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圆功②

浑圆功来源与简介

  浑圆功源于意拳气功,意拳气功源于意拳。意拳宗师王乡斋先生,少年时从师于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先生,得其真传。后以形意拳为基础,博采众长,创立意拳。
  王安平先生一九五八年拜王老的入室高足王斌魁先生门下习意拳。通过潜心修炼,深得意拳之精髓,并在技击和养生治病方面有独到之处。王安平先生对拳学悉心钻研、参悟,通过科学的锻炼方法,能使人集气功、武功、特异功能于一身。所以王安平先生从一九七二年起都发意拳气功命名在全国传功授徒。
  浑圆桩是意拳气功的根基,是修大道的根本,大道包罗万象,与自然、社会、人生等万物圆通。王安平先生于一九九六年用“浑圆”二字将意拳气功改名为浑圆功。
  中华浑圆功的特点:
  简单易行;不出偏差;上功特快;自然呼吸;锻炼整体;多种功能;治病范围广范,医疗效果显著。
  浑圆功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复原本体健康的养生治病阶段;二是健康后的能量积累阶段;三是转换能量并引发体外阶段;四是能量的体外运用阶段,即以推手形式检验双方在有条件、有接触情况下力的运用程度,以散手形式检验双方在无条件、不接触下力的运用水平,即自由搏击。这四个阶段不是各自独立、截然分开的四个时期,而是随着进境不断增添内容直至形成完整修炼体系的过程。
  浑圆功的练功
  综合归纳为“浑圆桩功”、“技击桩功”、“试力发力”、“力的运用”四大步骤。其中的武功训练又分为“五形功”(鹤形、虎形、熊形、猴形、蛇形)、“五操拳”(炮拳、圈拳、钻拳、栽拳、崩拳)、“五步法”(滑行步、鸡形步、槐虫步、摩擦步、鸭行步)、“五种力”(前力、横力、斜力、竖力、螺旋力)等。所谓“桩多反而心不定,心不定则神不宁!” 所以浑圆功夫提出了“独立守神、抱圆守一”,将浑圆桩作为核心桩法来修炼,灌之于“内想、内视、内听、内察、内息”内环境五守心法的思想法则。事实证明了浑圆武功是一种以一成圆、以圆融万物、树一法立万法、法法皆通的养生手段和超级武学实战技击的训练方法。
  影响力较大的浑圆技击高手
  如张广玉、司鹏、张雨等,也都是在长期练习浑圆桩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

浑圆功之五形动功

  浑圆功(又名意拳气功)的五形动功,是王安平先生在河南开封工人疗养院工作期间,根据意拳大师王斌魁老先生所传授的武功,经自己实践消化后而创编的。现在,五形动功已成了浑圆功的主要内容之一。
  王安平先生认为,对浑圆功来说,桩功是根本,试力为关键;五形动功的试力,是练习浑圆功的必由之路。由于一般人总是好动不好静,只练桩功似乎太呆板,站后老想动一动,尤其是疾病消失、身体康复了,身上有一股劲,不动就憋得慌。实践证明,只要动得合理,静功和动功的有机结合,对治疗疾病、增强体质是大有益处的。用中医的理论来解释五形动功,即:虎扑,可锻炼力量,扩张肺气功能;熊晃,锻炼肩、腰、胯关节,舒肝解气;猴转,锻炼活泼灵敏,活腰壮肾;蛇动,锻炼上下协调,左右相应,舒展筋骨;鹤飞,锻炼平衡,增强心肺功能。浑圆功的五形动功,应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完全像不可能,也不必要,以似像非像为佳。五形动功,是一项内外均练的动功。运动起来,体内的心、肝、脾、肺、肾,体外的手、眼、身、腿、步同时得到锻炼。在锻炼中始终要求以身动为主,身动又要以腰动为主,以腰带动身,带动臂腿,带动手脚,做到身手齐动,周身一家。
  五形动功要求周身放松,动中求静,动起来速度不要快,越慢越好,越松柔越好;动起来用意不用力(即在思想平静中,体会麻、热、胀在体内的动态,以及身体外部的反应),好像自己如儿童一般在做游戏,无拘无束,天真逍遥。
  下面谈谈五形动功的练法、临床效应和技击意义。
  一、鹤形:
  两脚自然站立,两手臂在身体左右两侧,五指张开,手臂与肋部之间间隔一个拳头。用腰胯提起右腿缓慢向前迈步,起脚要平,当脚向前运动距后脚有一脚之长时,前脚尖再缓缓落地。待前脚落稳后,身体重心慢慢向前移,当身体重心移到右腿时,左脚再缓缓提起,慢慢前行。两脚如此交替运行。
