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箫②

鼻箫

鼻箫,是黎族富有特色的边棱气鸣乐器,因用鼻孔吹奏 而得名。黎语称虽劳、屯卡、圆哈。流行于海南省各地。





鼻箫-历史传说



演奏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对黎族青年在五指山下相爱了。临结婚之前,这位姑娘到槟榔园采槟榔,被峒主发现,被抓起来,峒主硬迫着姑娘嫁给他。姑娘不允,便被关起来。小伙子找了十天十夜,

终于发现姑娘被关在密林中的一个小洞里。两人无法相见,小伙子只好唱歌传情。峒主知道后,又把小伙子抓起来,割掉舌头,发配到一个荒远的山林里,过了一个月,小伙子又在山洞边出现。他砍 了一节白竹,用鼻吹出自己的痛苦和思恋之情。姑娘心领意会,感动不已。后来,小伙子被峒主抓去处死。死前托人将鼻箫转交给姑娘,不久,姑娘逃出虎口,跪在小伙子坟前,悲痛欲绝,把小伙子生前吹奏过的鼻箫曲吹奏了一遍。然且,姑娘怀揣鼻箫,长眠在小伙子墓前。以后,鼻箫便一代又一代传下来。

历史久远,一千多年前已在中国海南岛民间流传。清代张庆长著《黎岐纪闻》载:男女未婚者,每于春夏之 交齐集旷野间,男弹嘴琴,女弄鼻箫,交唱黎歌,有情投意合者,男女各渐凑一处,即订耦配,其不合者,不敢强也。可见,鼻箫是黎族青年表达爱情时常用的乐器,男女都会吹奏。每当夜幕低垂,寂静的黎家村寨里,不时传来阵阵纤细而清幽的箫声,这是黎家小伙子在吹箫召唤女友, 还是姑娘对男友的回答,也许是一对情侣依靠在槟榔树下,轮流吹着鼻箫诉说相互的钟情。 在黎家,以鼻箫吹得是否出色来定亲结缘,还可互换鼻箫作为定情的信物。多么富有诗意!黎家就是这样世代相延,将鼻箫流传至今。

鼻箫-形制结构



箫管用石竹制作,其长短、粗细规格不一,民间多使用一根无节的细竹管,管长60厘米~70厘米、 管径 1.6厘米左右,在距两端管口8厘米处,各开一个圆形按音孔。按音孔既可开 在管身一侧, 也可开成前后各一。如果使用两端带竹节的竹管,需在节隔中心开一圆形通孔;使用多节竹 管制作,则要打通竹节。吹孔在竹管的细端。

如果使用多节竹管制作,则要打通竹节。吹孔在竹管的细端。吹奏时,将吹孔斜放在一侧鼻孔旁,靠鼻孔出气吹响,有时也可用手堵住另一侧鼻孔吹奏。

鼻箫-演奏方法



演奏时,管身竖置,左手拇指按上 孔 ,右手拇指、食指分别按下孔和底孔。将上端吹孔斜放在右侧鼻孔,靠鼻孔呼气激振管内空 气柱而发音。有时也可用手堵住左侧鼻孔吹奏。鼻箫除吹孔外,连管底口共有三个音孔,可 吹出下列:g、a、c1、d1、e1、g1六个音。音量较小。也可用嘴吹奏,音量略大些 。鼻箫的音色清幽、低沉,娓娓动听,低音犹如洞箫,但更柔和,高音微弱,运用丰富的泛 音,能吹出三个八度音域,并能奏出颤音、滑音。有时由于气息较难控制,乐声出现似有若无、断续飘渺现象,听来更有仙乐韵味。在夜阑人静时吹起鼻箫,整个村寨隐约可闻。鼻 箫常用于独奏、对奏,并登上舞台、成为舞蹈的道具。

鼻箫-现状



1980年8月,广东省少数民族文艺会 演时,海南乐东县文艺队演出的舞蹈《鼻箫恋》极富特色。舞台上呈现出五指山的夜晚,月 色如银。身着盛装的黎族青年男女,一边吹响柔和的鼻箫,一边翩翩起舞。在黎家,还流行着一种用人声唱的鼻箫歌,除唱歌词外,有时也只唱曲调。

在黎族民间,偶尔也能见 到管身很长的鼻箫,其中最长者竟达160厘米,需要躺着吹奏,用脚趾来按下面的音孔。这 种长鼻箫,现在只有极少数的老人才能吹奏,一般黎家后生是很难胜任的。

