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刀②

  杨式太极刀又称十三势刀,是杨家太极拳械中的著名器械之一,它是以的方法、要求、风格、特点和应用来进行培训的刀术。该刀法刀式不多,但式式均能衫,化人攻人尤为神妙,有砍、剁、_戳、划、刮、撩、扎、捋、劈、缠、扇、拦、滑等十三字块和砍剁、刺扎、戳豁、撩腕八种刀诀。杨式太极刀颇为深奥,可惜迄今得正传的太少了。杨式太极刀保持了刀术套路矫健,勇猛的特色,但又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其动作速度柔和平稳,行云流水,动作劲力内劲饱满,刚柔相济,动作气势中正舒展,敏捷轻灵,动作衔接进退相随,开合相接,适合大众学练和养生健身的需要,符合竞赛的规范化要求。
  一、杨式太极刀概述
  杨式太极刀和太极剑一样,是由太极拳发展而来的,具有太极拳练习的一般特点和要求。但是,太极刀和太极剑也有区别,如“剑重轻灵,刀求稳重“,“刀如猛虎,剑似飞凤”,“刀走黑,剑走青”(即刚猛与轻灵之别)等说法。太极刀较为威猛,而太极剑更显潇洒,在手法和运用方面也有区别。如太极刀与太极拳、剑的运动,都是圈,而刀法运行的圈,“缠头过脑”为其突出特点。缠头刀,即手举过头,刀尖下垂,刀背从肩外贴脊背向身后缠绕。
  过脑刀是举刀高过头,或转身,或转刀,使刀从头顶绕过,但刀背不贴脊背。缠头过脑,攻防兼备,配合腰功,能使出几倍于手臂的力量。和太极剑相比,太极刀作为健身和陶冶性格的手段,不如太极剑那么普及,但其技击威力较强,在冷兵器时代,刀的运用比剑广泛,故而为习武之重要器械。
  太极刀的形状、尺寸、选材、制作,都有一定要求。就形状而言,有实用刀和练习刀两类。
  “实用刀”,即古代战场使用及练武之人防身手,多为椭圆盘形,故称“刀盘”,也有其它形状的。
  据说,杨家过去所用太极刀,都是环首的实用刀,特别是杨澄甫先师,对实用刀进行了改革实验,将护手做成S形(或如意形),下部向后弯曲,保护手指,上部向前弯曲,可用大拇指按住护手增大劈砍力度,也可挡住对方刀刃并施以弯折之力。下图是实用太极刀的两种形制。
  “练习刀”,即用于学习、表演或健身的刀,木制、刚制均可。其形制,可以和实用刀一样,但是为了增强观赏效果,现多用刀身较宽而扁薄轻巧的钢制表演刀,弹性好,挥舞发力时,刀尖可抖动有声,闪光悦目,用于格斗,则显软薄。
  练习刀的形状及各部位名称,见下图。其中,护手亦称“刀盘”“刀格”,刀端亦称“刀首”,有环者即称“刀环”。端部装饰物一般为彩绸,称为“抹头”,亦称“刀袍”。实用刀各部位的名称与此类似。
  太极刀亦称“十三刀”,是以十三字刀法命名,或者说杨式太极刀的套路用十三句歌诀贯穿,其意都是附和八卦五行之数。对于刀法的叙述,说法不一,有的则不止十三字。兹列出以下几种:
  砍、剁、刬、截、刮、撩、扎、捛、劈、缠、搧、拦、滑。(陈炎林《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
  砍、剁、劈、截、撩、扎、刺、缠、扇、拦、滑、划、刮。(杨振铎《中国杨氏太极》)
  砍、剁、劈、搠、扇、刮、推、撩、挡、架、捛、拦、滑。(蒋玉堃传,张金普整理《健身太极刀》)
  砍、剁、撩、撇、刮、扎、搧、捛、截、滑、划、刬、缠。(宋志坚《太极拳学》)
  劈、砍、剁、截、挑、撩、椎、扎、托、切、抹、斩、带、拦、扫。(傅钟文传《杨式太极拳、刀、剑资料汇编》)
  劈、砍、劀、截、挑、撩、推、扎、托、切、抹、斩、挂、带、拦、扫。(谢秉中《中国太极拳的学与术》)
  二、杨式太极刀动作名称顺序
  杨式太极刀的传授,其动作顺序都是用歌诀贯穿。目前流传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较早期的套路,见陈炎林著《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共16句歌诀;一种是目前流传较广的套路,见傅钟文《太极刀》(1959年)、杨振铎《杨氏太极拳剑刀》(1992年)、扎西《杨氏传统太极剑刀》(2000年)等,共 13句歌诀。现将歌诀分述如下,其中“太极刀诀一”取自陈炎林著,“太极刀诀二“取自傅钟文著。
  太极刀诀(一)
  七星跨虎意气扬,白鹤晾翅暗腿藏。
  风卷荷叶隐叶底,推窗望月偏身长。
  左顾右盼两分张,玉女穿梭应八方。
  狮子盘球向前滚,开山巨蟒转身行。
  左右高低蝶恋花,转身捛撩如风车。
  二起脚来打虎势,鸳鸯腿发半身斜。
  顺手推舟鞭作篙,翻身分手龙门跳。
  力劈华山抱刀势,卞和携石凤回巢。
  太极刀诀(二)
  七星跨虎交刀势,腾挪闪展意气扬,
  左顾右盼两分张,白鹤展翅五行掌,
  风卷荷花叶内藏,玉女穿梭八方势,
  三星开合自主张,二起脚来打虎势,
  披身斜挂鸳鸯脚,顺手推舟鞭作篙,
  下势三合自由招,左右分水龙门跳,
  卞和携石凤还巢。
  关于歌诀二,“万县兴隆街“的《太极拳功解》所载《太极刀诀》,及杨振铭、曾昭然、董英杰所传,最后都加了”吾师留下四刀赞,口传心授不妄教“两句。沈寿先生在“吾师留下四刀赞”前面又加“宝刀舞罢神逍遥”一句,成十六句,以图对偶。李雅轩所传,或在第三句前加“吞吐含花龙行势”一句成十四句,以图对偶,或在此十四句之后再加“吾师留下此刀赞,口传心授不妄教”成十六句。
  杨澄甫弟子蒋玉堃,亦得杨班侯弟子龚润田传授,所传太极刀,与陈炎林所著近似,自编《太极刀单练帮学歌》四十句,基本上包括了陈炎林所传歌诀的十六句,兹从略。
  太极刀的套路,陈炎林所传为32式,蒋玉堃传为38式,每式有动作名称。杨振铎、傅钟文、赵斌所传,皆按“歌诀二”的十三句话分解动作,不另列动作名称。有些传人如杨振铭、李雅轩、曾昭然等,为了便于教学,将十三句话又分解为若干动作名称。但是,太极刀的动作名称,不象太极剑那么成熟。下面分为两组介绍:表十一的“名称一”是陈炎林、蒋玉堃所传,基本上对应于歌诀一。
  表十二的“名称二”是杨振铭、李雅轩、曾昭然所传,对应于歌诀二。傅钟文所传刀势与歌诀二的对应图解见后述。沈寿先生还自编了《太极十三刀》九路八十一式,从略。
  三、杨式太极刀对练
  关于太极刀对练,杨氏传有太极刀用法的《四刀赞》及《十二法》。此外有傅钟文传《杨式太极刀实用假设练习》,蒋玉堃传《太极刀对打》。宋志坚传《太极对刀》等,兹列其名称如下。
  四刀赞(亦名《四刀用法》)
  斫剁刬(铲) 截割 撩腕
  十刀法(亦名《刀法应用谱》)
  (1)劈肩 (2)里剁腕 (3)扎腹 (4)外截腕
  (5)刺腰 (6)外剁腕 (7)割喉 (8)上截腕
  (9)砍腿 (10)下截腕
  杨式太极刀实用假设练习(傅钟文传)
  预备势:甲乙持刀对立
  (1)甲进步劈肩,乙闪身里剁腕
  (2)乙上步扎腹,甲提刀外截腕
  (3)甲进步刺腰,乙抡刀外剁腕
  (4)乙进步割喉,甲推刀上截腕
  (5)乙披身砍腿,甲提步下截腕收势:甲乙提膝抱刀收势。

