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花鱼生长在里,身体很小,体型扁平,此鱼放入油锅,很容易就能炸得两面焦黄,非常适合做。炸过的刨花鱼酥脆可口,只须撒点盐花,就是一道不错的下酒小菜。很少有人知道这种鱼的,只是因为它被油炸之后形状、颜色酷似刨花,当地人都称它刨花鱼。关于刨花鱼的由来,民间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发生的地点,就在洞庭湖边那座的下。
始建初的岳阳楼,位于岳阳城西,下临洞庭,隔着烟波浩淼的湖水,与状若碧螺的遥遥相对,风景绝佳。千余年来,岳阳楼就是文人骚客登临送目咏物抒怀的地方,大文豪们在此楼留下的词章反过来又使岳阳楼名声大振,四海皆知。话说某朝某年某皇帝巡幸江南,因倾慕洞庭湖的美景,岳阳楼的雅名,遂传下旨意,一路往岳阳进发。那岳阳知府接到,得知皇上不日就要驾临,不禁大惊失色。他怕什么呢?原来岳阳楼因年久失修已然坍塌。知府清楚“圣上”可是乘兴而来的,如一旦看到他心仪已久的名楼变成一堆废墟,定会大发雷霆,到时候莫说自己的不保,连项上的人头或许也要搬家。于是这个狗官星夜将全城的召集到,下死令让他们三天之内把岳阳楼照原样修好,如误工期,。匠人们不敢违令,只好没命地苦干,终于在第三天的黄昏,把偌大一座岳阳楼修起来。不料,他们为了赶工期忙中有错,楼顶出现偏差,最后一块木料怎么也安装不上。楼顶露着一块天,自然不算完工,看看天色渐晚,工匠们都已绝望。这时一位中年男子路经岳阳楼,见到工匠们的愁苦样,便上前问明缘由,并从地上拣起根废木料,用刨子上下左右地刨起来。不一会儿他把刨好的木板交给工匠头,让他安装。工匠头是位老木匠,他将信将疑地拿着木板去装,谁知那块木板不大不小正合适,严丝合缝地嵌在了楼顶,众工匠总算是逃脱了噩运。当晚,工匠们在湖边摆下酒菜,一来庆祝他们大难不死,二来酬谢过路人的搭救之恩。欢庆之中,大家发现救命恩人不见了,他们这才明白,那种男子就是啊,众人连忙跪在地上磕头。就在这时,一阵清风刮起,把工地上的刨花吹入湖里,顷刻间,刨花变作无数银白色的小鱼翻滚着游入水底。从此,洞庭湖里就有了这种身材扁扁的小鱼。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曾路过岳阳,顺道游赏洞庭湖,虽值枯水季节,但还能看见渔民把席子铺到地上晾晒小鱼,一大片一大片的,很多,只不是那种扁薄的刨花鱼。在君山脚下,我遇上一位两脚黄泥浑身汗渍的农人,他拎着小半麻袋小鱼向我显示他的精明,说他只花了“毛把钱”就买了这许多。不知为何我总觉得,或者说我总希望刨花鱼和那位农人手中的小鱼价钱相近,这样刨花鱼就可以经常出现在劳动人民的餐桌上面。我曾多少次地想像着那些辛劳一天的农夫和,傍晚坐在小竹椅上,沐浴着清爽的湖风,夹一箸喷香酥脆的油炸刨花鱼,放在嘴中,悉心咀嚼,并不时地呷上口,那情状,想必定是悠然自得、百欲顿消的吧。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