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大鼓②

傣族大鼓



傣族大鼓



:怒江下游保山傣族地区称之为光弄,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称之为光边。另有两面鼓、双筒皮鼓之称。





傣族大鼓-乐器简介



傣族大鼓

早在5O0多年前,傣族民间就有这种大鼓了。几百年来,大鼓在傣乡盛传不衰。如今,它是傣族传统民间舞蹈嘎光弄离不开的伴奏乐器。光弄为大鼓,嘎是舞蹈之意,即大鼓舞。

傣族大鼓用当地生长的梧桐树、芒果树或椿树掏空制成,鼓身长80厘米左右,外形与水缸相似,两端一头大、一头小,两面都蒙以牛皮、鹿皮或其他兽皮。大的一端鼓面直径约50厘米,小的一端直径25厘米左右。两面的鼓皮用牛皮条勒紧,并可调节其松紧。鼓的内部结构特殊,掏成中间可以互通的两个鼓腔,故能产生良好的音响共鸣效果,有着较长的余音。鼓身一侧还开有一个直径3厘米的圆孔。当鼓皮受潮松塌时,便可由此灌酒而入,润湿鼓皮,待酒挥发以后,鼓皮就会自然绷紧。

演奏大鼓时,傣家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将鼓两端拴系背带,挎于左肩上。左手掌拍击小的一端鼓面,发出较高的音;右手执一粗大木制鼓棰,敲击大的一端鼓面,发出较低的音。也可将大鼓横置于特制的鼓架上敲击。演奏者边敲过舞,音响宏亮,撼人心魄。由于鼓两端所发音高不同,再加之节奏的多变,鼓声时重时轻,音色丰富多彩。

傣族大鼓-乐器起源



傣族大鼓

由北方的犁铧音衍变而来。相传,道光年间,由犁铧大鼓艺人丁海州首将此种说唱引入傣族。同治年间,鼓书艺人黄玉山(黄陂人)、赵保亭(孝感人)、李世雅(新洲人)、胡少甫(黄冈人)等,为了在当地传唱,始将北方语言改用当地方言,将伴奏乐器大鼓改用小鼓,以木质云板取代铁质犁铧尖,遂逐渐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鼓书品种。

鼓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按《礼记明堂位》的记载,在很早的传说中,伊耆氏之时就已有士鼓,即陶器的鼓。由于鼓有良好的共鸣作用,声音机越雄壮而传声很远,所以很早就被华夏祖先作为军队上助威之用。相传黄帝征服蚩尤的鹿之战中,黄帝杀夔,以其皮为鼓,声闻五百(《太平御览》卷五八二引《帝王世纪》)

到了周代,据《周礼地官司徒》之载,已专门设置了鼓人来管理鼓制、击鼓等事。鼓人所管理的有各种用途的鼓,如寂祠用的雷鼓、灵鼓、乐队中的晋鼓等。其中,专门用于军事的叫汾(音)鼓,据《说文》的解释,这是一种长八尺,鼓面四尺,两面蒙革的大鼓。此外,路鼓、晋鼓、等也用于军旅,这些鼓以后发展为各种规格的战鼓,在军事上得到普遍地运用。

傣族大鼓-乐器形制



傣族大鼓

傣族大鼓由鼓身、鼓皮、鼓圈、鼓卡和鼓棰等部分组成。鼓的材料,鼓身:初期有金(金属)、玉、木、石等种种制品。一直到现代,则多已改用木料和牛、马、猪皮等制造。用金属制造的叫钲鼓,用石料制造的叫石鼓,兽皮制成的称为皮鼓。鼓圈和鼓卡:目前多用铝合金制成。鼓棰:短而粗的木棰,一端包以皮条、布料或绒毡,呈球状。

近世佛寺中所用的鼓,其状多为矮桶式,大型鼓多半悬挂在鼓楼中,或大雄宝殿的檐角下。中、小型的鼓,则配以吊钟,架放在鼓架上,以备赞诵唱念之用。手鼓则于离位行进时执持敲用。

傣族大鼓属于双面膜鸣乐器,无固定音高,但可控制发音的强弱变化。用鼓棰敲击发音,随用力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其音色低沉响亮,雄壮有力,用于模仿雷声和炮声时恰如其分。

