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器-概说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多种乐器。现在出土的文物中就有新石器时代的陶埙,是能奏简单音列的吹奏乐器。殷商时代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民族器乐的发展,现代出土的殷代乐器,如钟、磬、鼓、埙等,并有了固定音高的编钟和编罄。在甲骨文中还可以看到当时已有龠(排箫的前身)、龢(笙的前身)之类的编管吹奏乐器。到了周代,弹弦乐器琴和瑟都出现了,吹管乐器有箫、笙等,打击乐器也日趋完备。这些乐器依制作材料可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称做八音。宫廷乐舞所用的乐队也形成了复杂庞大的编制。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关系的急遽变化,民间的器乐活动有了显著发展。如《战国策》所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 、弹琴。可见当时民间音乐活动是相当普遍的。值得注意的是,琴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独奏乐器,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传为美谈,反映了古琴在当时已有很高的表现力。从一九七八年湖北省随县出土的一套战国初期的编钟可以发现,当时在音律计算和旋宫转调的能力上,都已达到相当的高度。
编钟
由秦汉至隋唐的一段时期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各民族、各地区间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密切,民族器乐也随着整个音乐文化的发而有着重大进步。 广泛流传于民间的鼓吹乐,就是秦汉时期从西北边境吸收过来而 加以发展的一种器乐合奏形式(也常与歌唱结合),长期以来为宫廷和一般人民所运用并加以创造和发展。
歌唱和歌舞艺术的发展也对民族器乐起了显著的作用。汉魏时期的相和歌就是管弦乐器伴奏,由歌者配合演唱的。隋唐时期的歌舞大曲 ,器乐的作用更加突出,大曲的第一部份散序,就是纯器乐的演奏 。随着歌舞大曲的高度发展,一些节奏乐器如琵琶和羯鼓等在演奏技术和表现性能上有显著的丰富和提高,也为大型器乐套曲的发展做了准备 。
汉魏时期的古琴音乐有了重大发展,汉末的蔡邕和魏晋间的嵇康,就是著名的古琴演奏家兼作曲家。当时的古琴曲,如嵇康所擅的《广陵散 》、蔡琰的《胡笳十八拍》、阮籍的《酒狂》,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并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琴谱的出现也很早,现存的南北朝《碣石调 幽兰谱》是用文字记录指法的琴谱,晚唐时的曹柔则创造了简字谱,使古琴音乐得以透过琴谱流传下来,是民族器乐的一份珍贵财富。
古琴
除了古琴,琵琶的发展也特别显著。隋唐时期,琵琶是歌舞大曲乐队的主要乐器,同时独奏也随之得到发展,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演奏家。从《乐府杂录》所载琵琶演奏家康昆仑和段善本比赛的故事以及白居易《 琵琶行》的生动描述可以看出当时琵琶的演奏技术以达相当水准。
