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洪拳大师余志伟
余志伟祖籍台山,6岁起便随父习武,稍后拜在阮凌师傅门下修学洪拳,尽得师傅真传,阮师傅乃洪家名宿邓芳前辈之传人,而邓芳师傅则是昔日威震两广的一代宗师黄飞鸿的入室弟子。
1968年,余师傅自香港移民加拿大蒙特利尔,后赴多伦多著名的佐治布朗理工大学升学,毕业后成为一名机械绘图师,可惜不投入,兴趣在功夫。他曾在多伦多的佐治波罗大学及纽约的长岛大学教拳,但由于大学的学生流动性很大,而武术没有个三、五、七年时间坚持练习是不成材的,所以,教了一段时间,觉得没有成就感,便决定自己开馆收徒。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纽约,洋人很歧视华裔,以暴力侵犯华人,把唐人埠弄得乌烟瘴气。那时,余师傅年少气盛,经常路见不平,挥拳相助,但只觉单凭个人的力量,不足以抑恶扬善,于是,他于1973年在纽约开设了第一间武馆,带领弟子,致力担负起维持唐人埠治安的责任,不许那些老外到唐人埠来兜售毒品,遇到有华人被老外欺负,他们也是义不容辞地出面干涉,保护华人。
1972年的一天,余师傅和同事在街上看到有人抢钱,一位同事也学过一下功夫,见如此,就追了上去,没想到却突然间走出六、七个人来,手里还拿着利器,把同事打得面肿脸青。余师傅想:好汉不吃眼前亏,不能赤手空拳去打,那班老外有利器在手,又牛高马大。于是,他一声不响走到那班人身边,随手抄起身后的长凳,“乓乓”两声就抽翻了两个。其他人一见这势头,立即把余师傅团团围住,一边装腔作势地喊着,一边也抄起长凳向余师傅扑了过来。余师傅以前学过“桥凳”功夫,只见余师傅在那班老外中间穿花插柳般把长凳挥舞得虎虎生威,两三下功夫就把6个老外摆平了。这一次见义勇为的经历,让他和中国功夫在当地名声大噪,很多人都来找他学功夫。
余师傅授洪家拳技,至今已有30余年,门徒遍布天下,曾任教加拿大蒙特利尔中青社、多伦多洪门民治党、加拿大佐治布朗大学、美国长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更于1973年于美国纽约设立余志伟洪拳国术馆,在台山、美、加及欧洲等地区设有分馆。其门下弟子曾多次荣获世界武术比赛冠军,其金牌总数已超过千枚。在2003年举行的广东省第一届传统武术比赛中,余师傅在家乡台山创办的“黄飞鸿三传余志伟醒狮队”,在有1000多人参加的肇庆区比赛中,荣获7个一等奖,15个二等奖,成为全省荣获最多一等奖的队伍。
余师傅30多年来还不遗余力地传播中华武术文化。科班出身的余师傅头脑灵活,他改变了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教授方式,而用学校模式来传授国粹,并自制了一套严密的管理和等级考核制度,既保证了武馆的资金来源,又能督促弟子练功。他的徒弟、徒孙们不仅要学习武术,更重要的是学习武德,还要学习中国文化。
为了表扬黄飞鸿宗师对中国武术界的贡献,把中国武术推向世界,余师傅自1996年开始,每年在美国举办“纪念黄飞鸿宗师中国武术锦标赛”,每年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500多名武林高手参加,成为了美国武坛的一大盛事。
为了将自己所学回报祖国,余师傅于1997年回到家乡台山,创立了“台城武协河畔武术队”,后又成立“黄飞鸿三传余志伟醒狮队”。自1997年至今,余师傅每年均花上9个月时间在台山义务授徒及静修,其余3个月则在世界各地传扬洪家拳技,他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与西方现代化的管理方式结合起来,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国武术这一灿烂的历史文化。
2.中国矿业大学教授
男,1956年9月出生,江苏无锡人。1982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地质学系地球化学专业,1985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构造地质专业,获理学硕士。1985 年9月至2001年4月在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任教(1995年至2000年6月任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资源科学与工程系副系主任),2001年5月起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任教。1993年3月任副教授,1994年被评为中国矿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9年1月被评聘为教授。
现从事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计算机地学应用、第四纪地质与古气候。先后参加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九五”重大项目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在内的研究项目多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10篇被SCI收录。