鼻箫-曲调含义



鼻箫有许多固定的曲调,它们大都是无标题的抒情短曲,每曲都有一定的含义,在黎族人民 中世代相传,但各地也不尽相同。而在黎家青年男女中,鼻箫则多为即兴吹奏,其曲调也因 人而异,难怪黎族姑娘可以根据乐曲和音色的不同,能够在很多的箫声中辨认出自己情人独特的箫声来。抛个石头探水深,吹曲鼻箫试侬心。从这句黎谣中也可看出,鼻箫。

与黎族青年的恋爱生活有着密切关系。黎族姑娘也是吹鼻箫的能手,每逢农闲、节日或恋 爱时,当小伙子吹起嘟噜(洞箫)时,姑娘则吹响鼻箫对答。

鼻箫-纪念



传说纪念

每当传统佳节或明月高挂之夜,座落在海南岛五指山下的黎家村寨的男女青年就吹起鼻箫,互诉爱慕之情,以鼻箫吹得出色与否来定结缘,而且往往互换鼻箫作为定情的信物。年轻的恋人在老远就能辨认得出自己心上的人独特的鼻箫声。在村寨里有经验的黎族阿爹阿妈还可以从箫声中辨出究竟是出自那一位小伙子还是姑娘的倾诉。一根小小的鼻箫,为有情人搭桥当红娘。不知成全了多少黎族青年男女的美满姻缘。现有黎族爱情歌谣为证:抛个石头探水深,吹曲鼻箫试侬心。由此可见,鼻箫在黎族青年的爱情生活中是有着多么特殊的地位啊!

十年动乱期间,已搜集起来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被毁掉了一部分,古老的民间乐器鼻箫也同样被当四旧来清除。鼻箫已濒于失传,只有偏远的黎寨山村的黎族老艺人能够吹奏,流传下来的鼻箫曲也寥寥无几。党的三中全会以后,有关文化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对鼻箫音乐进行了系统地挖掘、搜集、整理,翻译、研究现存的民间乐曲,并且通过办班的形式组织年轻人深入黎家山村采风,跟老艺人学习鼻箫的制作和吹奏,努力使古老的民间乐器鼻箫焕发青春。

鼻箫-参考资料



[1] 怀音网 http://yyx.hhtc.edu.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381

[2] 华南民族文化网 http://www.gdin.edu.cn/mzweb/mzwx/ShowArticle.asp?ArticleID=170

为您推荐

葫芦笙②

葫芦笙 葫芦笙 :构造和笙大致相同,因笙斗用葫芦做成而得名,流行在四川的凉山和盐源,在云南的大理、丽江、西盟和澜沧江畔。 1955-1960年,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发掘了以滇王为首的贵族长期延续使用的古墓群,出土了青铜葫芦..

小独笛②

小独笛 小独笛 :佤族竖吹乐器。佤语称瓦格洛、蔚利或住。广泛流行于云南西盟、沧源、孟连、澜沧等佤族聚居地区。 小独笛-历史渊源 小独笛 小独笛是佤族古老的竖吹乐器,管身竹制,音色圆润、柔美,可以独奏、..

葫芦丝②

葫芦丝(又叫葫芦箫、筚朗叨、泼勒翁、布赖、米伦、比格宝、渥格宝、拜洪廖或同格满等),属簧管乐器,代表作是《月光下的凤尾竹》。 葫芦丝-起源与发展 葫芦丝的历史悠久,其渊..

笛咧②

夜箫②

夜箫 夜箫 ,苗族特有的吹口气鸣乐器。因多在夜间吹奏而得名。苗语称寥、良或果林 趋。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丹寨、凯里、麻江、黄平、榕江和广西壮 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等地。 夜箫-..

唎咧②

唎咧 唎咧,即口萧,黎族吹奏乐器。黎语称唎咧。流行于海南岛各地。 由七个从细至粗的竹管套接而成。 嘴在内,全长约20厘米,上细下粗,共六个按音孔。 最上一节细竹管削劈出一片薄竹,作为吹奏竹簧,或在竹簧内插入麦杆片或树..

新疆唢呐②

新疆唢呐 新疆唢呐 :也叫新疆木唢呐,木管唢呐,维吾尔族双簧竖吹乐器。维吾尔语称苏尔奈。源于西亚波斯和阿拉伯,公元3 世纪时已在库车一带流行,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寺第38窟壁画中,就有伎乐人吹奏苏尔奈的形象。现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