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盒,是彝族、哈尼族打击乐器。流行于云南省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建水、红河、蒙自和金平等地。用手指弹击盒盖或盒底,烟盒原为生活用具,居住在云南红河地区的彝族、哈尼族人民,喜欢吸龙竹大口径烟筒,随身携带盛放烟丝的烟盒,最早的烟盒是用皮革缝制的,后来才改为木制。聪颖的彝家人,用手指弹击盒盖、盒底而发出响亮的乐音,后经美化,这种原为生活用具的烟盒,便成了民间舞蹈《烟盒舞》的伴奏乐器和舞具。
烟盒-简介
烟盒圆形,直径7-9、高5-7厘米。用当地所产水冬瓜木或梧桐木薄片制作。圆形、盒状,通高5厘米~7厘米、直径7厘米~10厘米,壁厚0.2厘米。外部涂朱漆,盒壁四面镂刻花纹或有银饰,盒边镶铜箍、系珠练及铜铃,用于《烟盒舞》伴奏。
《烟盒舞》又叫跳弦,用四弦或彝族月琴伴奏。常男女二人对跳,也可数十人集体舞蹈。
演奏时,舞蹈者打开烟盒,左右手分执盒盖与盒底,各以食指和大指弹击,边弹边跳,舞姿美丽。舞者一般在翻腕亮肘时弹击烟盒,可打出各种节奏,发音清脆悦耳,同时振动盒边小铜铃作响,以加强节奏和欢乐气氛。
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来自云南民间的烟盒,做工细致,小巧玲珑,盒边镶铜箍、饰铜铃。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中。
烟盒-传说
很早很早以前,在隔鲁奎大寨吸完一锅辣烟时间就到的地方,有一个小寨子,寨子里住着一位年过花甲的彝族老大爷。
老大爷和老伴都是好歌手,他们的爱情是在你来我往的歌声中唱甜的。结婚后,小俩口恩恩爱爱,甜甜蜜蜜,行影不离,鸡鸣他们一同起床下田栽秧上山种包谷,农忙时,披星戴月一同推门进家。他们的土掌楼上挂满了吃不完的包谷、高梁,瓦罐里有喝不干的荞子酒。夫妻俩生下了三朵花,大女儿叫李花,二女儿叫樱花,小女儿叫桃花,一家人的日子可算是过得锦上添花了。他们俩把大女儿、二女儿荣荣跃跃的嫁到鲁奎大寨去,身边留下7岁的小女儿和他们一起过日子。
常言道,天上有风雨雷电,人间有生离死别。就在小女儿桃花过了7岁生日不几天,老倌的女人就像山下大开门河里流淌的河水,一去不回来。寨子边金雀花开了十回,门前的火把梨红了十回,小女儿已经长成一朵水灵灵的桃花了,可老倌却一直沉溺在亡妻的悲伤、愁闷、孤独之中。常常一个人不分白天黑夜的坐在塘边吸辣烟消愁解闷。
那一天,是他老伴去逝10周年的日子。他独个人坐在火塘边,从烟盒里拿起一支接一支的老粗烟往烟竿上安,点燃火猛猛的吸,不到烧完一小捆细桦枝的时间,满满一盒辣烟就被他吸了只剩下个空烟盒。老倌放下烟竿拿起空烟盒,呆呆的望着。这个油亮油亮的烟盒,挂在我的腰间已经整整四十年了。四十年前,我娃娃的妈沉浸在热恋中。有一天,娃娃的外公在高高的鲁奎山顶上打得了一条麂子,她从麂子身上割下了一块最好的皮,晒干后细针密线缝了这个圆圆的烟盒,作为爱情信物,顺手挂在我的裤带上。四十年了,裤带换了四条,但这个烟盒却越挂越亮越光滑,一直陪伴着我。老倌静静的往回想,甜甜的爱情回到了他的心中。他捧起圆圆的烟盒,分明是女儿的阿妈微笑的脸。今晚他吸烟太多,烟醉了。他把烟盒投在自己的脸上,仿佛四十年前他亲吻着恋人,他的青春回来了,隐隐约约的爱情歌声响在他的耳边:
妹家有棵火把梨,
又红又甜又脆皮,
果子熟了等你摘,
风吹掉地太可惜。
呀!这明明是四十年前娃娃的妈和他热恋时的歌声。这歌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有时恬静,有时深情,一直回响在他的耳畔。这歌声像春风,吹开了他干草一样枯萎的感情,这歌声像春雨滋润着他沙漠一样孤寂的心灵。
老倌的小女儿桃花,人精灵又美,是鲁奎山百里挑一的歌舞能手。近些日子,每天晚上跳乐回来,她都看到坐在火塘边的老爸把腰上挂着鹿皮烟盒弹得脆响。桃花问道:阿爸,这些晚上,我咋个还没有进大门,就听到你弹着烟盒唱歌呀!你年轻多难,这是怎么一回事。老倌捋捋胡须回答说:我在和你死去的阿妈过日子。接着,他像竹筒倒灌子一样,把他们的烟盒情讲给女儿听。老爷脆响明亮的烟盒声音,深深的装进了女儿的心中。
桃花早就想过,在跳乐场上,小伙子弹四弦,三弦萧洒呀,姑娘都只是一个劲儿的拍巴掌,声音单调粗糙,如果姑娘手上也拿着一样乐器像伙子们一样弹着跳,该多好啊。踏烂十双草鞋也找不着路,原来路就挂在阿爸的烟盒上。
种完山坡上的包谷以后,桃花邀了五个姑娘把他们阿爸阿爷的烟盒借来,在跳 乐场上合着小伙子的四弦、三弦、小牛角三胡跳起乐来,悠扬的琴声,整齐的舞步,加上了弹得脆响的烟盒,跳乐场上笑声更高,舞步更齐,乐声更和谐圆满了。就像大白糯米饭中加红糖,又甜又好看。
从加入弹烟盒以后,跳乐场上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心情就像六月二十四的火把,一样红火。一开始,妇女们只是右手拿一个烟盒弹,后来左手也拿着烟盒一齐弹,都觉得两手弹更能与双脚配合。于是,妇女们手中的乐器(烟盒)比起男人的月琴,三弦等乐器更多了。如果说妇女们手中的烟盒乐器是跳 乐场上的森林,男人们怀抱的月琴、三弦就成了万绿丛中的点点红了。
因为烟盒乐器数量多,声音大,能够烘托气氛,吸引更多的人来参加。大家商量决定,把鲁奎山彝家的跳乐取名叫鲁奎山烟盒舞。一代一代传下来,一代一代完善创新,从古流传到今天,鲁奎山彝族烟盒舞曲调式共计七十二调,每个调又可变奏成五个以上的调式。源远流长的鲁奎山烟盒舞,被人们称做彝族博大精深的文学艺术宝库。
鲁奎山彝族烟盒舞,在上个世纪就已经传向四面八方,传遍天涯海角。
烟盒-制作
居住在云南红河地区的彝族、哈尼族人民,喜欢吸龙竹大口径烟筒,也随身携带盛放烟丝的烟盒。最早的烟盒是用皮革缝制的,后来才改为木制。聪颖的彝家人,用手指弹击盒盖或盒底,发出响亮的乐音,后经美化,这种原为生活用具的烟盒,便成了民间舞蹈《烟盒舞》的伴奏乐器和舞具。
用当地所产水冬瓜木或梧桐木薄片制作,圆形、盒状,通高5厘米~7厘米、直径7厘米~10厘米,壁厚0.2厘米,外表涂朱漆,上绘图案纹饰,也有的盒壁四周镂刻花纹或有银饰,边沿镶铜箍、系珠练及铜铃。