为您推荐

太虚拳②

  太虚拳为武当内家拳种,本拳与太极拳同源异流,其理均一,唯太虚主先天,太极主后天,太虚即无极,阴阳未分,浑然鼓荡太太虚拳为武当内家拳种,与太极拳同源异流,其理均一。唯太虚主先天,太极主后天;太虚即无极,阴阳未分,浑然鼓荡,一气..

格日乐图②

  姓名 格日乐图 绰号 草原雄鹰   级别 65公斤级 代表队 北京少林武校   民族 蒙古 出生年月 1977-01-23   籍贯 呼和浩特 身高 171CM   臂展 172CM 卧推 85公斤   深蹲 105公斤 胜 0场   负 0场..

警体拳②

  警体拳是一种专门用于公安民警训练的拳种,明显区别于武警和解放军部队所练习的拳术。在其实用性外,更兼具表演性。   1、直拳横踢   2、抱腿顶摔   3、勾摆连击   4、抱臂背摔   5、侧踹勾拳   6..

黄锦铭②

环刀②

  元代蒙古骑战用刀,其刀刃身略弯,柄小而稍扁,较犀利。   1.工程中使用的取土仪器也称环刀   环刀是用来取原状土的是做容重(土体密度)、压缩、剪切和渗透等试验必不可少的一种常用仪器。   主要用来测定土体的压..

本能格斗术②

【简介】  本能格斗术也可以称为本能格斗,虽然其创立者李铁志先生并不同意成为一个独立的武术门派,而只是作为一个一般性的名词,但本能格斗的理念的确是当今格斗理论体系中非常具有实用性的,而且涵盖了绝大部分实用格斗..

少林武当②

张三丰  据道教界推测,其活动时期约由元延佑(1314~1320)年间到明永乐十五年(1417)。《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 方伎》称,元﹑明著名道士。名通﹐又名全一﹐字君实(一作“君宝”)﹐号玄玄子。以其不修边幅﹐人称张邋遢。在各种张三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