  注意:两脚运行路线如同火车的左右两条铁轨;运行时,要求越慢越好。意念两脚如踏雪,两脚似趟泥。
  鹤飞行:其它不变,只把下垂的左右两臂抬起,伸而不直,高不过肩,掌心朝下,随着身体的上下起伏而缓慢摆动两臂,意念自己如仙鹤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鹤形对治疗高血压有特效。另外,对心脏病、呼吸系统病、消化系统病、半身不遂、老年行走困难、下肢静脉曲张等症均有明显疗效。鹤行步是一切步法的基础(如摩擦步、陆地行舟步、三角步、鸡行步、鸭行步、槐虫步等),是增强腿脚功的修炼之法。
  二、熊形:
  浑圆桩自然站立,两手掌从抱球式改变为半握拳式,高不过肩,两手臂弯曲,身向左转,右拳前伸(两拳面朝前),眼向前平视。上式不停,身向右转,左拳前伸,两拳交替反复进行(拳向前伸出时,大小臂不要伸直,两拳相距既不超过肩,也不小于一个拳头)。原地熊形熟练以后,再练习行进中的熊形。当身体向左边转动伸出右拳时,右腿随之提胯前行;当右脚落地重心移到右腿时,左拳左腿随之向右前方转动前行。如此左右交替反复练习。
  注意:左右脚向前行动时是慢碎步,不可大步亦不可快步。意念运动时犹如黑熊一样摇晃而行。
  熊形对肠胃病、肝病、腹胀胸闷、消化不良、坐骨神经痛、压缩性骨折、腰椎间盘突出、腰骨质增生等慢性病有良好疗效。熊形是五种操拳的基础,如炮拳、钻拳、圈拳、栽拳、崩拳等,都无不出自于以养生操为表象的熊形。用之于养生治病它是文雅的,用之于散手搏击它是凶猛的。
  三、猴形:
  两脚与肩同宽自然站立,两手五指尖撮合向前向上平举,高不过肩。身体重心向左移到左脚,左腿屈膝下蹲,右脚尖点地,脚跟提起,右手下落放在右膝上方,左手提至左耳外侧,身体向右方移动,两眼向右后方看。上式不停,身体重心左脚慢慢移到右脚,右脚跟落地,左脚跟提起,左手下落放至左膝上方,右手上提至右耳外侧,同时身体向左后方转动,两眼向左后方看。接上式,当身体、头部向左后方转至不能再转时缓慢地转回来,身体重心仍然在右脚,身体缓慢地起动,左脚随之向前迈出半步落下。上动不停,当身体重心移到左脚时,右脚随之跟上,右脚和左脚并拢后慢慢向右前方落下,右脚尖点地右脚跟提起,身体向右后方转动,右手下落放在膝上方,左手同时上提至左耳外侧。尔后身体起动,重心仍在左脚,右脚向前方迈出半步落下,身体重心缓慢移至右脚,同时左脚向右脚并拢,向左前方慢慢落下,左脚尖点地脚后跟提起,完成向左转体的动作。
  注意:在步法中,几乎都有一个左右脚并*的动作,也可称之为“磨胫”。胫者,小腿也。左右腿前后交替时,经相互摩擦,即有利于两腿的协调配合,又能够增加劲力,还能促使爆发力的产生,有利于在技击实战中防止敌手击打裆部及夺位插裆,而提胯可使身法机动灵活。当身体下蹲时两腿弯曲度应尽量大些,以锻炼两腿的支撑力。行动起来,应轻柔自然。 意念自身似猴子一样灵活自如,想象自己在齐胸深的水中左右缓慢转动。猴形对近视、远视、散光、老花、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疾,以及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颈椎炎、颈椎骨质增生、贫血、白血球减少、肠胃病、慢性肝病等均有明显疗效。 
  猴形在技击中以灵活多变、闪展进退、左右横击为特色,以技击中的内横力、外横力及后斜力见长。
  四、虎扑:
  两脚丁八步自然站立,左脚或右脚在前均可。全身重量三分在前脚,七分在后脚。站好后,两手从身体两侧缓慢向前向上抬至与眼平高,两手略宽于肩,两掌心向前,要求前脚尖、心口、鼻子三点成一线。两手抬起后向前下方拍击(拍击略低于肩高),尔后两手臂继续抬起与眼平高,再向前下方拍击,如此反复进行。原地虎扑练熟后,可练习行进中的虎扑。动起来后,在两臂向下拍打的同时,前脚向前移动,后脚随之紧跟。一前一后,反复进行。 
  注意:向前拍击时两臂不要伸直,前膝关节不要超过脚尖。两臂向前拍击重心前移时,后脚跟不应离开地面。拍击时,两掌手指应微微张开,拍击至终点时两手指全部张开(亦可在运动中半握拳向前拍击)。两手臂向上抬起时,两胯也应随之提起。两脚向前移动时,步子不要大,落脚应先脚尖点地,两脚起落要平。 