主要成果: ?1986年首次将曲面样条函数引入数学地质领域并对其进行了改进,扩充了它的使用范围,使其成为一种有力的地质曲面插值工具。近年来又将原来的二元曲面样条函数扩展为三元超曲面样条函数,用以解决复杂的地质信息反演问题如煤田地质隐伏构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煤矿地质信息化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学地质方法?线状信息源分区综合插值法。这是继曲面样条函数后,又一种新的地质曲面插值法。? 创立了第四纪地层时间标尺自动轨道调谐法,这是第四纪地质与古气候研究领域中方法学上的一个较大的创新。?通过对黄土所记录的古气候时间序列分析,发现了第四纪时期气候演化的周期性特征和重大转型事件,这些结果对第四纪气候变化的认识有重大意义。曾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部分成果94年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列为当年地学口的16项重大成果之一。
代表性论著:
[1] 余志伟, 1987, 一种新的地质曲面插值计算法 ━ 曲面样条函数方法。中国矿业学院学报, 第 4 期, 69-76页。
[2] 余志伟,丁仲礼,刘东生, 1992, 2.5Ma以来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对黄土粒度变化的线性驱动。 第四纪研究, 第 2 期, 118-127页。
[3] 余志伟,丁仲礼,刘东生, 1992, 黄土记录的古气候周期性研究。 地质科学, 增刊, 270-278页。
[4] 余志伟,丁仲礼,刘东生, 1993, 第四纪古气候变化非线性动力学初步研究: 黄土粒度曲线的奇异谱分析。 第四纪研究, 第 3 期, 214-230页 。
[5] 余志伟, 1994, 过去2.5百万年间黄土与深海古气候变化周期的对比分析。地球物理学报, 第37卷,第1期,128-131页。
[6] Z. Ding, Z. Yu, N.W. Rutter and T. Liu , 1994, Towards an Orbital Time Scale for Chinese Loess Deposits,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13,39-70.
[7] 谭海樵, 余志伟, 1995, 遥感与非遥感地质信息复合应用中的计算机处理。地质出版社, 1-132页。
[8] Yu Zhiwei, Yang Yongguo, Tan Haiqiao, Guo Zhengtang and Liu Tungsheng, 1996, A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Time Domain Combined Model to the Prediction of Climatic Trend Based on Geological Record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39(1),41-50.
[9] Z.W. Yu and Z.L. Ding,1998, An automatic orbital tuning method for paleoclimate records,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V.25,4525-4528.
[10] Z.W. Yu, 2001, Surface interpolation from irregularly distributed points using surface splines,with
Fortran program, Computers Geosciences, V.27(3),877-882.
[11] P.F. Xu, Z.W. Yu, H.Q. Tan, J.X. Ji, 2001, Depth Solution from Borehole and Travel Time Data using
Three-Variable Hypersurface Splines, 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46(3), 201-211.
[12] 余志伟、丁仲礼,2001,古气候记录的时间标尺及相位关系计算??以塔吉克斯坦Chashmanigar黄土剖面为例,第四纪研究,21(2),123-133页。
[13] Z.L. Ding, Z.W. Yu, S.L. Yang, J.M. Sun, S.F. Xiong, T.S. Liu, 2001, Coeval changes in grain size and
sedimentation rate of eolian loess, the China Loess Plateau,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8(10), 2097-2100.
[14] Z.W. Yu , and H.Q. Tan, 2002, Regionalized interpolation ? A new approach to surface map
reconstruction, Terra Nostra, 03/2002, 513-517.
[15] 余志伟、丁仲礼,2003,黄土古气候记录中100000年周期与岁差、半岁差周期的非线性耦合关系, 中国科学。
3.西华师范大学教授
执教40余年,先后承担生物专业本科、研究生教学工作,1996年被学校聘为学科带头人,主持过29项科研课题,共获四川省政府颁发的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主编、参编专著6部,如《四川省自然保护区区划》、《卧龙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及保护》等。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篇,中级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