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兴化寺园亭②

原文】:
  破却千家作一池,
  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
  荆棘满亭君自知。

  【作者】:
  【朝代】:
  【体裁】:
  【】: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五微;可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通押。
  破却千家作一池,
  ●●○○●●○
  不栽桃李种蔷薇。
  ⊙⊙○●●○△
  蔷薇花落秋风起,
  ○○○●○○●
  荆棘满亭君自知。
  ○●●○○●△
  【注释】:
  ①这句说:为了建造一座池亭花园,而使得无数人倾家荡产。
  ②蔷薇--落叶灌木茎上多刺,夏初开花,花有红、黄、白等多种颜色。
  ③君--指建造园亭种蔷
  【赏析】:
  俗语说,整纸画鼻,脸面可知。诗的开头,便运用了这样的构思方法。“破却千家作一池”。池,只不过是兴化寺园亭中的一个小小局部,却要“破却千家”;那么整个园亭究竟要“破却”多少人家?它的规模之大不是可想而知了吗!整个园亭中的假山真水,奇树异花,幽径画廊,自然是景随步移,笔难尽述。
  但诗人对那些却一概从略,而只抓住“不栽桃李种蔷薇”一点,这一点抓得好。第一,它反映了贫富的心理殊异。在食不果腹、家无垄亩的贫者看来,那么好的土地,种成庄稼该有多好?即使为了观赏,起码该种桃李。桃李春华秋实,能看能吃,却弃之不种,蔷薇华而不实,无补于用,却偏偏要种,岂非一怪?其实,这种“怪”事在奢靡的上层社会所在多有,如聂夷中的《公子行》:“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同样是反映耕者与有闲阶级心理的迥别。这“怪”字的背后,显然暗藏着一个“奢”字。第二,这一句也是为表现诗的题旨张本。《韩诗外传》卷七说:“春种桃李者,夏得阴其下,秋得其实。春种蒺藜者,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这大概便是诗的题旨所本。
  而诗的妙处却在于,作者接“种蔷薇”的茬儿,将题旨拈连带出:“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园君自知”,表面是写秋后将出现的园景,实则指出了聚敛定要出现的后果;以“种花”拈连“栽刺”,拟聚敛定有的可悲下场,自然而又贴切。最后一句,蕴藉含蓄,讽喻之意,溢于言外。
  【简析】:
  本篇以家常语,从眼前物中提炼出讥诮聚敛、讽嘲权贵的题旨,是很难得的。在艺术上,巧而不华,素淡中寓深意,也是本诗的可取之处。
  【话外音】:
  孟棨《本事诗·怨愤》说:“岛《题兴化寺园亭》以刺裴度。”文宗时裴度进位中书令,大肆修造兴化寺亭园。此诗反映了中唐“富者兼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的社会现实。

为您推荐

采桑度②

采桑度   作者:【民歌】 年代:【南北朝】 体裁:【乐府】 类别:【未知】   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   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   冶游采桑女,尽有芳春色。   姿容应春媚,粉黛不加饰。   系条采春桑,采叶何..

宋代陶捏塑像②

一九五八年宋代遗址出土。同出捏像较多,一般高约10多厘米,都是用泥搏埴捏成后经过烧制,有的加些彩绘,有的略加点画。其中一组有五个儿童正在顽皮地作摔交游玩。捏塑者把儿童天真、活泼、纯朴、稚气的心灵和神态表现得淋漓..

蜀先主庙②

蜀先主庙   作者:   天下英雄气2,千秋尚凛然。   势足三分鼎3,业复五铢钱4。   得相能开国5,生儿不象贤6。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7。   全部注释   1.蜀先主庙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县)白帝山上,作者曾任夔州刺..

塞下曲·鹫翎金仆姑②

踏歌词·春江月出②

春江月出大堤平,   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   红窗映树鹧鸪鸣。   【作者】: 【朝代】: 【体裁】: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春江月出大堤平,   ○○●●●○○   堤..

别舍弟宗一②

别舍弟宗一   作者:   零落残魂倍黯然2,双垂别泪越江边3。   一身去国六千里4,万死投荒十二年5。   桂岭瘴来云似墨6,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7。   【全部注释】   1.韩醇《诂训..

次多②

  人。1988年毕业于藏文系。1969年赴堆龙德庆县设兴乡插队务农,后历任拉萨市水电局职工,区文联干部,中国文学讲习所第六届少数民族班学员,《西藏文艺》编辑部编辑、副主任、主编,副编审。西藏作家协会副主席。1986年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