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傣族、黎族和克木人单簧气鸣乐器。因流行地区的不同,傣语又称筚姑、筚咪、筚朗、筚鹿、筚内、筚林当和筚端相等。克木语称筚等。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临沧地区、思茅地区和海南省等地。
筚-由来
关于筚的由来,傣家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从前有个傣族青年,他酷爱唱歌,但总觉得歌声 单调,故此内心十分苦恼。有一天他上山砍柴,不慎跌落在一个深坑里。坑里住着一只会讲人话的大竹鼠,青年求竹鼠救他一命。竹鼠想尽办法都无能为力,最后便脱下自己尾巴上的皮筒,咬了七个洞,又从坑壁上啃下一片芦叶做了一个舌簧安在上面。竹鼠对着舌簧一吹, 顿时传出了奇妙的乐声。青年顿时心花怒放,纵情高歌起来,一唱一和,歌声优美动听,这 可引来了各种鸟雀,纷纷歇落在坑外的一棵黄竹枝上。鸟雀越来越多,黄竹压弯了腰,竹尖 垂到了坑里。竹鼠叫青年抓住竹梢,把吹奏的乐器插在腰间,哇地叫了一声。鸟雀惊飞 ,黄竹往上一弹,把青年弹出坑外。深坑消失,竹鼠无踪,一支心爱的竹筚留给了傣族青年 。从此,傣家人便有了筚这种乐器.
筚-分类
傣族的筚
傣族的筚,由管身和簧片构成。管身用细毛竹制作,上端留有竹节,中间竹节打通,下端敞 口。规格尺寸差别较大,短者约有25厘米,长者可达75厘米。一般常见者,管长30厘米~35 厘米 、下口内径0.8厘米~1.2厘米、外径1.5厘米~2厘米。在近首端竹节处的管壁上 ,开有一 个长方形的吹孔,孔长1.5厘米~2厘米、孔宽0.4厘米~0.6厘米,在吹孔嵌以簧 片。簧片 铜制,簧舌呈锐三角形。管身通常开有七个(前六后一)圆形按音孔。按音孔数目也有不同, 最少者四孔,最多者八孔,管身背面均开有一个高音按孔。吹孔和正面按音孔在一条直线上 。
黎族的筚
黎族的筚,流行于海南省东方县黎族支系黎和美孚黎聚居地区。管身用青竹制作,管长25 厘米~30厘米,上端留有竹节,中间竹节打通,下端敞口。将管首节下削薄,在管壁上刻出一个长2厘米、宽0.3厘米的竹制簧片,簧舌朝下,簧根与管体竹节相连。在管身 上开有2个~4个按音孔,常见者多为四孔筚,有的在管尾切一斜口或加一共鸣器。演 奏时, 管身竖置,左、右两手食指、中指分别按上、下两孔,口含簧片,吹气鼓簧按孔发音。音域 e1#c2。音色粗犷而悠扬,低音与西洋乐器单簧管的音色相似。常用于独奏。黎家少年放牛时喜欢吹奏自娱,未婚青年男女在一起娱乐时,也常吹奏筚来助兴。
克木人的筚
克木人的筚,形制与傣族的筚相同,是由傣族村寨传入克木人家的。管身用细毛竹制,长约30厘米,下口内径1厘米左右。上端留有竹节,近节处的内侧面开一长方形吹孔,其上装有铜制簧片,管身正面开有五至七个圆形按音孔,背面上方开有一个高音按孔。有的在管内第 一、二孔处塞以细竹篾,可使第二孔的音高降低半音,并成为最低音。五孔筚的音列为:g1、a1、b1、#c2、e2、#f2。音色柔美。常用于独奏自娱或青年男女的爱 情生活中,多吹奏山歌式的曲调,娓娓动听,引人入胜。乐曲有《串姑娘调》等。
筚-演奏技巧
演奏时,可以横吹或竖吹,各地方法不同。西双版纳地区的筚,管身粗而长,主要采用横吹 法,将簧片部分置于两唇间吹奏。德宏和思茅地区的筚,管身细而短,主要采用竖吹法,将 簧片含入口中。右手拇指按背孔,食指、中指、无名指按正面上三孔,左手食指、中指、无 名指按正面下三孔。气息激发簧片并耦合几种不同长度的管内空气柱而振动发音。筚是定调 乐器,一般有bB、C、bD、E和G等不同调别,音域为六度或八度。音色圆润、柔美,富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常用于独奏自娱,吹奏不限场合,较为自由,一般多在夜晚人静时分, 无严格的禁忌。
