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雅可②

克雅可

克亚克,是柯尔克孜族弓拉弦鸣乐器。汉文曾译作克雅可。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昭苏、额敏等地。





克雅可-简介



克雅可是柯尔克孜族古老的拉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地。克雅可历史久远,是古老的柯尔克孜族民间乐器。克亚克和哈萨克族拉弦乐器库布孜,其外观都与清代宫廷用于庆隆舞乐的拉弦乐器奚琴相近,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共鸣箱上半部外露,下半部蒙皮。《律吕正义后编》、《皇朝礼器图式》和《清朝续文献通考》等文献里都绘有奚琴图像,与克亚克非常相似。

克雅可-结构



传统的克雅可,全长62厘米~75厘米,外形与短把羹匙相像,琴体用一整段松木或桑木挖制而成(图)。共鸣箱呈匙形,上部较宽,内腔外露,下部蒙以骆驼羔皮或羊皮。琴头古朴,平顶无饰,左右两侧各置一个弦轴。琴颈较短,上窄下宽,正面为指板,不设品位。皮面上置有琴马,张两束马尾弦。

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支柯尔克孜族的克雅可。琴体木制,全长74厘米。共鸣箱系用一块桑木挖凿出腹腔,呈半梨形,上大下小,琴箱长36厘米、上宽16.6厘米、下宽7.5厘米、上厚7.5厘米、下厚5.5厘米,正面上部露空,中、下部蒙以牛皮为面,皮边用小铁钉固定于琴背上。琴头、琴杆用一块梨木制成,长38厘米。琴头呈长三角形,正面镶嵌黑白相间骨制饰缘,后开长方形弦槽,两侧各设一轴。弦轴梨木制,外形与小提琴弦钮相同,轴长8厘米,轴柄扁圆形。琴颈为半圆形柱状体,前平后圆,上窄下宽,正面为按弦指板,上端设有弦枕。皮面上置木制琴马。张两条丝弦,琴弦自弦枕上方弦孔穿出,下端系于皮制缚弦之上。此琴为民间艺人就地取材而制,形制古朴,粗犷豪放。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文工团改革制成克亚克,琴箱仍保持着传统形式,面部蒙以鱼鳞松薄板,面板上部开有风格浓郁的云朵状音孔。张两条丝弦。制作工艺精细,音响纯净圆润。

克雅可-演奏方法



演奏时,将琴箱夹于两膝间,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在弦外拉奏。克亚克按四度或五度关系定弦为g、c1或g、d1,音域gg2,有两个八度。传统的克亚克,因蒙以皮膜和马尾弦较粗,音色较为浑厚;改革的克亚克,因蒙木制面板和采用丝弦,音色柔和优美,有如带弱音器的小号。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为叙事性长诗及民歌演唱伴奏,奏者多自拉自唱。尤其擅长演奏古老的富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传统乐曲。较著名的乐曲有《斐尔扎特》、《奥拉尤》、《乌拉》等。民间著名的制琴和演奏艺人有乌恰县的马坦则克勒等。

克雅可-参考资料



[1] 拙风文化网 http://www.wenhuacn.com/guoyue/article.asp?classid=115articleid=2903

为您推荐

李颀 《古意》②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解】: 1、古意:犹拟古。..

尺八②

尺八,竹制,外切口,五孔(前四后一), 尺八 属边棱振动气鸣吹管乐器,以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其音色苍凉辽阔,又能表现空灵、恬静的意境。 尺八-历史..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②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注解】: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2、悠悠:渺远的样子。 3、怆然:悲伤凄凉。 4、泪:眼泪。 【韵译】: 先代..

李颀 《送陈章甫》②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②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 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

李颀《琴歌》②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注解】: 1、广陵客:这里指善..

孟浩然 《夜归鹿门山歌》②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解】: 1、渔梁:在襄阳东、离鹿门很近。 2、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