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松②
陈晓松简历
姓名:陈晓松
籍贯:江苏泗洪
出生:1977-1-2
笔名:阿辰、海辰、江辰等
粉丝:松子
博客:www.chenxiaosong9.blog.sohu.com
邮箱:666chen@163.com
一、职业传媒人 1977年出生于江苏的陈晓松,1997年起从事媒体工作,在国家、省、市各级媒体上发表文章1000多篇,其中陈晓松采写的《秦淮河畔的青春之歌》、《泗洪农民工入选中国骄傲》、《泗洪外出打工青年当选十佳新温州人》、《走出家门创新业》、《跨出一步天地宽》、《上善若水 慈济天下》、《情到深处客自留》、《英雄认亲》等稿件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作品荣获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江苏报纸好新闻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陈晓松善于发现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感人故事和人物,陈晓松成为最早报道中国首善陈光标、中国骄傲朱柱、全国见义勇为英雄裴昌彩、十佳新温州人颜崇丞、亚运会冠军刘欢缘、见义勇为英雄李少文等一大批新闻人物的记者。特别是成功策划了救人英雄朱柱系列报道。独立采写的《泗洪农民工入选中国骄傲》等稿件相继刊登于《人民日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新华网、中新网等媒体上。这些报道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宣传部门以《奏响英雄报道的响亮乐章》为题,刊发了其成功报道朱柱事迹的体会文章。采写的《秦淮河畔青春之歌》在2007年5月份全省报纸好新闻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其作品被广泛收录于《淮海雕塑群》等书刊。
陈晓松还大声呼吁主动担当起社会责任。由主办、协办的“品牌建设与社会责任”媒企论坛21日在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大厦隆重举行。全省20余家媒体和负责人济济一堂,畅所欲言,就品牌建设与社会责任的内在关联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参加论坛的嘉宾,以生动实例诠释了与的价值联系。陈晓松出席论坛,其真情演讲打动了每一位嘉宾。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以个人名义向灾区捐款5000万元,赢得了社会广泛称赞,参会的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对企业品牌建设与社会责任进行了生动的阐述。
论坛结束前,新华日报党委委员、扬子晚报总编辑刘守华作了题为《公信力引导力影响力,三个力量撑起勇担责任的扬子品牌》的发言。
论坛别开生面地以吹奏军乐号的形式开场并收尾,号声振奋人心,是“品牌建设,媒企共担责任”的集结号。省广电总台台长周莉,中国移动、联通、电信江苏公司,“沙钢”、“苏果”、“宏图”、华西村、华泰证券等企业负责人,以及南师大、南财大等高校学者,也分别发了言。
9月24日,第七届中国大会暨第四届中国(南京)国际产品博览会在隆重召开。、、、、等互联网精英出席了开幕式。陈晓松应邀出席了第七届中国互联网大会暨第四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
二、新锐策划师 陈晓松长期从事策划工作,曾策划同名相邀等活动,为多家企业担任顾问。长于企业战略策划、传媒策划、营销策划。 参与了多个活动的策划。为洪泽湖螃蟹节、“牵手幸福人生·情定蓝色经典”大型集体婚礼、南京小红花艺术团来宿演出等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策划支持。
长于新闻策划,使中国骄傲朱柱、全国见义勇为英雄裴昌彩、十佳新温州人颜崇丞、亚运会冠军刘欢缘、见义勇为英雄李少文等一大批新闻人物持续见著报端。这些报道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晓松成功策划了救人英雄朱柱系列报道。新闻界以《奏响英雄报道的响亮乐章》为题,刊发了陈晓松成功报道朱柱事迹的体会文章。因成功报道英雄朱柱事迹,2007年4月特地采访了陈晓松,2007年5月20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三、文化探索者 陈晓松从初中时代开始文化探索。初二开始即发表文学作品。处女作《树下》。多年来,陈晓松发表文学作品200余篇,其中《造个梦想去幻想》、《每个人的前面都有一个足球》等曾引起网络轰动。出版专著《春天》等。指出,文化应该应时应势,并致力于引领人的生活。
陈晓松的诗词创作具有青春的气息和爱国的情怀。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有《夜游北大》、《采桑子·盼统一》等。
采桑子·盼统一
陈晓松
时空隔断情难断,
开国己丑,
今又己丑,
花甲轮回六十秋;
一年一度春风劲,
两岸三通,
南北沟通,
中华终归大一统!
