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莲瓣纹金碗②

【名称】:莲瓣纹金碗
  【类别】:金质
  【年代】:
  【文物原属】:宫廷御用
  【简介】
  鸳鸯莲瓣纹金碗,高5.5,口径13.7,足径6.7厘米。敞口,鼓腹,喇叭形圈足。锤击成型,纹饰平錾,通身鱼子纹地。外腹部錾出两层仰莲瓣,每层十瓣。上层莲瓣内分别錾出狐、兔、獐、鹿、鹦鹉、鸳鸯等珍禽异兽及花草。下层莲瓣均作忍冬纹。内底部刻蔷薇式团花一朵。内侧墨书“九两半”三字。
  鸳鸯莲瓣纹金碗,1970年何家村窖藏内出土。金碗共出两件。锤碟成形,錾刻为纹,外壁为两层浮雕式的仰莲瓣,每层十瓣。上层每个莲瓣中心分别錾出狐、兔、鹿等走兽,以及鹦鹉、鸳鸯等珍禽。走兽或走或奔,富有动态;禽鸟或飞翔或栖息,动静结合。下层莲瓣内均錾刻忍冬花草。碗内底中心,是一朵蔷薇式团花,外底中心则錾刻一只回首的鸳鸯,周围饰有忍冬云纹,呈现出一派和谐美满的气氛。金碗通体以细密的鱼子纹做底,应是多子多福之意。通过这些繁而有序的纹饰,写实与寓意并重的构图,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唐代工匠的工艺水平,也能体会到人们追求兴旺和谐的审美情趣。
  鸳鸯莲瓣纹金碗也是1970年在陕西西安何家村窖藏内出土。金碗共出两件。在西安南郊何家村发现了唐代窖藏金银器1000多件,这是我国唐代金银器的一次空前发现。其中两件鸳鸯莲瓣纹金碗最为珍贵,代表了盛唐时期我国北方金银器制作的高度成就。从现在掌握的资料看,这是唐代金银器中仅见的最堂皇的金碗。金碗是锤击成型的,纹饰采用平整手法做成,而且通身装饰有鱼子纹地,以突出各类纹样的装饰效果。
  金碗敞口,鼓腹,喇叭形圈足。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7厘米。外腹部錾出两层浮雕式的仰莲瓣,每层十瓣。上层莲瓣内分别錾出狐、兔、獐、鹿、鹦鹉、鸳鸯等珍禽异兽,禽兽周围填以对称的花草。下层莲瓣均作忍冬纹。圈足内刻鸳鸯一只,饰忍冬云纹一圈。圈足饰方胜纹,一整两破的菱形花纹图案,实为简化了的四瓣莲花纹。足底边缘饰联珠纹一周。内底部刻蔷薇式团花一朵。内侧墨书“九两半”三字。
  在圈足内的装饰主题是鸳鸯。《古今注》云:“鸳鸯,水鸟,凫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至于死。故曰‘匹马’。”古人以诗赋形式对鸳鸯之贞情、艳丽多所咏颂。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有《鸳鸯》七绝一首:“雌去雄飞万里天,云罗满眼泪潸然。不须长结风波愿,锁向金笼始两全。”唐代诗人吴融也有七绝一首:“翠翅红颈复金衣,滩上双双去又归。长短死生无两处,可怜黄鹄爱分飞。”
  这些诗歌都说明了人们喜爱鸳鸯的缘由,所以,鸳鸯是有唐一代珍禽装饰中的主要纹样之一。
  金碗的内侧有墨书“九两半”三字。这种墨书标重在何家村窖藏及其他窖藏的金银器中常常见到,这是唐代管理金银器留下的痕迹。大家还记得《红楼梦》中,丫头鸳鸯是替贾母掌管金银器的,每次使用后,都要称重后入藏。唐代金银器掌管者,为防止以轻换重,在每件器物上往往都以墨书标重,有的直接錾刻出重量,反映了金银器在人们以上中的重要地位。
  鸳鸯莲瓣纹金碗所采用的装饰手法,称为适合纹样构图。它是将要装饰的器物划分成许多小区间,然后给这些小区间填以适合纹样。通过每个小区间的装饰,达到美化整个器物的目的。这种手法常见于初、盛唐,中晚唐就不多见了。
  金碗实物出土罕见,文字记载亦不多。《唐摭言》曾说:“王源中文宗时为翰林承旨,暇日与诸昆季蹴踘,毬子误中源中之额,薄有所损。俄有急召比至,上讶之。源中具以上闻。上曰:‘卿大雍睦。’命赐酒二盘,每盘贮十金椀,每椀各容一升许。宣令并椀赐之。源中饮之无余,略无醉容。”可见,金椀多为皇帝所使用,由此可知何家村鸳鸯莲瓣纹金碗的珍贵了。
  值得一提的是,鸳鸯莲瓣纹金碗是为数不多的非唯一的、而是两件都是国宝级文物的文物珍宝。
  【相关资料】
  金碗多为皇帝使用,实物出土极为罕见,史料记载也不多。从现有资料看,它是唐代金银器中仅见的最堂皇的金碗。另外,碗内侧还有墨书“九两半”三字,标明了它的重量,这是为了防止以轻换重,是唐代金银器的一种管理方式。

为您推荐

清李因芙蓉鸳鸯图②

【名称】清李因芙蓉鸳鸯图   【类别】中国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民间收藏   【文物现状】藏   【简介】   纸本,墨笔,纵115厘米,横47.3厘米。   清代女画家(1616—1685),字今是,又字今声,号是..

子午鸳鸯钺②

子午鸳鸯钺是八卦掌门派的独特兵器。子午鸳鸯钺是短兵器演练,演练起来千变万化,具有强身健体,自卫防身的价值。   子午鸳鸯钺是由清代董海川所创,又叫“日月乾坤剑”。钺分子午,一雄一雌,演练时开合交织,不即不离,酷似鸳鸯..

鸳鸯名片②

摘要鸳鸯名片是指一面写着丈夫名字、职务,另一面写着妻子名字的所谓鸳鸯名片。也指双面印着不同人信息的名片。有的人因为是领导的亲戚朋友抑或同事、上下级关系,便纷纷打起领导的旗号去通关节而为自己或为别人谋利。也..

鸳鸯拳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