  意念两手及小臂向下拍击时,如同拍一个大气球,拍出去,拉回来,要有猛虎扑食的威风。 
  虎扑可扩大肺活量,对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膜炎、肺气肿、肺炎、肺结核、肩周炎、关节炎等慢性病均有明显疗效。虎扑似猫扑鼠,快如闪电。此式进退伸缩,合而为一,利用人体之重心,以步取人,以身带掌(手与小臂同用),以上下起落劲为根本,加上站桩所获取的深厚功力,身手齐动,多变多用,具有很强的技击威力,是散手实战中随意快速进击对手的方法之一。 
  五、蛇形:
  丁八步自然站立,如左脚在前,左手半握拳抬至左腿上方,高不过肩,前伸不超过脚尖,拳眼朝上,大拇指指向前方。右手五指微握,放于胸前。左手腕向右,身体向左;右手腕向左,身体向右。反复练习后再换成右脚在前,右手半握拳抬至右腿上方练习。应左右反复交替练习。上述姿式不变,配合滑行步练习。如左脚在前,当左手腕向右的同时左脚向前移动,步子不宜大,右脚随之跟进。后退时,先退右脚,即在左手腕向右边摆动的同时退右脚。反之,右脚在前亦如左脚在前一样练习。可左右反复练习。 
  注意:动起来应以腰的转动来带动手的运动;前手半握拳的左右摆动幅度应以鼻子为中心,不要超过自己的面部;向前行进以脚尖先点地,向后退以脚后跟先落地。 
  意念想象自己犹如灵蛇一般游动。蛇形对肠胃病、贫血、风湿性关节炎、妇科病、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颈椎病等慢性疾病均有良好的疗效。蛇形是五形动功中练习难度较大的一形,此形可练习全身的协调性,练得纯熟自如以后,对提高推手、散手的水平大有帮助。许多高级武功,如惊力、惊抖力、惊弹力、左右横力等均出自蛇形。 
  在练习时,五形动功做得越松柔自然,发力就越爆,越脆。如果说,站桩是练习神、意、形的高度合一,那么五形动功则是练习在桩功合一下的高度协调。这种动静结合到了高级阶段,便无形无意,彻底恢复了人的本能,也即由松达到柔,由柔达到虚,由虚达到灵。灵者,本能也。在练习五形动功时,首先要学准姿式,祖国医学认为:“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气散乱。”
  练习动功的要领:
  (1)意,练动功要有意念。
  (2)慢,动功速度要慢要匀。慢,可以消除大脑、心脏的紧张,以便在轻松自然中得到休息。所以,在做动功时,心跳不加速,脑袋不充血,神经不紧张。以这三项为前提,达到养生治病、健康长寿的功效。从武功上来说,慢,可使动作上下协调,周身一致,减少消耗,增加补充,使功夫向深度发展。 
  (3)松,做动功时,大脑要放松,肌肉要放松。动作僵硬,根在思想(紧张)。我们之所以强调松,目的有两个,一是为治病健身,二是为技击自卫。前者以松达静,通过思想放松和肌肉放松,去消除精神与身体的紧张(一个人若长期处在紧张状态,易患中风、心脏病、高血压、甚至精神病),增进新陈代谢的机能,促进血液循环,减缓衰老进程,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后者如想尽可能多地把自己的内力释放出来,那就必须尽量放松四肢,松开全身之力的闸门(即人体的每个关节),使气血畅通,为内力释放开辟一条畅通无阻的道路,以便发挥出惊人的技击威力。这正如王芗斋先生所说:“形体愈松,血液循环愈畅,气力增长愈快;如用力则身心发紧,全身失灵,甚至有血气阻塞之憋。”
  (4)整,所谓整,就是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神经、肌肉、骨骼的全面锻炼,整体锻炼。另外,在练习五形动功的过程中,还可以将“金龟出水”试力当作辅助功来练习。 
  练习时,浑圆桩姿势站立,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双手抱球状与肩平,手心朝下,十指微张,尔后双手缓缓提起,如搭在一个水中之大气球上,身体慢慢往下沉坐,手臂仍保持在意念中的水面大气球上,身体和头部从右手臂内侧下沉,斜向左手臂内侧上浮而拔起,头部缓慢浮出意念中的水面,回到原状后,再作沉与浮的练习。
