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申遗
为了保护中餐传统菜肴的烹调技艺,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和餐饮业经过多年的调研、整理和申报,一批传统饮品、菜肴的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并受到保护。
饮食申遗-概述
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其中有30项为餐饮类项目。继2006年有8项传
饮食
统饮食制作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以后,第二批入选的有包括酒、茶、酱菜、面点、禽肉类等30项传统饮品、菜肴的制作技艺。二锅头、酱肘子、烤鸭、涮羊肉、酱菜,北京人喜欢的佳肴美酒制作工艺成为受到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饮食申遗-饮食文化
在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项内,四川入围的酒最多,有五粮液、水井坊、剑南春、郎酒、沱牌曲酒等5个品种。绿茶制作技艺包括西湖龙井、婺州举岩、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由浙江和安徽两省包揽,而祁门红茶、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则分别代表红茶和乌龙茶入围,普洱茶制作技艺则是以贡茶和大益茶为代表。
西安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作为西安牛羊肉泡馍的代表入选。传说牛羊肉泡馍是在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西周时期,周王就将牛羊羹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近代以来,牛羊肉泡馍更是成为西安饮食文化的代表性品种。北京入围的食品最多,有北京二锅头、天福号酱肘子、全聚德挂炉烤鸭和便宜坊焖炉烤鸭、东来顺涮羊肉、鸿宾楼全羊席、月盛斋酱烧牛羊肉、都一处烧麦、王致和腐乳、六必居酱菜、张一元茉莉花茶等北京人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食品。这些食品的制作技艺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饮食申遗-民族饮食
自称嘴馋的著名文学家梁实秋,晚年在台北曾写下大量关于老北京美食的文章,烤羊肉、烤鸭、酱菜,这些美味在他的记忆里总是与故乡联系在一起的。他说:偶因怀乡,谈美味以寄兴;聊为快意,过屠门而大嚼。
地中海饮食
据梁实秋介绍,北平的酱菜妙在不太咸也不太甜,距今有400多年历史的六必居,其匾额是明朝嘉靖年间由严嵩所写,很多人跑老远的路去买六必居的酱菜。正阳楼和烤肉宛的烤羊肉,风味各有千秋。烤鸭,在老北京人那里叫烧鸭子,全聚德和便宜坊的烤鸭因制作工艺不同,各具特色,顾客打个电话就可以送到家里来。更让这位耄耋老人难忘的是:鸭骨架熬汤加口蘑,吃打卤面,其味之美无与伦比。可见,老字号经营的不仅是产品,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体验。这些非遗菜告诉人们,它们是我们民族饮食文化的根。
2008年5月,在新加坡举行的FHA2008御厨国际中餐筵席争霸赛上,河北省非遗项目、中国烹饪协会指定参赛的保定会馆直隶官府菜代表队,夺得银奖。直隶官府菜是冀菜的代表,清康熙时期,直隶官府对膳食十分讲究,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菜系,晚清时经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的经营,直隶官府菜享有盛誉。此次带到争霸赛现场的,还有失传已久的直隶官府青花温系列器皿温盘、温碗、温盏、转记壶等,让评委们赞不绝口,称之为美食与美器的完美结合。更让现场专家、同行大开眼界的是十几本明、清、民国时期的餐饮类古籍善本。中国现存古代烹饪典籍约150多种,而直隶官府菜研究会已收集到了其中的57种,直隶官府菜中很多菜品就出自其中。这让外国同行感叹道:中餐筵席文化的精髓还是在中国。
饮食申遗-历史记载
中国筵席文化绵延数千年,《礼记乐记》中记述了古代铺筵席,陈尊俎的设筵情况。孔子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之说,也有八不吃的原则,包括肉切得不方正不吃,完全拘泥于礼。儒家文化认为,饮食之间,
饮食文化
天理与人欲相悖,强调人不能成为饮食之人。从五代顾闳中所绘《韩熙载夜宴图》中发现,宾主面前案上所列的食物不过8品,4个高足碗,4个小碟子,大约有肉丸子、面点和水果之类,不如想象的丰盛。宋朝时,人们对吃有了更多考究。苏东坡是个美食家,他爱吃肉,东坡肉的制作技艺流传千年而不衰。
宋代以前,上层人士以肉食为贵,有朱门酒肉之说。而宋代以后,一些士大夫总结饮食经验,美味与健康并重,提出了以素食为主的主张,逐渐形成了中国人以谷类为主、肉类为辅的传统饮食文化。中国筵席文化中久负盛名的有满汉全席、孔府宴、全鸭席、文会宴、烧尾宴等。满汉全席可谓集中国餐饮文化之大全者。据北京市西城区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主任常元才介绍,满汉全席作为宫廷御用肴馔,深居紫禁城中,在清朝统治中国的几百年间,它也在不断变化。满汉全席已被列入北京市非遗名录。《清史稿》载,顺治皇帝定都北京后,常大宴百官,菜谱中有满族和汉族各种口味的菜肴,这形成了清宫菜系满汉风味的雏形。乾隆时期,乾隆皇帝每年寿辰都要宴请群臣,宴席要摆上3天,便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菜谱。而满汉全席真正得名是在清朝末年,由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给这一宴席定名为满汉全席。