云南彝族支系尼苏泼聚居区,喜吸龙竹制作的大口径水烟筒。烟盒自然是置烟丝的必备器皿。但不知始于何时,人们无意中发现与自己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烟盒用手指轻轻敲弹时,竟能发出呱呱的悦耳声音,刚好踩上跳舞的节奏,能歌善舞的彝族人民深受启迪,将烟盒用于舞蹈场合,以手弹烟盒来控制节奏,一方面用来统一节奏,一方面用来增添舞蹈的热烈气氛,于是烟盒就成了一种特殊的乐器而流传至今,这种相应的舞蹈也习惯地称之为烟盒舞,成为彝族一种著名的舞蹈形式。
烟盒-演奏
烟盒
演奏烟盒与舞蹈相结合,也即为《烟盒舞》伴奏。舞蹈者打开烟盒,左右手分执盒盖与盒底,各以食指和大指弹击,边弹边跳,舞姿美丽。舞者一般多在翻腕亮肘时弹击烟盒,可以打出各种节奏,音色清脆悦耳,并同时振响盒边的小铜铃,以加强舞蹈的节奏和欢乐气氛。《烟盒舞》又称《跳弦》,即使用彝族四弦作为舞蹈的伴奏乐器。烟盒舞既可男女二人模拟动物形态进行对跳,也可十数名或数十名男女集体舞蹈,舞者围成圆圈,向逆时针方向前进,舞步缓慢,边弹边跳。
烟盒作为一种民间指弹乐器,流行于云南个旧、开远、蒙自、建水、石屏、元江等县彝族聚居区。多用水冬瓜木或竹质薄条制成,直径约90毫米,高约60毫米,上盖与盒底紧密套合,边沿四周饰有彩色缨穗,显得精巧别致。跳舞时,先启开盒盖,左右手各一,每人执一副,边跳边用手指敲盒面,声音清脆婉约。
烟盒舞动作复杂多变,不仅有身体上部舞姿,也有大量的下部动作,经常是头、手、腰、腿、脚各部分配合进行,超出了本民族以下部舞姿为主的其他若干舞蹈。烟盒舞通常分正弦与杂弦两类。正弦属基本跳法,较能集中显示风格和特色:如三步弦、二步弦、一步弦等,只舞不唱;杂弦一般又唱又跳,舞蹈形式和内容较为丰富,且随意性强。
烟盒舞跳法据说有百余套,大多反映或模拟动物生活习态,人的生产劳作和生活状况,每一套舞蹈都有具体名称,如哑巴砍柴、蝴蝶戏水、仙人摔跤、鹭鸶捕鱼、蜻蜓点水、螃蟹打架、凤点头、大力劈竹、猴子掰苞谷、喜鹊搭窝、苍蝇治脚等,都充分表现出彝族人民神奇的艺术想像力。烟盒舞舞步变化较多,排形有圆圈、直排、横排、四穿花、六穿花等,既有单人舞、双人舞,又有数十人合舞,动作柔、韧、刚、脆相互结合,如蜻蜓点水,舞者由颠步起跳,同时吸脚,腿向前或向旁伸足尖触点一下,手相应作点水状,旋即吸回腿南恢复原状。凤点头舞时一手抬高,一手抬平,双手弹烟盒时指掌向下钩,突出手腕背,抬高的那只手仿佛凤在点头;鹭鸶捕鱼也较形象,技巧性很强,舞时双手分开站直,上身朝前俯躬,用嘴把放在地上的鱼(烟盒)叨起;斗蹄壳则二人相对(或相背)踢脚,似驴马斗蹄;此外,猴子掰苞谷、螃蟹打架等也十分形象逼真。
烟盒已变成了当地彝族人民的著名乐器,而烟盒舞则变成了广为流传的一种彝族舞蹈形式,曾多次在各类艺术节中表演而深受赞誉。
烟盒-参考资料
[1] 合智情报工作网 http://www.hezhici.com/sort/minzuyueqi/2008-11/6/18404564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