  此式可左右交替练习。简而言之,就是:手上举,身下沉;手左去,身右来;身右来,手左去;手下按,身上拔。练习时,要目随意走,手底留痕。在上下、左右、前后以头部领着上体作圆形运动中,手臂始终保持在意念中的水面上,在两手向下推按的同时,身体要有向上伸拔之意,使身体各部位同时得到收蓄放长的锻炼。这样,身体便会形成一种波浪力。由这种上下拔长而荡起的纵形波浪力,再借双手左右圆撑之势,就能使纵形波浪力中又带出了横形波浪力。 
  在练习“金龟出水”试力时,要注意以头带身,据科学验证,头部活动和寿命的长短有一定的关系。自然界的鹤、蛇的头部活动范围可达360°,它们可以活到发育期的10倍以上,而人类的头部活动幅度仅有90°,只能活到发育期的3倍左右。因此,学会鹤、蛇的头部转动可达脑体交替、上下交替、左右交替、前后交替之效,可使人的思维敏捷,关节灵活,并防治中风、颈椎、脊椎和腰腿等慢性疾病,常练此式可健康长寿。 
  再者,练习此式还有助于下肢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及柔化力(此式内含撑、抱、推、托、按、偏等多种劲力),高妙的左右幻影等技法亦在其中。

浑圆内功初级入门之六节动功

  能坚持练习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更重要的能为下一部的武功打好基础。
  注意:不管你炼那一节时,就只想那一节就行,其它部位不用管,体外假想温水的意念占三分,内感“麻,热,胀”的意念占七分,当各关节都有感应就可以了。坚持练习会让你体悟到人体内部世界的奥妙无穷,很快就能体察到麻,热,胀三者变化的关系,会使你感悟到生命运动的内在的意义。
  另外,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病人,禁止在无老师对面指点的情况下练习。
  首先,第一节(手指尖至腕关节)浑圆桩式站好,基本要领是自然站立,两膝微曲,自然呼吸,眼微闭,意念“麻,热,胀”。同时假想两手之间有如一根橡皮盘,在两手同时向两侧微拉并有皮筋的拉力感时,身体再慢慢向前弯腰,程鞠躬状;在身体向前弯曲的同时,假想两手放入温水中,待两手有如放在温水中以后,身体在慢慢起来,程浑圆式。如此进行3—5分钟,待手上有了麻,热,胀的其中一种即可。
  第二节(腕关节至肘关节)浑圆桩式时,身体向左右歪斜,当身体向左侧歪的同时,假想第二关节放入水中,同时想左臂的外侧,向上起时想内侧,待左臂有了感应以后,身体再向右歪,同时想右臂的外侧,向上起时想右臂的内侧,当两臂都有了感应以后,我们就可以由左右歪斜大幅度的慢动变为微动。以至在不动中也有感应,即为第二节通。
  第三节(肘关节至肩关节)练习此关节,运行是左右旋转的,向左旋转时,想左臂的外侧,回转时想内侧,待左臂有了感应后;身体再向右旋转,同时想右臂的外侧,回转时想内侧如此反复练习。
  第四节(脖子至胯关节)动作是整个上半身前后慢慢地晃动,同时,假想身体向前时,前面有温水的阻力,向后时右侧有温水的阻力,3—5分钟后,身体由大动变为小动,再由小动逐渐变成微动,如此反复练习。
  第五节(胯关节至膝关节)练习此关节,身体微微下蹲,在微蹲的同时,假想两大腿放入温水中,而在下蹲时感觉大腿的后侧上起时感觉大腿的前侧,如此反复练习。也可在静中意念此关节如站在温泉中,想象麻,热,胀的感觉。
  第六节(膝关节至脚关节)练习此关节时,只要守住膝盖以下,找到身体的重心点,几分钟就会有感应。

中华浑圆功的桩功

  一 浑圆站桩功姿势、要领
  1、浑圆桩 两脚与肩同宽,脚尖向前平行站立,身体正直,小腹放松;两手抬至胸前,手指微张,两手相距20厘米,两手离胸约20厘米,环抱成半圆形;两手高不过肩、低不过脐;头正直,下鄂微内收。两眼向前平视,闭目或半闭目均可。口似张似闭,以鼻自然呼吸。臀部似坐非坐。作用:坚持炼浑圆桩不但健身而且治疗多种慢性病,能使内功渐臻化境。
  2、单腿浑圆桩 单腿直立自然站稳,另一腿提起,膝关节与大腿平齐,能高于大腿部更好;脚尖微向上勾起,脚后跟距直立脚大腿内侧不应大于30厘米,两手如同浑圆桩。
  作用:①长期坚持练习本桩法不仅可以收到很好的减肥效果,而且能炼就一般人推拉不动的武功。②提高人体平衡能力,延缓衰老。
