙虎曲身舞爪相斗的场面,龙体细长于中孔外环绕两周,龙头侧面微昂,目圆睁,龙尾缠绕虎身中部,虎沿剑饰的外轮盘绕近一..
【名称】 战国絑玉印
【类别】 玉器、
【年代】 战国
【文物原属】 战国时期私印
【文物现状】 现藏北京
【简介】
印面1.6×1.6cm,通高1.3cm。
战国时期私印,白玉琢造,鼻钮,印面有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