四、草根学术家 致力于多学科、跨学科研究和文化传播。2006年创立《群体学》,被称为群体学之父。自称草根学术家。提出实效管理理论。强调在现代管理中注重人的情感作用。开启了全新的管理理论的新篇章。同时,提出成功不等于幸福的理论体系。指出,无论社会还是个人都应该更加重视幸福和快乐,而不要过于追求经济上的成功。2008年,陈晓松工作室成立,致力于新成功理念的传播。对公司老板和员工、大学生等进行新成功理念的教育。特别是对于循环经济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08年10月,陈晓松应邀参加了亚欧首脑会议,并在论坛上发表了演讲。10月24日和25日,为期两天的亚欧首脑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江苏泗洪年仅31岁的陈晓松以循环经济研究者的身份全程参加会议。在该首脑会议前举行的第十一届亚欧工商论坛上,陈晓松还就环境与气候问题发表了演讲,他是这一领域发表演讲的唯一的一名中国人。对此,陈晓松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谦虚地说,自己只是一个“草根学术”研究者。
今年31岁的陈晓松是泗洪人,3年前,陈晓松从老乡的那儿第一次听到“再生资源利用”这个词。随后进行了研究。在查阅了许多资料后,陈晓松发现再生资源利用行业大有可为,废旧物资中含有大量的再生资源,如果回收利用,对于发展循环经济有着重要意义。现在每年都有大量的家电、塑料、纸张、建筑垃圾等废旧物资被当作“垃圾”白白丢弃,真是令人痛心。据有关资料显示,回收利用1吨废钢,可炼钢0.8吨,节约铁矿石2-3吨和焦炭1吨;回收利用1吨废纸,可造纸0.8吨,节约木材3立方米、电600度、煤1.2吨、水100立方米。
于是陈晓松在工作之余,开始了对循环经济和再生资源利用行业的研究,并创办了循环经济网,专门研究循环经济和再生资源利用问题。去年以来,陈晓松的一些有关再生资源利用的文章引起了亚欧工商论坛组委会的重视,10月中旬,论坛组委会决定邀请陈晓松先生参加亚欧首脑会议,并在第十一届亚欧工商论坛发表演讲。
22日下午2时30分,在第十一届亚欧工商论坛上,陈晓松和其他四位外国专家坐在主席台上。3时,陈晓松第四位出场,他面对来自亚欧两大洲的专家、代表,发表了《加强亚欧环保技术合作 广泛开展再生资源利用》的演讲。
在15分钟的演讲中,陈晓松阐述了他的研究观点:地球资源不可再生。再生资源利用是全球唯一可以“再生”的资源,如果循环利用得好,就是最好的节约资源。他呼吁亚欧各国携起手来,深化环保技术合作,减少和消除技术转让壁垒,广泛开展再生资源利用来造福人类。演讲结束后,很多国外专家纷纷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在环境与气候问题上很少见到东方的精彩演讲,今天你说得很好,谢谢你!”一些国内与会的著名企业家也称赞陈晓松的演讲比外国人还要精彩。
在本次论坛上,就环境与气候问题发表演讲的共有5人,陈晓松是唯一的一名中国人。
五、慈善倡导者 多年来,陈晓松积极投身事业,不仅报道宣传好重大典型人物,还积极的给予他们以帮助。及时救助了中国骄傲朱柱的妹妹、女研究生王倩等人,受到了社会的赞誉。同时,他还四方本走、大声疾呼,呼吁社会各界投身慈善事业。尤其注重对中国首善陈光标等全国著名慈善人物的报道。倡导慈善理念。
媒体报道的陈晓松的一些爱心故事
在爱心记者陈晓松的帮助下——
英雄朱柱的妹妹顺利就业
经爱心记者陈晓松多方奔走、爱心企业家石祖乾热心相助,昨日,泗洪县救人英雄朱柱的妹妹朱雪娥到金维车业报到,顺利实现毕业后在泗洪就业的愿望。
去年7月11日,泗洪县双沟镇外出务工青年朱柱在南京救人牺牲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年,朱柱入选中央电视台“中国骄傲”人物,并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本报记者陈晓松对朱柱的英雄事迹进行了长期跟踪报道,采访中,陈晓松得知朱柱的妹妹朱雪娥一直有学习电脑知识的愿望,为了帮助其完成心愿,经过联系,今年年初,朱雪娥被安排到宿迁环宇电脑学校学习平面设计。