现代傣族大鼓起源于古代土耳其,因此又称大军鼓,中世纪时传入欧洲。是军乐队、管弦乐队和交响乐队中最重要的打击乐器,几乎不作独奏,而是参与合奏或衬托乐队和声的伴奏乐器, 但大鼓的地位非常重要,它不仅使乐队的低音声部更加充实、丰满,而且为整个乐队带来一种气势,增添了活力。

直径近1米。由蒙上皮的木制框架构成。演奏时通常竖着放置,虽然可能有一面或两面鼓膜,但实际上只使用一面。大鼓由一个单鼓槌敲击,被称作大鼓槌,两面的头都可使用,头上包着羊毛或毡子。通常敲击时,是击鼓膜的中心与鼓边之间,击鼓的中心只是用于短促而快速的击奏(断奏)和特殊效果。尽管现代大鼓在交响乐队已广泛使用,但最初它只是和其他土耳其军乐队的打击乐器一起在18世纪晚期进入欧洲,19世纪中叶以前一般只用于模仿军乐队的音响效果。清代形成于北方,一般认为由鼓词衍变而成。一人自击鼓板演唱,另有三弦等乐器伴奏。近代流行各地的大鼓不下二三十种,如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山东大鼓等。通常还把弦子书一类归在大鼓中。各种大鼓的书(曲)目、唱腔等不尽相同。

傣族大鼓-乐器演奏



傣族大鼓演奏

总起来说,傣族大鼓具有演奏内容丰富、演奏技巧多变、演出效果火爆、参演人员众多四个特点,深受民众,尤其农村民众的欢迎和喜爱,所以有其它艺术所不能具有的广泛的社会基础。首先,傣族大鼓演奏内容丰富。傣族大鼓
是打击乐器,也有演奏乐谱鼓谱。鼓谱,俗称套,每一套表示一个内容。据调查,大鼓有100150套鼓谱。现在比较流行的约3050套。

其次,大鼓演奏技巧多变。大鼓演奏一般一个大鼓队配备一面大鼓及多副铙、镲和一面小鼓及多副云锣小镲小锣。按照演奏风格、技巧不同,河间大鼓大致分为两个流派东路和西路。东路以米各庄周边为代表,没有套鼓,鼓与铙、镲齐鸣,有的套路更注重铙、镲表演,演奏起来有万马奔腾之势,不可阻挡;西路以兴村周边为代表,以套鼓为主,演奏时由小鼓(引鼓)先演,然后,大鼓(含镲铙)合之,引鼓演奏活泼轻快,大鼓敲击火爆异常,震人心憾人魄,大有山崩地裂之感,再加之演员击打动作诙谐有趣,增添了河间大鼓演奏的可观赏性。无论哪种流派,演奏人员的表演都令人心旷神怡,鼓手们的鼓槌带着彩穗时而上下飞舞,如彩蝶追花,时而轻击鼓边,如蜻蜒点水,打铙镲演员的表演也是花样百出,时而挺胸仰首,双臂高展,如二郎担山,时而一镲高抛,如飞燕穿云,时而一镲在另一镲边上直立旋转,如双轮飞转。不管是鼓手,还是其它乐器的表演者,一律身穿或红、或绿、或黄的古代武士服装,头包彩巾,别上红缨球,腰扎三寸多宽的彩带,胸前胸后都佩饰护心明镜,个个威武英俊,边舞边打。观者眼花缭乱,心情激动不已;演者斗志昂扬,豪情奔放难抑。

其三,大鼓演奏激情火爆。大鼓一般有2-6名鼓手一齐击打,再配之以数十副大镲、大铙、大锣齐鸣。真是鼓声铿铿,镲铙声锵锵。合在一起,如春雷初炸,惊天动地,翻江倒海,数里之遥可闻其声。鼓手个个身强力壮,演奏到激情豪放时,哪怕是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演员们依然个个脱光了膀子或者只穿件单衣,人人头冒白气,汗流浃背。鼓手们跳着高地打鼓,镲铙演员们边舞边敲,嘿!哈!声不断,给人以极大的鼓舞和震撼。