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还流行着一种对筚的演奏形式。两支大小相配、具有一定音高 关系、可以重奏的筚,称为筚姑。其中粗大而较长的一支称作筚咪,勐海县称筚 朗,它较一般的筚规格大一些,管长59厘米,管身开五个按音孔、一个气孔,其音列为c1、d1、e2、#f1、a1、b1。另一支细小而短的称做筚鹿,勐海县称筚内, 它较一般的筚规格小些,管长26厘米~28厘米,管身开六个按音孔,管尾正、侧面各 开一 个气孔,其音列为:a1、#a1、b1、#c1、e2、#f2、a2。 它们既可重奏,又可单独演奏。两支筚重奏时,筚咪常用以模仿赞哈的唱腔,筚鹿为其曲调 伴奏,构成富有特色的复调,演奏中有分有合,每逢乐句结尾时,多用八度音延长。重奏乐 曲有《咧少调》(咧少为串姑娘之意)等。
在思茅地区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勐马乡,流行的筚称作筚林当,管身长30厘米, 它的构造较为独特,在管身上端簧片处戴有一个竹制的小吹嘴(又称小竹帽),使吹口处形成 小气室,演奏时极为方便省力。此外,在德宏州还有一种管身尺寸相同、簧片采用薄木片制 作的筚,称做筚端相,八孔,竖吹,可发出ga1九个音,常用于山歌伴奏。
筚-重要地位
筚在傣族人民的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最流行的吹奏乐器,又是傣族叙事性说唱 赞哈调和山歌的主要伴奏乐器。在西双版纳的傣家寨,哪里有赞哈的演唱,哪里就 有筚的悠扬乐声在飘荡。筚通常由男性吹奏,但演唱者男女均可,唱者往往用棕扇叶或扇子遮面 。筚还是傣族青年男女恋爱时的红娘,小伙子常用筚来向心爱的姑娘倾吐爱慕之情。
筚-参考资料
[1] 云南特产在线 http://www.yntc168.com/product_details.cfm/productID/5B63457C-0BD4-0E25-92655FE50028E5AA/
筚b
筚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部首:竹部外笔画:6总笔画:12
五笔86:TXXF五笔98:TXXF仓颉:HPPJ
笔顺编号:314314153512 四角号码:88401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 7B5A
基本字义
1.用荆条、竹子等编成的篱笆或其他遮拦物:~门。蓬门~户。~门闺窦(穷人的住处)。
详细字义
〈名〉
1.(形声。从竹,毕声。本义:用竹子编成的篱笆)
2.同本义 [bamboo fence]
筚,藩落也。《说文》
筚,篱也。《广雅》
筚门圭窦之人。《左传襄公十年》。注:柴门也。
3.又如:筚门(荆竹编成的门。又称柴门。常用以喻指贫户居室);筚路(柴车。多以荆竹编织,简陋无饰)
4.泛指用竹子、荆条等织成的器物 [wicker-work]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
常用词组
1.筚路蓝缕 bl-lnlǚ
[endure great hardships in pioneer work]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柴车,穿着破衣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辛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
2.筚门圭窦 bmn-guīdu
(1)[poor family] 筚门:柴门;圭窦:穿凿墙面的门(圭形,上尖下方)。泛指贫苦人家
筚门圭窦之人,而皆陵其上,其难为上矣。《左传襄公十年》
(2)筚也作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