饮食申遗-申遗背景
2005年6月,文化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截至目前,国务院批准公布了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028项,涉及保护单位2110个。全国省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建立工作也在各地推进。
饮食申遗
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一个突出现象就是饮食项目纷纷亮相。在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技艺一项中,就有王致和腐乳酿造技艺、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聚春园佛跳墙制作等近70余项制作技艺。2009年在很多省、市网站上公示的最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也不乏饮食类项目的身影,且很多都是由某生产厂家或商家冠名推荐。
企业推荐,再以企业名称冠名,这样的形式让不少民众和专家产生质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坦言,对某些饮食项目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持保留意见。冯骥才以某品牌酒为例说:该品牌酒在打广告时就说,某某酒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荒谬了。酒是物质的,怎么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了?我们应按照文化的规律去做文化的事儿,不能按照经济的规律去做文化的事儿。 对此,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认为,一些食品,比如全聚德烤鸭、六必居酱菜等都是中国的老字号,有很好的技艺、流程和传统,蕴含丰厚的文化底蕴,它们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无可厚非。
饮食申遗-各方观点
饮食项目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申报主体的厂家或商家要保证传承人和秘方的延续,不能将其视为私人财产。饮食是否能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备受争议。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而且,该组织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只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率先成为非遗饮料的凉茶,其示范效应是显而易见的。目前又诞生了一系列非遗菜,人们在品味传统美食之余,也期待能跑出几匹黑马。中国烹饪、法国烹饪、土耳其烹饪并称为世界烹饪的3大风味体系,在世界饮食文化中的地位举世公认。这3大风味体系用餐工具各有不同,一是用筷子,一是用刀叉,再是直接用手,不同的风味体系和餐饮习惯,代表的是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的筷子包涵了深厚的华夏文化积淀,是物质的传承,也是精神的
制作广式月饼
传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建立人类活珍宝制度的指导性意见》中指出,尽管烹调技艺都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但是烹饪加工过程是一种创造行为,它是无形的,其技巧、技艺仅仅存在于操作者身上。因此,非遗传承人对于非遗保护工作至关重要。法国于1964年开始进行了多次全国性的文化遗产普查,大到教堂、小到汤匙,国家都要登记入册,遗产有4万多件。日本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特别重视保护遗产项目传承的代表性人物,这些人被称为人间国宝。
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有94人被批准为非遗项目传承人,其中包括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但相比此前北京市公布的153项非遗项目,仍有不少非遗项目的传承人还是空缺。北京市非遗保护中心赵主任认为,传承人的申报过程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对一些存在争议的传承人的认定,宁愿缓一缓。对于各地掀起的新一轮申遗热潮,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陈勤建认为,目前部分地区的申遗工作确实存在炒作之嫌,目的性和功利性过强的申遗项目,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初衷背道而驰。比如对一些有利可图的项目急匆匆申报,以图拿去快速赚钱,而真正有待关注的项目,却鲜有人问津。这种倾向需要得到纠正。
饮食申遗-参考资料
[1] 大赢家 http://www.788111.com/html/news1/2008-07-11/0000000000000103qa.html
[2] 中国青年报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6/02/content_2690091.htm
[3] 新浪美食 http://eat.sina.com.cn/art/2009-04-29/1016409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