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双清图》轴
【类别】:
【朝代】:清
【作者】:绘
【材质】:绢本,设色
【尺幅】:纵88.5cm,横54cm
【现藏】:
【介绍】:本幅自题:“丙寅春瓯香阁临,南田寿平。”钤“寿平”(朱文)、“恽正叔”(白文)、“将移我情”(白文)、“寄岳云”(朱文)。画幅右侧王翬墨题,钤2白文印“王翬之印”、“石谷”。收藏印有“展轴神怡”等7方。
本幅是恽寿平55岁时所作。以“双清”为画名是因为梅花以“众芳摇落独暄妍”的品格而水仙以淡色疏香和清气逼人的特性同被视为传统绘画题材中的“清物”。此图以淡花青绢地,烘托双清的花色。梅树苍干繁枝,横斜取势,其花瓣法南宋扬无咎的画法,即以墨笔圈线为瓣,线条雅秀雄健,勾勒出花之勃勃生机。水仙法元人的白描笔韵,叶片用笔富于急迟、粗细、顿折诸变化,花儿或仰或俯,或张或合,亦变化多端。作者以活泼多变的表现技法成功地展示出梅花、水仙暗香浮动的美感。全图不刻意求工、求似,唯求自然天趣,揭示出恽寿平一向所追求的平淡超逸的审美意趣。
【作者介绍】:恽寿平(1633—1690年),初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又字正叔,号南田,别号云溪外史、瓯香散人,江苏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清代画家。晚年居城东,号东园草衣、东园客,后迁白云渡,又号白云外史。恽氏是武进世家大族,父亲恽日初为六年(1633年)副榜贡生,拜著名理学家为师,成为“东南理学之宗”,名震江南。
恽寿平一生坎坷,饱经困苦。清初遭遇战乱,年仅12岁的恽寿平随父远走浙、闽、粤几省,风餐露宿,历尽艰险。后参加了福建建宁王祈的抗清队伍。顺治五年(),闽浙总督陈锦率六万清军强攻建宁,15岁的恽寿平坚守孤城。城陷后,与兄皆被虏至清兵营。陈锦无子,其妻见寿平聪明清秀,收为养子。恽寿平虽在总督府生活优裕,但思亲之情未绝。五年后,遇灵隐寺方丈相救,才得以与家人团聚。此后,他刻苦钻研学问,古文、诗词、书画无不精擅。
恽寿平生而敏慧,8岁便有咏莲花之诗。早年承袭家学,擅画山水,又取法元代王蒙、、倪瓒,并上溯董源、巨然。后见山水作品,自觉不能超越,耻为天下第二手,于是舍而学花竹禽虫。他斟酌古今,参以画史文献,独开生面,海内宗之,有“常州派”之称。其花卉画仿北宋的手法,用笔潇洒秀逸,讲究形似,但又不拘泥于形似,颇具文人画韵味。而其山水画又以神韵、情趣取胜,与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吴历齐名,被合称为“清初六大家”,或称“四王吴恽”。恽寿平在绘画理论上亦甚有建树,后人为其编有《南田画跋》一书,其中有大量涉及书画的议论,无不鞭挞入理,见解独到。
恽寿平崇尚气节,誓不应科举。为了生计,变卖书画也不向权贵低头。在卖画生涯中,恽寿平在其瓯香馆中结识了唐宇昭、莫云卿、庄子纯、杨兆鲁、笪重光、毛先舒、等一时名流,相互切磋,共同唱和,尤其与王翬友情弥笃,二人游历山水,品茗倾谈,切磋画艺,甚为投机。
二十九年(1690年),恽寿平结束了劳碌、贫寒、悲凉的一生。其子恽念祖年方5岁,家贫不能举丧,幸得王翬、董珙、邹显吉等老友鼎力相助才得以安葬。
恽寿平传世作品极多,主要有《红梅山茶图》、《梅竹图》、《玉堂富贵图》、《桃花图》、《三友图》等,笔墨润秀,神完气足。其没骨花卉画柔美秀雅,开创了一代新风,时人争相仿效。除了绘画,恽寿平的书法也非常精妙,被称为“恽体”。他还精于诗文,被誉为“毗陵六逸之冠”,王嗣衍、孙谠编有《南田诗钞》五卷,蒋光煦又增辑南田诗稿,题《瓯香馆集》凡十卷,流传甚广。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