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日,为中国大陆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从2006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文化遗产日-标志解释
标志上方采用简体中文中国文化遗产;
下方采用汉语拼音ZHONG GUO WEN HUAYICHAN,各民族自治地方可使用当地少数民族文字,在对外交往工作中可使用英文CHINACULTURALHERITAGE或其他国家文字。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标准色彩为金色,可根据不同需要使用其他颜色,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核心的金饰文物图案,除配合文字使用外也可单独使用。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采用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金饰图案。有专家将其命名为太阳神鸟或四鸟绕日。
文化遗产日-产生背景
政府宣传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一直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冯骥才就提出:希望中国也像欧洲一些国家那样,确定一个文化遗产日。而在2004年和2005年的两会上,冯骥才又提出这一建议,并提交了《关于建议国家设立文化遗产日的提案》。2005年7月,郑孝燮等11名专家学者联名致信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倡议中国设立文化遗产日。2005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文化遗产日-开展意义
文化遗产教育青年
强调它的精神意义,设法使公众成为这一天的主人,成为主动的参与者,使国家文化遗产日成为全民的文化遗产日,使国家举措转化为每一个公民自觉的文化行为。
遗产日是一个纯文化的主题日,所有活动都应是公益活动。
文物和文化机构的工作要在遗产日中充分发挥作用,积极进行遗产内涵与保护意识的普及工作。教育界利用这一天,培养下一代人的中华文化的情怀。
文化遗产日-展望
政府希望通过设立文化遗产日,使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到2010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全国文化遗产日并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选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而是确定在没有任何特殊意义的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这样做旨在使这个文化遗产日具有更为广泛的代表性。
文化遗产日-相关活动
北京 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展演
2009年6月12日至14日在京举行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展演,汇集了全国10个省(区、市)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基诺大鼓舞、羌笛、维吾尔刀郎麦西热甫、山南昌果卓舞等14个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涉及藏族、维吾尔族、羌族、基诺族、蒙古族、壮族、哈萨克族、朝鲜族、苗族、侗族、回族、哈尼族、土家族13个少数民族。参演的共有160名民间艺人,其中有13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年龄最小的10岁,年龄最大的85岁。
民间艺术文化遗产
福建 两岸闽南文化保护研讨
2009年文化遗产日活动期间将举办各类活动,包括第三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研讨会;闽南文化生态保护专题展览;涉台文物保护图片展等,同时,还将举办纪念林则徐系列活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研讨会将围绕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与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海峡两岸文化生态的共同特征、生态保护、文化多样性、资源利用、生态文化村落等10多个议题展开讨论。
江苏 古琴四大流派传人音乐会
2009年遗产日期间,将举办中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江苏古琴艺术四大流派传人音乐会,江苏织绣艺术精品展和江苏民间乐舞展演等活动也都在紧锣密鼓酝酿之中。6月13、14、15日晚,古琴艺术进校园国乐琴韵雅集古琴专场音乐会和古琴音乐鉴赏会上,四大流派传人将走进南大、东大和南师大,演出代表性曲目。6月13日至18日,通过图文展示和现场演示,苏州平绣、发绣、乱针绣、云锦、宋锦、缂丝、雕花天鹅绒等江苏织绣艺术精品将在南博与观众见面。
陕西 秦腔传承人交流展演
在全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为加深秦腔传承人的社会影响,激发青年秦腔演员对秦腔事业的敬业精神和对秦腔艺术精益求精的追求意识,由陕西省文化厅主办,省振兴秦腔办公室承办,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协办的陕西省秦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习交流展演活动,将于6月13至16日在西安人民剧院举行。届时11名传承人将携弟子同台演出三场折子戏、一场清唱,展示继承发展秦腔的艺术成果,互动交流传习经验,再现他们独特的秦腔流派风格。演出过程中还将举行拜师仪式,为秦腔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培养造就更多的秦腔人才,促进秦腔传承发展。
湖北 非遗展览走进高校
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即将拉开大幕。2009年6月13日当晚,荆楚记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月启动仪式文艺晚会将在湖北剧院举行。同时首义广场将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图片展和民间文艺系列展示。整台晚会和场外展示,将集中全省800多名专业演员与民间文艺展演队伍。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展览将走进高校,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也将设坛开讲。全省各地还将陆续开展群众签名、专题讲座、大型图片展示、文艺演出周等活动,集中展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资源和巨大魅力。
BMW中国文化之旅再启程
作为2009年文化遗产日的系列活动之一,以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BMW(宝马)中国文化之旅车队将于6月10日从四川成都出发,深入走访绵竹、都江堰等地震重灾城市和汶川、茂县等羌族聚集区,而后进入甘肃省,最后北上青海到达黄南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沿途BMW将对亟待保护和传承的部分非遗项目进行捐助。
这是BMW第三年启动文化之旅,进一步实践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作为学术支持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继续对BMW中国文化之旅的项目遴选、资料编纂、实物收集、专家咨询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
文化遗产日-参考资料
[1] 人民网 http://fashion.people.com.cn/GB/9436758.html
[2] 人民网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19/4087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