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布斯额②

  斯布斯额-内容

  斯布斯额,是哈萨克族边棱气鸣乐器。也译作斯布孜额、斯比斯额。流行于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布尔津、塔城、新源、乌苏、乌鲁木齐等地。

  历史久远,成书于公元11世纪的古籍《突厥语大辞典》,其上载有斯布孜额为一种笛 子。可见,早在11世纪以前,斯布斯额就已出现并流传于民间了,而且世代相传 、流传至今。哈萨克族人民以畜牧为生,斯布斯额是老牧工经常吹奏的一种竖笛。

  管身原用草原上或背阴山坳里生长的一种粗壮的芦苇制作,现多用杨木、松木或毡房的蓬杆 制作。管 身一般长50厘米、管径1.5厘米,管体中空,无簧哨装置。管身 上开有三个或四个按音孔,管 上端将外壁削薄作为吹口(图),管外捆扎羊肠或细绳,以防气候干燥管身开裂,起保护 作用。吹奏斯布斯额前,先用清水冲湿管身内壁,以使发音圆润。吹奏时,管身竖持,以 左手食指按上孔(四孔者,左手按上两孔),右手拇指和食指按下端两孔。嘴含吹口,并略偏 于嘴唇的左边,用舌尖堵住管口大部,留一小口为吹孔。先由喉部发一长音(持续低音),同 时将气流送入管内,冲击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筒音,吹完一句之后才能换气。喉音与斯布斯额的筒音音高相同,为C音,两者协调而融合。三孔斯布斯额音列为:c1、e1、g1、c2,吹奏高音完全靠气息控制,并能奏出下列泛音:d2、e2、f2、g2、a 2、b2、c3。演奏技巧有滑音、颤音、倚音等。音域c1c3,有两个八度。常用于 独奏,适宜远听。擅于演奏抒情性的乐曲。著名的传统乐曲有:《思念》、《绑着的枣骝马 》、《额尔齐斯河的波浪》、《赛驼》、《白色的走马》等。乐曲描写了哈萨克牧民的劳动 、生活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为您推荐

鼻箫②

鼻箫 鼻箫,是黎族富有特色的边棱气鸣乐器,因用鼻孔吹奏 而得名。黎语称虽劳、屯卡、圆哈。流行于海南省各地。 鼻箫-历史传说 演奏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对黎族青年在五指山下相爱了。临结婚之前,这位姑娘到槟榔园采..

葫芦笙②

葫芦笙 葫芦笙 :构造和笙大致相同,因笙斗用葫芦做成而得名,流行在四川的凉山和盐源,在云南的大理、丽江、西盟和澜沧江畔。 1955-1960年,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发掘了以滇王为首的贵族长期延续使用的古墓群,出土了青铜葫芦..

小独笛②

小独笛 小独笛 :佤族竖吹乐器。佤语称瓦格洛、蔚利或住。广泛流行于云南西盟、沧源、孟连、澜沧等佤族聚居地区。 小独笛-历史渊源 小独笛 小独笛是佤族古老的竖吹乐器,管身竹制,音色圆润、柔美,可以独奏、..

葫芦丝②

笛咧②

笛咧是黎族横吹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海南保亭一带。 笛咧-简介 黎族的一种横吹、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海南保亭一带。它用一根长40厘米的竹管制成,首端下方削切一开口活片作为发音簧片,呈倒置形式,管身上开有3个音孔(前..

夜箫②

夜箫 夜箫 ,苗族特有的吹口气鸣乐器。因多在夜间吹奏而得名。苗语称寥、良或果林 趋。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丹寨、凯里、麻江、黄平、榕江和广西壮 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等地。 夜箫-..

唎咧②

唎咧 唎咧,即口萧,黎族吹奏乐器。黎语称唎咧。流行于海南岛各地。 由七个从细至粗的竹管套接而成。 嘴在内,全长约20厘米,上细下粗,共六个按音孔。 最上一节细竹管削劈出一片薄竹,作为吹奏竹簧,或在竹簧内插入麦杆片或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