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朗士②
性别:男
出生年月:1844-1924
国籍:
所获奖项:1921年诺贝尔文学奖
阿纳托尔·法朗士(Anatole France,1844-1924)法国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本名蒂波,“法朗士”是他父亲法朗索瓦的缩写,又因他爱祖国法兰西,帮以祖国的名字作为自己的笔名。其父经营一家书店,少年时的法朗士经常替父亲编写书目、图书简介等,置身于书海之中。
197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金色诗篇》,尔后以写文学批评文章成名;1881年出版《波纳尔之罪》,在文坛上声名大噪。以后他写了一系列的历史题材小说,如《苔依丝》(1890)、《鹅掌女王烤肉店》(1893)、《企鹅岛》(1908)、《诸神渴了》(1912)等长篇小说。其中《诸神渴了》被称作是“情节很戏剧他的一部杰作”(颁奖辞)。此外,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还有短篇小说《克兰比尔》(1901)、长篇小说《在白石上》(1904)、《天使的反叛》(1914),其间还有长篇四部曲《当代史话》(1896-1901)。由于受法国唯心主义历史学家列南的“人类永远也不能接近真理”的影响,这些作品均流露出历史循环论、社会改造徒劳无益论的悲观情绪,但更多的是充满对社会丑恶的嘲讽和抨击。1896年末,他成为法兰西学院的会员。
1894年德雷福斯事件发生后,法朗士的政治态度开始左倾,与左拉一起参加了为德雷福斯伸张正义的斗争。俄国革命期间,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成为法国社会党成员,赢得左翼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的敬仰,1921年参加法国共产党。
法朗士65年创作的杰出成就,使他成为“一位真正的文坛宗师”,他那“博学、富于幻想,清澈迷人的风格,还有他融合讽刺和热情所产生的神奇效果”(颁奖词)以及他创作的众多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等,为作家在国内外赢得了极高的声望。1921年,为了“表彰他辉煌的文学成就,其特点是高贵的风格、深厚的人类屿、优雅和真正高卢人的气质”,法朗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24年法朗士逝世,法国政府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国葬。
阿那托尔·法朗士(1844-1924),原名阿那托尔·弗朗索瓦·蒂波(Anatole Francois Thi-bault),法国近代卓越的小说家、文艺评论家。生于巴黎书商家庭。自幼爱好读书,勤于练笔,中学毕业后,就同时为好几家报刊撰稿。早期从事诗歌创作,受“当代巴那斯”派影响,标榜“为艺术而艺术”。八十年代起,逐渐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怀疑,同情人民疾苦,宣扬人道主义,并致力于小说创作。1881年他因小说《希尔维斯特·波纳尔的罪行》获法兰西学院奖而一举成名,1884年被任命为荣誉勋位团骑士。九十年代后,开始关注和研究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1894年发生的德雷福斯事件,使他进一步体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从而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在创作中呈现出鲜明的批判现实主义倾向。俄国1905年革命时,写了不少政治论文,歌颂俄国革命。晚年曾担任法俄人民友好协会主席,参加进步作家组织“光明社”的活动。1921年,七十七岁的法朗士加入了法国共产党。同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 学奖金,以“表彰他辉煌的文学成就,它的特色是高贵的风格、深厚的人类同情、优雅和真正高卢人的气 质”。法朗士一生创作的小说甚丰。他的成名作是188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波纳尔的罪行》,作品描写一个学者同资产阶级法律秩序的冲突;此外还有《黛依 丝的(189)、《蓓多克女王的烤肉房》、长篇小说 四部曲《当代史话》(1901,包括:《路旁榆树》、 《柳条模型》、《红宝石戒指》、《贝日莱先生在巴黎》)、《在白石上》(1904),以及中短篇小说《克兰比尔》(1901)等。后期的主要作品有《企鹅岛》 (1908)、《众神渴了》( 1912)和《天使的反叛》(1914)。除了小说外,法朗士还著有诗歌《金色诗集》(1873)、诗剧《科林斯人的婚礼》 (1876)、文艺评论《文学生活》四册、历史著作《贞德传》二册和杂文集《走向更美好的生活》多卷。 法朗士的作品,就风格和结构来说,在文学史上是别树一帜的。他的小说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只有日常所见的平凡生活片断,人物的对话多于故事的叙述,哲学的论辩超过事物的描写;他对丑恶现实的嘲讽,用的是“圣人的温和语气(高尔基语),妙趣横生而鞭辟入里,幽默雅致而从不失其高贵矜持的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