其四,大鼓参演人员众多。河间大鼓因其体大,伴奏乐器多,因而演奏时需众多演员。小队须1520名演员,大队则须 40-50名甚至更多,一般平均每队20-40名演员。再加上鼓乐声特大,所以必须有足够大的场所才能表演。演员多,演出场地大,演奏的套路多,吸引的观众自然就多。在农村,每当大鼓表演时,可以说是家家锁门,童叟出动,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或站高凳,或立房顶,或爬到树上观看。特别是农闲、节日时演出,更是观者如醉,演者如痴。

傣族大鼓-乐器风格



傣族大鼓

傣族大鼓在怒江下游保山傣族地区称为光弄,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称为光边。另有两面鼓、双筒皮鼓之称。早在500多年前,傣族民间就有这种大鼓了。几百年来,大鼓在傣乡盛传不衰。如今,它是傣族传统民间舞蹈嘎光弄离不开的伴奏乐器。光弄为大鼓,嘎是舞蹈之意,即大鼓舞。傣族大鼓用当地生长的梧桐树、芒果树或椿树掏空制成,鼓身长80厘米左右,外形与水缸相似,两端一头大、一头小,两面都蒙以牛皮、鹿皮或其他兽皮。大的一端鼓面直径约50厘米,小的一端直径25厘米左右。两面的鼓皮用牛皮条勒紧,并可调节其松紧。鼓的内部结构特殊,掏成中间可以互通的两个鼓腔,故能产生良好的音响共鸣效果,有着较长的余音。鼓身一侧还开有一个直径3厘米的圆孔。当鼓皮受潮松塌时,便可由此灌酒而入,润湿鼓皮,待酒挥发以后,鼓皮就会自然绷紧。演奏大鼓时,傣家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将鼓两端拴系背带,挎于左肩上。左手掌拍击小的一端鼓面,发出较高的音;右手执一粗大木制鼓棰,敲击大的一端鼓面,发出较低的音。也可将大鼓横置于特制的鼓架上敲击。演奏者边敲边舞,音响宏亮,撼人心魄。由于鼓两端所发音高不同,再加之节奏的多变,鼓声时重时轻,音色丰富多彩。

傣族大鼓-参考资料



[1] 搜狐社区 http://club.travel.sohu.com/r-fengsu-192046-0-0-900.html

[2] 民族风俗 http://www.xjqh.gov.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4555

[3] 音乐网 http://www.32lu.com/qiyue/zonghe/200704/4436.html

[4] 华夏经纬 http://www.huaxia.com/qqla/ms/2002/01/207479.html

为您推荐

大鼓组成

大鼓 大鼓由鼓身、鼓皮、鼓圈、鼓卡和鼓棰等部分组成。   鼓的材料,鼓身:初期有金(金属)、玉、木、石等种种制品。一直到现代,则多已改用木料和牛、马、猪皮等制造。用金属制造的叫'钲鼓',用石料制造的叫'石鼓',兽皮制成..

大鼓功用

大鼓 古往今来,大鼓一直成为各族人民喜爱的民间乐器。因流行地域、使用对象的不同而形制也有区别。多用于报时、祭祀、宫廷仪仗、军事、宗教、器乐、舞蹈、戏曲、婚丧、节日和民间娱乐等场合中。 作为报时的大鼓又称..

大鼓种类

藏族的额阿 大鼓 藏族的额阿,呈圆筒形。流行于西藏等藏传佛教各寺院中。鼓框用多块木板拼合而成,外部箍以数圈宽窄不同的扁铁条,并用钉固定住。两端蒙以牦牛皮为面,皮面四周边缘用铁钉固定。各地规格不一。西藏萨迦寺..

大鼓历史记载

大鼓书②

  原名“安徽大鼓”,由于内方言关系,在说唱中分张门和柴门两派。其表演形式相同,都是演唱者一手敲鼓、一手夹板,配合唱腔、道白,节奏和谐,演唱者唱一段说一段,还伴有动作表情。其内容多取材于民间喜闻乐见的历史演义、武侠..

傣族大鼓②

傣族大鼓 傣族大鼓 :怒江下游保山傣族地区称之为光弄,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称之为光边。另有两面鼓、双筒皮鼓之称。 傣族大鼓-乐器简介 傣族大鼓 早在5O0多年前,傣族民间就有这种大鼓了。几百年来,大鼓在傣乡盛..

傣族泼水节②

  中国傣族是一支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人口近百万,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其他散居于云南各地。傣族历史悠久,傣语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族傣语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