  3、扶按浑圆桩两脚成丁八步自然站立,脚间距约为一脚长;两膝微屈,臀部上提,左右臀部平齐,不可一前一后;两手臀抬起平伸,前手高不过肩,后手比前手稍低;两手一前一后环抱成椭圆形,五指微张开,掌心向前下方,即阴阳掌;前手前伸不得超过前脚尖,后手不得巾于身,与前胸不得少于一拳之距离。作用:本桩法可练出向前的按弹力、扶按力、前直力、前撞力、朋托力,是练习双推手的最佳姿势之一。
  4、提抱浑圆桩 其姿势如同扶按浑圆桩。唯独两手臂与怀间如同抱一棵大树,两掌心向里,五指张开。作用:锻炼向前横臂的冲撞力。增加内抱外拔的力量,此桩法是练习散手防护面部的最佳姿势之一,也是双推手必练的桩法。
  5、提插浑圆桩 其他要求如同扶按浑圆桩。唯将两手扶按变成为两掌心相对,五指叉开前上挺直。作用:练习向上向前插的力量,以适应推手的实战要求。
  浑圆桩功的训练方法
  王安平老师在《修真心语》中也作过这种描述:“以静为养,养而聚神,聚神炼气,气足生精,精满浑圆身,浑圆生电,电多生光,光芒四射。”又说:“自我意识,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体外运用,遍身麻热胀,气血液体流,肌肉器官动,浑圆成一统。”
  1、浑圆桩
  两脚与肩同宽,脚尖向前平行站立,身体正直,小腹放松;两手抬至胸前,手指微张,两手相距20厘米,环抱成半圆形;两手高不过肩,低不过脐;头正直,下颚微内收。两眼向前平视,闭目或半闭目均可。口似张似闭,以鼻自然呼吸。臀部似坐非坐。
  作用:坚持炼浑圆桩不但健身而且治疗多种慢性疾病,能使内功渐臻化境。
  2、单腿浑圆桩
  单腿直立自然站稳,另高于大腿部更好;脚尖微向里扣,不应大于30厘米,两手如同浑圆桩。
  作用:①长期坚持练习本桩法不仅可以收到很好的减肥效果,而且能炼就一般人推拉不动的武功。 ②提高人体平衡能力,延缓衰老。
  3、扶按浑圆桩
  两脚成丁八步自然站立,脚间距约为一脚长;两膝微屈,臀部上提,左右臀部平齐,不可一前一后;两手臂抬起平伸,前手高不过肩,后手比前手稍低;两手一前一后环抱成椭圆形,五指微张开,掌心向前下方,即阴阳掌;前手前伸不得超过前脚尖,后手不得贴于身,与前胸不得少于一拳之距离。
  作用:本桩法可练出向前的按弹力、扶按力、前直力、前撞力、上托力,是练习双推手的最佳姿势之一。
  4、提抱浑圆桩
  其姿势如同扶按浑圆桩。唯独两手臂与怀间如同抱一棵大树;两掌心向里,五指张开。
  作用:锻炼向前横臂的冲撞力。增加内抱外拨的力量,此桩法是练习散手防护面部的最佳姿势之一,也是双推手必练的桩法。
  5、提插浑圆桩
  其他要求如同扶按浑圆桩。唯将两手扶按变成为两掌心相对,五指叉开前上挺直。
  作用:练习向上向前插的力量;以适应推手的实战要求。
  浑圆桩功的意念诱导
  炼浑圆桩功必须意念诱导,否则对身体有害,称为死桩。意念诱导,又叫意识引导。浑圆站桩功的意念诱导比较复杂,王安平先生将其归纳为两部分:假借部分和内视部分。其说:“意念的对象在身体外部活动的称假借,又称假想;意念的对象在身体内部活动的称为,古人称之为返观内照,外国人叫生物回授法。”
  浑圆桩功的内视分“皮下肌肉层通”、“五脏六腑通”、“骨骼骨髓通”,三层功夫是浑圆武功内炼过程的必然。初炼者不论先炼浑圆桩或扶按浑圆桩、提抱浑圆桩等,都要先从手部内视起。如炼浑圆桩时,先想到手部的麻热胀,快则几秒钟,慢则几分钟就会在手指、手心、手背出现或麻或热或胀的反应。一旦出现麻、热、胀三种反应中任一感觉即为上功、得气了。有了功感后不要让它(麻热胀)跑掉,想到它往小臂上走,小臂有了感觉,想它往大臂上走,大臂有了感觉引导它往肩部走、背部走、腰部走、胸部走、臀部走、大腿走、小腿走,直至脚部为止。到麻热胀感觉(有一种感应也算)到了脚部时,说明从上到下、从肢体到整体部分产生了功感,即皮下肌肉层,(第一层)功夫已炼成。
  麻热胀是浑圆功夫着眼于内炼本质所提出来的。麻是神经系统、神经细胞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生理物理反应;热是本身体温的反应和气血运行在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里的摩擦反应,也是体内物质分解化合的反应;胀是在气功状态下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的反应。就如《中华浑圆功》一书中所说:“对初炼浑圆功者来说,有四句话要紧记,即“看到远方(视而不见或微闭眼睛),想到手上(麻、热、胀),思想集中,全身放松”。当想到手上有了麻、热、胀的感应,这叫立意;有了感应不让它跑掉,这叫守意;再把守住的意念引导往大臂、肩、背、腰、胸、腹、臀、大腿、小腿、脚部发展,这叫用意。意念应立、必守,守必用,用必活。用必活,即要求用意要灵活,不可执着。炼浑圆功整个过程都是用意的过程。所谓“毋无毋助长”、“毋过毋不及”、“似有似无”、“若有若无”等等说法,均指用意。