今年11月底,朱雪娥毕业后,表达了想在泗洪工作的愿望,经陈晓松多方联系、爱心企业家石祖乾热心相助,朱雪娥得尝心愿,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在泗洪县金维车业办公室从事会计工作。
昨日,朱雪娥到泗洪县金维车业报到后正式上班。她表示,一定努力工作,将来回报社会。
央视报道朱柱牺牲引发两段情缘
5月20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推出大型公益节目“春暖2007”,“中国骄傲”朱柱牺牲后引发的两段情缘成为焦点,陈晓松在当天播出的节目中讲述了报道英雄的过程、当地社会各界对英雄家人的关爱以及英雄壮举引发的两段情缘。
去年7月11日,在南京打工的泗洪籍农民工朱柱勇救落水女子而壮烈牺牲,事情发生后,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了英雄家人特别的关爱,与此同时,英雄壮举也引发了两段独特的情缘,朱柱家人分别与被救女子庞娟家人和全国十大见义勇为英雄裴昌彩分别认亲,演绎了一幕幕人间真情。4月底,中央电视台在得知这一信息后,立即派出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陈晓松讲述了英雄壮举后的爱心故事。
5月20日下午6时起,在长达15分钟的专题节目中,中央电视台从多个侧面详细报道了两段情缘的产生过程,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目前,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下,朱柱家人生活问题一一得到解决,朱柱家人对此表示非常满意。
爱心人士陈晓松救助女研究生
爱心在洪泽湖畔涌动,一场救助泗洪女研究生的行动使寒冬里的泗洪变得格外的温暖。
1月18日,由爱心记者陈晓松“牵线搭桥”大湖网发起的救助白血病患者王飞行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据了解,为了救助患白血病的弟弟,南京师范大学的女研究生王倩决定放弃学业打工挣钱,本报记者陈晓松曾以《女研究生愿签“终身合同”救病弟》为题报道了此事,新华网、人民网等中央媒体纷纷转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报道刊出后,社会各界纷纷对王倩的救弟行为表示了关注,南京、仪征、连云港、扬中等地的市民纷纷要求捐款帮助王飞。
在泗洪县倡议发出后,泗洪农村合作银行、峰山乡党委政府、峰山小学、峰山中学、峰山商会等单位纷纷慷慨解囊,捐款给王飞,帮助他战胜病魔。当天下午,王飞的姐姐王倩特地从南京返回泗洪接受了捐赠。
女研究生愿签“终身合同”救病弟
去年底,在南京读书的泗洪峰山人王飞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为了救助患白血病的弟弟,南京师范大学的女研究生王倩决定放弃学业打工挣钱,并且表示,如果有单位愿意接纳她并替弟弟支付医药费,她愿意和这个单位签终身合同,直到自己做不动为止。
当得知这样的情况后,泗洪本土门户网站大湖网率先在王倩的家乡泗洪号召家乡父老捐款,有近20人表示将提供帮助。
王倩是泗洪县峰山乡人,今年24岁,是南京师范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研一的学生,父母都在南京打工。就在王倩庆幸自己学业有成的时候,她的弟弟王飞却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使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王倩的父亲王保林今年50岁,十多年来一直在河西的某装饰城靠踩三轮车送货养活一家人,年收入不过几千元。面对高额医疗费用,年收入仅几千元的王倩一家一筹莫展。
家乡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爱心记者陈晓松得知此事后立即与王倩取得了联系,在媒体上报道了此事,并带头捐款400元。同时,在她的家乡泗洪发起了倡议,得到了泗洪农村合作银行和峰山乡党委政府的响应,目前已经筹集爱心善款33217.8元。