自宋代以后,随着歌舞音乐的成熟、说唱音乐的兴起和戏曲艺术的形成,民族器乐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民间器乐的日益兴盛和宫廷器乐的日渐萎缩,则是宋以后民族器乐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在宋代城市的娱乐场所中,器乐除了作为伴奏外,纯粹的器乐演奏也有多种,如称做细乐、清乐的合奏,称做小乐器的一两件乐
鼓板
器的独奏或合奏 ,以及用笛、鼓、板组成的鼓板等多样的器乐演奏形式。其后,元明清三代,民族器乐得到了丰富。江南一带的民间器乐合奏十番锣鼓,不仅在明清时代已形成,而且有了广泛的影响。北方的民间合奏乐弦索则是以琵琶、三弦、筝和胡琴组成的弦乐合奏形式,据推测, 这样的形式和演奏的乐器可能在明末以前就已在民间流行。宋代以后的民间器乐虽然有着丰富多样的发展,但宫廷器乐却正好相反。以宋代教坊大乐为例,乐队的组织固然庞大,也集中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家,但由于复古思想的统治,太过讲究花样和排场,没有使民族器乐真正得到发展。明清两代的情况尤其如此。
在唐代以前,民族器乐长期受着歌舞艺术的影响,宋代以后,民族器乐更多地受到了说唱和戏曲艺术的影响。近代流行的民间器乐如陕西的股乐,江苏、浙江一带的吹打、十番锣鼓,以及华北地区的管乐合奏等,从它们演奏的乐曲来看,不仅有许多是从戏曲和说唱中吸收和发展起来的,而一些大型器乐套曲的创作也从戏曲和说唱的节目得到启发。此外,如合奏中锣鼓的运用,也受着说唱和戏曲艺术发展的影响和推动。而拉弦乐器的发展,在宋代成为城市器乐演出中相当流行的乐器,演奏技术也大为提高,这是宋代以后民族器乐发展的一个新现象。到了元代,胡琴出现,拉弦乐器的性能有了进一步的改善,此后的不断变化发展,形成了多种多样色彩与性能不同的拉弦乐器,广泛地为人民所采用。这样,民族乐器便有了吹、拉、弹、打四类,使得表现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在唐代以前就有相当发展的一些独奏乐器如古琴和琵琶,到了宋代也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在南宋,古琴艺术开始形成了汴梁、两浙、江西三个流派,浙派的代表人物郭沔创作了《潇湘水云》、《秋鸿》和《泛沧浪》等琴曲,是当时古琴曲中的佳作。宋以后至清初的一段时期中,琴谱的刊印和古琴演奏理论研究有比较显著的发展,如明代琴家徐上瀛所着的《溪山琴况》,就是一部有相当影响的古琴演奏理论著作。古琴之外,著名的大型琵琶独奏曲如《青海拿天鹅》、《十面埋伏》等,都是元明时期产生的作品,它们无论在内容、结构和表现技巧方面,都有了显著发展和丰富。
近一百年来,我国农村社会结构遭到了破坏,农村中的民间器乐活动因而日趋消沉。在城市中,器乐活动虽然较多,但依然受到多方面的歧视和排斥,因而产生了一些畸形的发展现象。例如,在近代发展迅速的广东音乐,一方面出现过许多优秀的演奏家和作品,一方面却也曾经有一段时期出现过盲目引用西洋乐器和创作上趋于油滑的倾向。此外,在某些娱乐场所演出的器乐,往往滥用加花,或单纯以仿真为能事。与此相反,一些在器乐艺术上有创造的艺人如华彦钧(即瞎子阿炳)等,则不能不为歧视和穷困所迫而潦倒终生。
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民国初年的音乐家刘天华曾为民族器乐的改进和创作方面做出不少努力,有着重要贡献。他改进了二胡记谱法,使二胡等民族乐器的教学系统化,并吸收了外来因素以进一步在民族器乐的演奏技术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同时,他也做了一些二胡曲和琵琶曲。