  “皮下肌肉层通”通了以后,接着进行“五脏六腑通”的锻炼。“五脏六腑通”功夫可以先从肺部想起。肺部有了或麻或胀或热的感应以后,接着下行到心脏,再到胃部,接着到肝胆、右肾、左肾、脾、腹部、大小肠及膀胱。内脏器官有了感应,说明第二层功夫通了。在进行内视内脏器官时,如觉得某器官不舒适或有疼痛感,说明那里气血不通,或出现病灶。如内视心脏麻热胀时,出现心跳加快、心慌或疼痛感,说明心脏功能不正常,应停止内视心脏,把意识转移到腹部或背部,等待心脏功能恢复正常了再进行内视。临床经验证明,浑圆功对治疗心血管疾病效果很好。第三层为“骨骼骨髓通”。当内脏器官有了麻、热、胀感应以后,就可进行第三层功夫的锻炼:从手指骨想起,手指骨有了或麻或热或胀的感应以后,想到手掌骨,然后想到腕骨、臂骨、大臂骨、肩胛咽喉往下走:走胸骨、肋骨、背骨、腰脊椎骨、坐骨、大腿骨、膝。当进行内视第三层骨骼通时,往往会出现某处骨骼酸沉、酸疼等情况,说明此处有风湿或外伤引起的后遗症,或是骨骼内出现了其它病灶。
  初炼浑圆桩功要按一、二、三层功夫的顺序进行内视。当内视到三层功夫骨骼通后,每一次炼功就不必按一、二、三层的顺序内视了,可以同时三层内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同时内视。有了相当功夫以后,也就是麻、热、胀三层功夫感到均衡以后,炼功开始时就只体会内部的变化了。此时体内不仅有麻、热、胀的感应,同时还有其它感应。这种深层的复杂感应只有过来人才说得出来、说得清楚。内视一、二、三层的过程中或整体内视时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形:有的麻热胀多,有的麻热胀少。如内视皮下肌肉层时,身体左边麻热胀多,而身体右边麻热胀少。这是由三种原因造成的:一是意识诱导左右不平衡,左边照顾得多,右边照顾得少;二是由于生活习惯不同,一边用得多,一边用得少;导致身体左右气血运行不一样,生理变化不一样;三是身体右边可能因风湿、外伤后遗症或内部出现某种疾病的影响使右边感应不如左边。如遇上述情况可以增大右边的意识诱导(即多注意右边)来使其平衡,也可用多拍打右边震荡气血加速运行的方法使右边增强麻、热、胀的感应。也可以暂时不理它,任其自由发展,逐渐会导致平衡的。内视麻热胀时,麻热胀三种反应也会出现不平衡。有时麻多胀少,有时热胀多而麻少,等等,这些不必去介意。在炼浑圆功的过程中,人体生理上会发生奇妙的变化,随着炼功时间的增长,变化越来越多,而且每一个时期、每二个阶段的变化都不一样,这样那样的变化且不必理它,应取“见奇不奇,任其自然”的态度。
  浑圆桩功的心法要领
  一、熔汇“诚、静、耐、信、恒”之五心,自炼自证,师明他明自明。
  二、通达“视、听、察、想、息”之五内,务其进于三层化境也。
  三、归心、守神、立意、内外三层通,内三层为内功的作用,外三层则为精气神形意态。
  四、成圆、生一、虚化、紊定、静守、内实、自控、明心、虚灵真静圆。
  五、体松,神满,意撑,劳而不疲,精神意体皆实化虚。
  六、心定、内静、形神意归一,合一,化一,整合出现。
  七、形整化之于心正、神宁,三层四净,五内八静,皆可感而化之、融之、德之、道之。
  八、返归自然、净化后天,七分形三分神,颠之,返之,化之于七分神三分形,通化全神。
  修炼浑圆桩功要讲三性:
  一次性、规律性、稳定性。一次性,指最好一次性完成计划的时间;规律性。指炼功在时间安排上和早、中、晚各时间段要有一定的规律;稳定性,指炼功前、炼功中思想情绪要稳定,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以上八法为浑圆武学的修炼指要,高级武学的求取来源于桩功,桩功修炼实质一是解决如何做人、为人的基本之道,二为解决身体心态的运用控制之道,学者应加强自我参悟。