据了解,当王飞的家乡峰山乡党委政府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发动了学校、单位和社会各界为其进行了捐款,峰山小学的学生们拿出了自己平时的零花钱,一元、二元、五元的,汇集了无数人的爱心。在合行接受捐赠的同时,还有两名员工跑到办公室为其捐款,深深的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人。
女研究生原弃学救弟 陈晓松热心救助
今年一月初以来,泗洪爱心记者陈晓松热心救助泗洪女研究生王倩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泗洪峰山乡人王倩是南京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2007年12月她的弟弟检查出患白血病,需要治疗费用20多万元,她家境贫寒,已无力承担治疗费用。宿迁日报记者陈晓松在得知她的事情后,立即报道了此事,并在扬子晚报、泗洪综合门户网站大湖网上发出救助王倩的倡议。1月10日,陈晓松以《女研究生愿签“终身合同”救病弟》为题在扬子晚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上对王倩一家的困难进行了报道。1月11日,正是三九严寒,天空又下起了大雨。陈晓松又冒着凛冽的寒风和大雨四方奔走,到多家单位为王倩募捐,得到了泗洪许多爱心单位和人士的响应。陈晓松还带头捐款。在陈晓松的倡议下,南京、连云港、扬中、宜兴等地的热心人士和泗洪的家乡父老纷纷慷慨解馕,捐助王倩。
王倩是泗洪县峰山乡吴庄村王庄人,今年24岁,是南京师范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研一的学生。父母都在南京打工。2006年,她从南通大学人力资源系毕业后考上了自费研究生,但是因为家庭负担不起而放弃了,去年她终于考上了公费的研究生,来南京和父母团聚。
就在王倩庆幸自己学业有成的时候,她的弟弟却突发重病。去年的12月20日,正在浦口南京长江电脑专修学院上学的弟弟王飞突然出现咳嗽和发烧的症状,颈部淋巴结肿大,吃了四天的消炎药后一直没有好转。姐姐王倩知道后赶紧带弟弟到医院做检查。25号上午,王飞被医生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随后,王飞住进了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院方说,治疗这种病需要高达40万的医疗费用,即使是王倩为其弟弟配型也需要20—30万元。
为了救助患白血病的弟弟,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女研究生决定放弃学业打工挣钱。目前,泗洪本土门户网站大湖网已经率先在她的家乡泗洪号召家乡父老为王倩一家捐款。
王倩弟弟的病情比较稳定,估计还要十几天就能进行骨髓移植了。但她现在还是没有筹到钱。在南京打工的父母东凑西凑才将第一期的3万元治疗费缴到医院。家里的钱已经全部花光了。
王倩的爸爸王保林今年50岁,10多年来一直在河西的某装饰城靠脚踩三轮车送货养活一家人,年收入不过几千元。
王倩表示,“我现在只想赶紧走上社会为弟弟挣医药费,不过这个过程太漫长了,弟弟的医疗费却‘迫在眉睫’。如果有单位愿意接纳她并替弟弟支付医药费,我愿意和这个单位签终身合同,直到自己做不动为止。”另外,她还希望这个单位可以给她一个小小的假期,让她为弟弟捐献骨髓。
呼吁企业家担当起社会责任:陈晓松在宁纵论品牌建设与社会责任
媒企行业先驱齐聚扬子晚报
共话品牌建设与社会责任
本报讯 由扬子晚报主办、苏宁电器协办的“品牌建设与社会责任”媒企论坛21日在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大厦隆重举行。全省20余家媒体和企业负责人济济一堂,畅所欲言,就品牌建设与社会责任的内在关联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参加论坛的嘉宾,以生动实例诠释了品牌建设与社会责任的价值联系。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在抗震救灾中不仅捐出巨额善款,更带着大型工程机械队伍日夜兼程,成为率先抵达灾区的首支民间救援队伍。本来要参加论坛的陈光标因被北川中学聘为名誉校长再赴四川,特地派总经理助理陈晓松出席论坛,其真情演讲打动了每一位嘉宾。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以个人名义向灾区捐款5000万元,赢得了社会广泛称赞,参会的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对企业品牌建设与社会责任进行了生动的阐述。
