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沿文化②
小河沿文化经过发掘的除南台地外还有翁牛特旗的石棚山墓地。
在南台地发现的房址均为半地穴式,一种椭圆形单室,口小底大,门朝南,中间土灶两侧有柱洞;一种是将椭圆形居室分为两间,一大一小,大屋中有圆形火膛。在房址的周围有窖穴。
石棚山墓地在朝阳的山坡上,分为三个区,墓穴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多为单人墓。葬式多为仰身屈肢。也有男女合葬墓,合葬墓都是二人脚相对,头向相反,下肢屈而相互交错,这种特殊的埋葬方式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墓葬中颇为罕见,在内蒙古、东北一带是首次发现。墓葬中还有无头骨墓和无骨架墓,无头者用一陶罐代替头,无骨架者只随葬物品,随葬的物品与一般墓相同,是这个民族对非正常死亡者的一种特殊埋葬制度。墓中的随葬品,多少不一,除罐、豆、壶、钵等成组的陶器外,也有一些生产工具和装饰品随葬。在有些墓地中发现有烧过的土块,一些以还被烧成黑色,这表明他们也有火烧的特殊仪式。 小河沿文化中的陶器以夹砂陶居多,泥质陶较少,一般掺砂,也有用云母和贝壳掺和。陶色有黑、红、灰色,器形主要有罐、尊、豆、盆、钵等,还有造型别致的鸭形壶、鸟形壶等器物。陶器均为手制,器形中钵较少,而豆形器很发达。彩陶多为夹砂陶,有红底黑彩,灰底黑彩和红底红彩。也有兼饰内外彩和黑、白、红三彩的。纹饰有附加堆纹、细绳纹、划刻文、锥刺纹、网纹、方格纹、和篦纹。主要饰于器物的肩部或腹部。未见“Z”字形压印纹,器座上还出现镂孔的做法,有些陶器上还发现了原始的图画和文字符号(陶塑猪、狗头像)。小河沿文化符号共有12个,比半坡或大汶口文字符号的结构更为先进和复杂,体现了小河沿文化的先民们为中华文字创造的重大贡献,同时也说明小河沿文化进入了一个更为文明的历史阶段。
小河沿文化中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以磨制精致的带孔石铲取代了红山文化的石耜。其它的有打制石斧、磨制石斧、石凿、石锛等。细石器有凹底三角形石镞、刮削器、尖状器和石片等,也有复合工具骨柄石刀等。
小河沿文化的先民们过着定居生活,从事农业而兼营狩猎业。掘土工具的改进也说明农业生产力有所提高。彩陶上的原始图画和文字符号以及镂孔技术表明:这里的先民们生活稳定,并开始进入追求和丰富精神生活的时期,人类文明正在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