浑圆功推手与散手

  推手与散手
  
力的运用,即对手功夫。整体力、爆发力于平日训练时可以空发,但接触对方后如何发力就比较困难了。使这种交手时的发力得到实际锻炼,在实战中得以应用叫力的运用。单推手、双推手或散手等即为三种形式的力的运用。
  单推手
  即单手推手(攻方以手搭对方同侧手)。初练不动步推手,再练行进间推手。练此推手时注意将自己的另一只手置于对手之肘外侧;搭手接触点要有支撑力,自己不能手腕柔软;自己胳膊不要横担,不要承受对方所施压力,不给对方当支架;不能使对方的手正向自己的胸部;自身重量前三后七。重心不前移,前脚跟可稍欠起离地;身形如弓、肩松肘垂,气往下沉、神宜上领;本推手取陆地行舟步、鸡行步或鹤行步;步不要大,步动而上身不动,以免影响上体运动;动时以腰为轴。
  单推手的几种攻打法有:
  1.搭手放人与对方搭上手后,随即用向前的崩劲把对手放出去。
  2.胸前拍打搭手划圆至对方胸口时,五指叉开突然上步发力击撞对手胸口。
  3.栽拳打把对方手吊起后用栽拳击打对方胸部。
  4.掌打把对方手吊起后翻手掌掌心(五指向下)向着对方胸口,上步击撞。
  双推手
  双推手即以自己两只手同时接触对方的两手或胳膊,并加以限制,使对手脱不开,用不上力,难以进击。双推手放打法有:
  1.拍打:以左手为例。如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可以左手拍打对方右时,同时,以右手向对方胸部撞击。如在手在外,左手在内,则方法相同,用手相反。
  2.冲撞:搭手后或划圈后,向对方施以单手冲撞或双手冲撞。一次或连续多次冲撞;直至对方失去战斗力为止对。撞时要求管制住对方双手不使其挣脱;冲撞时步子要及时跟上,自身不得前栽。使用冲撞力时,己手在里在外、在上在下都不受限。
  3.按撞力:可以使用单手或双手,既向下按又向前撞。
  4.挂打:一手在上,将对手的一手臂挂架起来:一手在下,向对方中心实施进击。也可用挂架对方的己手向对方进击。
  5.挑打:当自己双手皆在对方手下时,可以己方一手上挑起对方一手,同时以另一手向对方实施进击。
  6.对方两手在上压制我之双手,我即将双拳朝下,以己双肘外侧对付之。
  7.搭手后对方即刻进击我中部(胸部),可迅疾以“三角步”后撤,再迅速上步进击对方。
  8.以向左或向右转动身体来避开对方直进力头,同时进击对方。
  9.如对方托往我双肘时,即将左右肘用力划开,再以合力进击对方。
  10.因对方力大,正面推手难以抵挡时,即用空化御走避其实击其虚。
  11.对方如捋我手、膊时,我即上步用肘靠打。
  单双推手时的要点:
  思想集中,不必怯场,不必拘泥,对练时有人当无人,平时练习时无人当有人,这样力的运用才会自然;搭手后于接触点的意念应同自身意念一致、均衡;不拘固定招式放打对方或其某一部位,否则就“着向”;不必固定于某一姿势或固定位置,否则“执住”而难以发力。
  搭手后肌肉应放松。否则重心不稳,身体难以平衡。
  绝对力是死力,易造成身体失衡,为搭手后用力之大忌。应根据对手的肩架、位置及与自身之距离,调整好自身手、身、步,在瞬间击中对方,并随对手变化而变化,连续进行攻击。
  单推手时被对方压住胳膊,可旋肘抽膊转身解脱,或在对方压膊的一瞬间上步进肘突击对手胸、肋部。
  练推手须学划圈,圈由大逐渐变小,由小而无形。
  推手应和散手(断手)合成于实战中运用。
  散手(断手)
  散手,又叫断手,就是放开手随便打。散手是第、拳。肘、肩、头、背、胯、腿、膝、脚等的进攻和防御。散手的最初训练要讲求一定的姿势(有称架子),到了中、高级阶段就无形、无意、不讲求姿势了。散手要求:冷、绝、脆、快。“冷”即出其不意,使对手来不及还手;“绝”即发力猛,势不可当,使对手无抵抗力;“脆”即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快”即速度快,出手如闪电,身动如火烧。散手肩架配备要大方舒展,伸得开、合得拢。这要求眼、身、手、步、法合一。其中“身”即身段、身形,高级拳师打人全凭身而不是手,身体调动起来了,身到自然手先到,杀伤力也就大了。名拳家常有“身似游龙”“身似惊蛇起舞”之美称。其它如眼快手快,出手有力,手臂不伸直,收臂不过屈,步脚随身动,身动步行,手动步动,以及讲求眼、身、手、步的用法、动法亦甚重要。