论坛结束前,新华日报党委委员、扬子晚报总编辑刘守华作了题为《公信力引导力影响力,三个力量撑起勇担责任的扬子品牌》的发言。
论坛别开生面地以吹奏军乐号的形式开场并收尾,号声振奋人心,是“品牌建设,媒企共担责任”的集结号。省广电总台台长周莉,中国移动、联通、电信江苏公司,“沙钢”、“苏果”、“宏图”、华西村、华泰证券等企业负责人,以及南师大、南财大等高校学者,也分别发了言。
来源:新华日报
学术:登上国际论坛
江苏泗洪一青年应邀参加亚欧首脑会议
http://news.QQ.com 2008年10月27日09:18 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24日和25日,为期两天的亚欧首脑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江苏泗洪年仅31岁的陈晓松以循环经济研究者的身份全程参加会议。在该首脑会议前举行的第十一届亚欧工商论坛上,陈晓松还就环境与气候问题发表了演讲,他是这一领域发表演讲的唯一的一名中国人。对此,陈晓松昨晚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自己只是一个“草根学术”研究者。
半路出家当起“草根学术”家
今年31岁的陈晓松是泗洪人,现任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总裁助理。他对“循环经济”产生兴趣,说起来非常偶然。3年前,陈晓松的家乡人陈光标刚刚创办黄埔再生资源公司,陈晓松在与陈光标接触的过程中,第一次听到“再生资源利用”这个词。
“再生资源利用”是什么?在查阅了许多资料后,陈晓松发现再生资源利用行业大有可为,废旧物资中含有大量的再生资源,如果回收利用,对于发展循环经济有着重要意义。陈晓松告诉记者,现在每年都有大量的家电、塑料、纸张、建筑垃圾等废旧物资被当作“垃圾”白白丢弃,真是令人痛心。据有关资料显示,回收利用1吨废钢,可炼钢0.8吨,节约铁矿石2-3吨和焦炭1吨;回收利用1吨废纸,可造纸0.8吨,节约木材3立方米、电600度、煤1.2吨、水100立方米。
于是陈晓松在工作之余,开始了对循环经济和再生资源利用行业的研究,并创办了循环经济网,专门研究循环经济和再生资源利用问题。今年以来,陈晓松的一些有关再生资源利用的文章引起了亚欧工商论坛组委会的重视,10月中旬,论坛组委会决定邀请陈晓松先生参加亚欧首脑会议,并在第十一届亚欧工商论坛发表演讲。
欧洲专家向他竖起大拇指
22日下午2时30分,在第十一届亚欧工商论坛上,陈晓松和其他四位外国专家坐在主席台上。3时,陈晓松第四位出场,他面对来自亚欧两大洲的专家、代表,发表了《加强亚欧环保技术合作 广泛开展再生资源利用》的演讲。
在15分钟的演讲中,陈晓松阐述了他的研究观点:地球资源不可再生。再生资源利用是全球唯一可以“再生”的资源,如果循环利用得好,就是最好的节约资源。他呼吁亚欧各国携起手来,深化环保技术合作,减少和消除技术转让壁垒,广泛开展再生资源利用来造福人类。演讲结束后,很多国外专家纷纷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在环境与气候问题上很少见到东方的精彩演讲,今天你说得很好,谢谢你!”一些国内与会的著名企业家也称赞陈晓松的演讲比外国人还要精彩。
据了解,在本次论坛上,就环境与气候问题发表演讲的共有5人,陈晓松是唯一的一名中国人。
和多国政要一起坐在第一排