民族乐器分为四类:体鸣乐器;膜鸣乐器;气鸣乐器;还有弦鸣乐器。
一、体鸣乐器
民族乐器-分类
(1)敲击体鸣乐器:叮咚、木棍琴、韵板、基诺竹筒、竹筒琴、锣、铛铛、单打、铓、铜鼓,等等。
锣
(2)互击体鸣乐器:棒棒、铜镜、竹梆、竹杠、钹、布哉、乳钹、头钹、二钹、小钹、铙、大铙、司涅、镲、小镲、碰盅、碰铃、腰铃、阔朔克、板凳、它石、它石、骨板子,等等。
(3)落击体鸣乐器:乐杵、竹捣筒、竹筒、瑶族竹筒、阿嘎、,等等。
(4)摇击体鸣乐器:连厢棍、萨巴依、热巴铃、盘铃、金刚铃、瑶铃、萨满铃、晃铃、串铃、铜铃、八宝铜铃、师刀,等等。
(5)综合奏体鸣乐器:竹簧、蹈到、铁簧、锡伯族铁簧,等等。
二、膜鸣乐器
(1)棰击膜鸣乐器:大鼓、壮族的种劳、瑶族大鼓、水族大鼓、塞吐、略斗、光拢、赠疆、瑶族猴鼓、苗族猴鼓、腰鼓、板鼓、猪嘴鼓、姜鼓、战鼓、扁鼓、八音鼓、书鼓、火者、如咚、小鼓、太平鼓、日木、环鼓、抬鼓、达玛、纳格拉、达玛如、建鼓、神鼓、那额、达布尔、竹鼓,等等。
水族大鼓
(2)拍击膜鸣乐器:夏尔巴鼓、八角鼓、铃鼓、达卜、黄泥鼓、长鼓、光亚、光吞,等等。
(3)混合击膜鸣乐器:手鼓、圆鼓、边鼓、双面鼓、杖鼓、蜂鼓、汪都 ,等等。
三、气鸣乐器
(1)唇振气鸣乐器:牛角、铜角、刚洞、海螺、鹿笛、长号、筒钦、铓筒、布巴,等等。
(2)嗓振气鸣乐器:合欢箫,等等。
(3)边棱气鸣乐器:胡笳、壮笛、乃依、横笛、横笛、短箫、筒箫、鼻箫、斯布斯额、鹰笛、骨笛、吐任、直通箫、布利亚、巴葛丢冬、列都、笛朽篥、库洛、双管鼻笛、扎令、阿乌、笛老挪、泥哇呜、狍哨,等等。
(4)吹口气鸣乐器:夜箫、侗笛、塞箫、奖、瓦格洛、雄林、苏奈依、嘟噜、低音嘟噜、太平箫、嘎嗦、五月箫、筚箫、筚笋、勒绒、姊妹箫、双管侗笛、波晓呼、决篥杰,等等。
侗笛
(5)单簧气鸣乐器:巴乌、筚、筚相、苗笛、芒筒、竹叶笛、马布、筚鲁、寸笛、咚咚亏、笔管、大嘀珑、筚多喝、波芦、筚建、利列、利罗、笛列、筚尔、筚朗布浪、芒笛、美都、其篥、双管巴乌、双管筚朗叨、筚总、决列、双管竹叶笛、双管马布、菲察克、筚达、葫芦笙、芦笙、排笙、木叶,等等。
(6)双簧气鸣乐器:巴拉曼、波伯、细筚篥、小闷笛、苏尔奈、长唢呐、嘉令、波列、苗族唢呐、白族唢呐、彝族唢呐、拜、勒尤勒浪、洞巴、阔诗乃依、双筚篥、长积、双管闷笛、咪咪、双勒浪,等等。
四、弦鸣乐器
(1)打击弦鸣乐器:竹筒琴、竹琴、锵,等等。
(2)弹拨弦鸣乐器:玄琴、伽倻琴、雅托噶、五弦琴、独弦琴、五弦琵琶、纳西琵琶、火不思、忽雷、考姆兹、苏古笃、扎木年、弹布尔、赛依吐尔、碧约牛腿琴、独它尔、喀什热瓦普、多朗热瓦普、热瓦普、巴朗孜库木、库木日依、阿肯东布拉、乐队东布拉、月琴、贵州咸宁彝族布依族月琴、彝族四弦、苗族四弦、侗族大琵琶、侗族中琵琶、侗族小琵琶、其布厄、大三弦、龙头三弦、彝族小三弦、拉祜族小三弦、傈僳三弦、赛玎、壮族三弦、垤施三弦、彝族大三弦、彝族中三弦、苗族三弦、天琴、竖箜篌、凤首箜篌、双排弦箜篌、雁柱箜篌、转调箜篌、卡龙、弓琴、达比亚、傣玎、托甫秀尔、东布尔、菲特克呐、三线琴,等等。
(3)弓拉弦鸣乐器:琤尼、牙筝、塔吉克艾捷克、胡琴、萨它尔、胡西它尔、椰胡、葫芦胡、土胡、根卡、多朗艾捷克、艾捷克、高音艾捷克、低音艾捷克、独弦胡琴、适争、玎黑、奚琴、改革奚琴四弦奚琴、必汪、铁琴、藏京胡、马骨胡、竹筒胡、纳西胡琴、二簧、朗多依、西玎、多洛、扎尼、彝族三胡、四胡、蒙古族四胡、四弦胡、彝族四胡、布依四胡、马头琴、克亚克、呃吱、牛腿琴、库布孜、朝尔,等等。
民族乐器-参考
东方民族网:http://www.e56.com.cn/minzu/Musical/Musical_main.asp
艺术中国:http://www.artx.cn/artx/yinyue/20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