  下面介绍散手的几种基本姿势。
  1.大开门:以丁型八字步站立,两臂张开,一手高,一手低,五指叉开,掌心向前。不论对方是用拳,掌或脚向我问部位进行攻击,只要其进入我所能攻击的范围,我即转成侧面,闪开对方的力头,同时撤步或上步用掌、拳向对方耳部、肋部击出。
  2.小开门:以丁型八字步站立,两手半握拳置于身体两侧,不管对方以何种方式进击,我随即击出。
  3.虎抱头:以丁型八字步站分握双拳于面前环抱成抱拳式。此姿势可变成站拳、栽拳、圈拳及掖掌等。
  4.猴象:作不定位的跳跃前进、后退或左右横行;两手或掌抬至胸前或身体两侧,用脚、掌或拳实施攻击。其动作灵活多变,无须拘泥。
  5.自由式:随便配备肩架,不讲求什么固定的姿势,以有利于实战取姿势。
  推手散手均应从实战出发。为此,须掌握和注意以下几点:
  1.全身除面部、阴部及头部某些部位外,应经得起打踢。
  2.与人交手应有自己的打法和拼死的精神。这必须养成不怕干扰,勇于进击的意识。
  3.做到进退合一、架打合一、闪打合一和攻守合一。
  (1)进退合一:即进中有退,退中有进,可进可退,可退可进。如对方向我胸部猛击,可将腿撤回半步(不落脚)。避其力头,同时前脚向前落步,以单手或双手进击对方。
  (2)架打台一:架即为打,打中有架,架打同时进行。如对方用右拳打我耳部,在立即用一手架格的同时,以另一手向对方面部击打。
  (3)闪打合一:在闪避的同时实施击打,不能先闪后打。
  (4)攻守合一:又称攻防合一。以“攻”为主,攻中有防有守。
  4.灵活多变。交手时,不能硬打硬攻,应灵巧多变。针对对手弱点,实施猛烈进攻。
  5.连续进击不间断。打不中时不打,不是要害部位不打,不奏效时不打。
  6.不交手便罢,一旦交手要干脆利落地一次性结束战斗。即俗称“不求千招会,定求一招精”。
  7.遍体皆争力,无点不弹簧。意拳训练至高级阶段,可出手就打,不讲招式、多势,全身各处皆可攻击对方。
  推手或散手,及时力出不来的原因在于:
  ①思想紧张、僵硬。
  ②“着向”或“执看”。详见前文所必。
  ③胳膊伸直,身体未处于发力时的状态。
  ④身体前倾过大,力发不出来。
  ⑤发力时距对方过远。
  ⑥过早或过晚发力。
  ⑦发力未击中对方中心部位。
  ⑧未掌握好进击之火候。
  ⑨发力进击时恰被对方反作用力所抵销。
  ⑩松紧频率低,或仅仅局部松紧,没有整体松紧。手、步、腰等动作未协调配合。
  力的运用是意拳的根本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庄重实践。除了基本功训练及巩固外,应经常与别人多切磋。
  ②经常不断地总结和解决自己在散打和推手中的问题。
  ③对多种力的训练。在循序渐进练习,逐步向浑圆爆发力方向发展,不可心急。
  ④经常练习拍打、跳绳。跑步,以适应实战需要。
  ⑤讲求神、意、力三者合一,缺一不可。无神有意,形虽动而力小,有神无意则力无目标,无神无意则无力。要达到神、意、力三合,必须要有具体的训练措施和运用得当。神到意不到,力出无目标;神到意到力不到,实战不奏效。
  ⑥要力出自然,习惯发力。长期锻炼才能力出自然。意拳力的运用分几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练形练意;在第二阶段形意相合,此即意拳小成阶段;在第三阶段无形无意,此即意拳高级阶段。
  总之,散手、推手是交手双方勇气、力量、毅力、技术、意志的直接较量,临战者必须沉着机敏、冷静处事,交手时做到面神逼人,气袭人,牙咬人,头撞人,身催人,手打人和脚踏人等,以闪电般的速度和沉实的力量连续进击对方要害部位。另外,应敢于拼搏,善于拼搏,各个击破,迷惑对手,保护自己。

为您推荐

浑圆桩②

  浑圆桩,来自于中华传统武术门派之一---意拳(大成拳)。意拳,源于形意拳,形意拳源于心意拳,心意拳是在中华传统养生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意拳,是由清末民初武术家王芗斋老先生传承推广,重在精神,在意感,在自然力之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