参加完国际论坛演讲,24日下午,陈晓松又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他当时坐在大会堂第一排。陈晓松说,萨科奇、苏西洛,这些平时只有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外国首脑,现在就坐在他面前的主席台上。在近距离听了多国首脑的演讲后,陈晓松觉得胡总书记的讲话是最精彩的,印度领导人的巴掌拍得最响,而法国总统发言的声音最大。对于他们的发言,陈晓松都做了认真记录。会议休息间隙,一些参会的企业家悄悄地问陈晓松:你们赞助了多少钱才可以坐第一排?陈晓松自豪地回答:一分钱也不用出,而且吃住全免费。
创业:立足环保 激情创业
陈晓松:激情创业
世上总是有一部分人看待问题与大多数人不同,当众人都在说“不”时,他们却称“是”,比如对眼下如此糟糕的经济形势的判断。经济学家郎咸平曾在不同场合大声呐喊:同志们啊,管好你们的钱袋子,能不投资就不要投资了,现金才为王呢。
不过,投资的人依然不少,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市场。陈晓松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个刚过而立之年的青年,把公司的注册时间特意挑在了20008年的年末。
陈晓松说,“冬天”来了,不少行业将重新洗牌,在这大浪淘沙的过程中,其实孕育着许多机会,他正是瞅准了这点,才下海创业的。当然,要想不被这凛冽的寒风刮倒,他做足了准备,有两张“护身符”:一是信心,二是“棉衣”。
信心得益于他的经历,来之于他对整个行业前景的乐观判断;而“棉衣”,实实在在,有多厚,就能撑多久。
“草根学术”家
陈晓松从事的是互联网行业,他创立的公司专门用来运作中国循环经济网,之所以搞循环经济,说起来非常偶然。
陈晓松是泗洪人,3年前,家乡有个商人在南京创办了一家再生资源公司,陈晓松在和他接触的过程中,第一次听到“再生资源利用”这个词。“再生资源利用”是什么?就这么一问,改变了他今后的人生方向。
回去之后,他查阅了许多资料,发现再生资源利用行业大有可为,废旧物资中含有大量的再生资源,如果回收利用,对于发展循环经济有着重要意义。陈晓松说,现在每年都有大量的家电、塑料、纸张、建筑垃圾等废旧物资被当作“垃圾”白白丢弃,真是令人痛心。据有关资料显示,回收利用1吨废钢,可炼钢0.8吨,节约铁矿石2-3吨和焦炭1吨;回收利用1吨废纸,可造纸0.8吨,节约木材3立方米、电600度、煤1.2吨、水100立方米。
于是陈晓松在工作之余,开始了对循环经济和再生资源利用行业的研究,研究起来他可不像普通的门外汉般浅尝辄止,为了对这个行业有更多了解,他甚至到处拜访名师,后来觉得时机成熟了,就自己撰写这方面的文章。
陈晓松一直以来发表的有关再生资源利用的文章引起了亚欧工商论坛组委会的重视,2008年10月中旬,论坛组委会决定邀请陈晓松参加亚欧首脑会议,并在第十一届亚欧工商论坛发表演讲。在这次论坛上,他面对来自亚欧两大洲的专家、代表,发表了《加强亚欧环保技术合作广泛开展再生资源利用》的演讲。在15分钟的演讲中,陈晓松阐述了他的研究观点:地球资源不可再生,再生资源利用是全球唯一可以“再生”的资源,如果循环利用得好,就是最好的节约资源。他呼吁亚欧各国携起手来,深化环保技术合作,减少和消除技术转让壁垒,广泛开展再生资源利用来造福人类。
演讲结束后,很多国外专家纷纷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在环境与气候问题上很少见到东方的精彩演讲,今天你说得很好,谢谢你!”一些国内与会的著名企业家也称赞陈晓松的演讲比外国人还要精彩。在这次论坛上,就环境与气候问题发表演讲的共有5人,陈晓松是唯一的一名中国人。
这非同一般的经历让陈晓松对循环经济的前景充满信心。
创业的契机
循环经济产业前景虽然光明,但现实中却问题不少。陈晓松曾走访了苏北苏中一带从事再生资源利用的企业,发现总体档次低、规模小、数量多、生产和加工能力低,是这些企业共同的特性。2008年随着各种生产成本的上扬,这些小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生存状况更令人堪忧。
如果有人把这些企业联合起来,岂不是一举两得:一来,帮那些各自为战的企业拓宽渠道;二来,也便于他们形成规模,降低各种生产成本。陈晓松一直想这个问题。但,如何才能联合?随着对循环经济研究的深入,他越觉得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
真正让他萌生创业想法的却是2008年9月份召开的中国第七届互联网大会。这次大会上,陈晓松了解到互联网行业整体进入了低谷期,但互联网这个平台却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了。他看到了这当中的机会——
何不创立一个循环经济网?
那些从事再生资源利用的中小企业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肯定会想方设法寻找出路,循环经济网此时推出,正合了他们的需求,有利于网络在短时间内积聚人气;互联网进入冬天,正是低成本吸纳各式网络人才的大好机会。
就这样反过来一思索,行业危机在陈晓松眼中变成了创业良机。当然,实实在在的创业可不是一场玫瑰色的梦,陈晓松很清楚,循环经济网跟循环经济一样前景不错,但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现实问题:资金从何而来?陈晓松把资金看成是过冬的“棉衣”,他说,创业的信心和激情固然重要,但资金的压力却是每个创业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两到三年内,陈晓松的“棉衣”厚度还能应付。这个时间也是他对危机延续时间下的判断。经济是个此消彼长的博奕过程,陈晓松对未来市场保持乐观的态度。
整合的意义
陈晓松给循环经济网的定位是——构建起循环经济行业交流中心。
循环经济网的目的是搭建起再生资源利用领域行业对行业、行业对政府的交流平台。打通整个产业链条,实现城市垃圾的打包销售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竞价收购。
这和一般B2B或C2C的网络营运模式有所不同,循环经济网更看重的是行业对行业沟通。陈晓松举了个例子,他说,国外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已进入综合利用阶段,他们的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而我国垃圾处理行业才刚刚起步,资源化利用率很低,比如我国目前废纸回收率仅为20%左右,每年流失的废纸约600×104吨 , 相当于浪费木材2400 ×104立方米 ,浪费森林资源10 ×104立方米 。如果能够打通相关行业的壁垒,这种浪费的情况将大大降低。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信息,从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将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这预示着固体废物的再生资源利用将迎来发展新机遇。我国政府还首次将废旧金属的再生利用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产业门类,并且开始着手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的产业政策。有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的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达到60%以上,届时预计城市垃圾处理行业规模将达2000亿元左右。
就在他的身边,也有这样迫切需要资源整合的企业。泗洪有一家叫腾达的非织造企业,该企业的总部设在上海,在国内非织造行业它能排上前五名,但在陈晓松调研过程中,这家企业的老板却向他诉苦,说虽然他的企业做得还不错,但产值的90%以上仅仅在湖南、江苏和浙江三省完成的,其实,企业的发展空间还相当大,完全有可能在其他省份做出更好的成绩,不过,就是因为渠道不畅通,让他有钱也不敢往其他地方投,如果能有合适的时机,他希望把公司做成NO.1。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调查和对行业的客观认识,陈晓松才会在众人“退”时勇于“进”。他说,他欣赏股神巴菲特的一句话:众人贪婪时我谨慎,众人谨慎时我贪婪,也许,对他而言,百年未遇的危机也正是百年难得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