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坊村隶属于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原属江西省临川地区前途公社,后归辖于进贤县前途公社、前途镇、直到现在的文港镇周坊村,本村位于赣抚平原中下游,抚河支流东干渠就打村南边流过,并在此再分出一条支流电干,建有“周坊节制闸”共7孔,作为调节东、电干水位或灌溉或发电,所以本村水系丰富,四面清水涟漪。
周坊村村域东西不算窄南北更长,由三坊、八坊、六坊、中腰一巷、二巷与南头上六个宗族区域组成。曾经的周坊村是四面环水、绿翠环抱、人口众多(五百多户、两千多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远近闻名的大村庄;村卫所、合作商店、小学中学等民生基础设施完善、一个村落自成一个行政村;村办经济(毛笔合作社、毛笔厂、笔刷厂、塑料厂)与农耕经济为主、副业(毛笔业)经济为辅,经济面貌在相当长的时期排在众行政村前列,素有“三夜灯四夜戏,不嫁周坊嫁哪里”的好名声。
周坊村的毛笔业可以追溯到很远很远...孩童时的印象中有父辈笔工去丰城、大岗、云山、李渡等地做事的。基于父辈的印象更有肩挑毛笔去武汉、广州、桂林、昆明、重庆卖或者定居当地做笔开枝散叶的...更早最著名的就数周虎臣了。改革开放之前周坊有代表性的毛笔技师有原来“平湖毛笔社”八坊的周佑发徐国珍夫妇,三坊的安得娇英夫妇、吉得,六坊木保、新保、枣兴,中腰的矮子(音)等;“周坊大队毛笔厂”有南头上的小山、欢儿、有益、美英,三坊的细毛、四得、文龙(楞子)、凤兰、美英,八坊的信兴、水根(萧打铳)、铁兴、胜文、国文,六坊的显明、冬莲、大眼、六元、陈妹,中腰的有福、酒子理、理子叔、停得(以上人名多以音为主,如有冒犯还望海涵)等...周坊毛笔多以小笔见长,如短锋狼毫类(马狼毫、鸡狼毫)、羊毫(小长锋、白云)类、紫毫类等,改革开放以后在八坊周佑发、周信兴、三坊蛮人、中腰周鹏程等的引领下国画笔(长锋狼毫类、山马类、石獾类、兼豪斗笔类、兼豪线条类、灰鼠兼毫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周坊村的毛笔业得到了空前的繁荣,笔工成几何级的增加,发展到一千多人做笔,三百余人推销毛笔,毛笔业也成为了本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经济的繁荣,笔工难免良莠不齐,人心也出现了浮躁,毛笔业也由讲究质量偏向讲究数量,更是失传了些如鸡狼毫、鸡羊毫、七分紫毫等精细品种。好在周坊做笔技艺底蕴丰厚,在老笔工技艺的熏陶下还是有不少坚持传统精耕细作、开发创新适应时代用笔要求的笔工,如西画的盛行,又衍生了一批专攻油画笔的人士...可以说中外有文化(西方文化中现在也有周坊的油画笔)的地方就有毛笔,有毛笔的地方就有文港毛笔,而文港毛笔无周坊毛笔不成市。周坊毛笔现在虽然有高、中、低档之分,但每个档次就做工、用法、价格比较而言还是有性价比的优势的。所以说周坊有足够的理由称为“文化之村”,也应该有实力弘扬“文化之村”的美誉。
周坊人有着手艺人的精明、好胜,驾驭手工技艺有着天赋的灵性;也有着生意人的热情、好客,但经营生意还是缺乏谋略、胆识与霸气,从传统上来看周坊人就不太好强,或者强势的低调,历史上也是鲜见周虎臣那样的生意人或类似的实业家。当然每一茬发展中的周坊人也还是会有些比较出类拔萃的经济强势人士---但仍然比较低调没有维护、引领或者促进本土发展的意识。
人的精明源于动物生存法则的用进废退甚至优胜劣汰,进化到人则成了尔虞我诈、妒贤嫉才,周坊人的精明虽然不至于那样恶劣,但还是迷茫了些智慧遗忘了更多的真诚;人的热情源于爱心的自然涌动与性情的本能交融,虽然周坊人的热情现象上难免过于虚荣,本质上可能也迫于身在江湖的无奈多些吧,但这并不应该抵逆周坊人血脉里的认亲归族情节。
虽然当下世态的酒兴太粗、赌性太野,但精明在外的周坊兄弟们灵魂深处还是蕴藏着大智慧的,才不至于酒粗致乱、赌野成蛮。我倒觉得喝酒怡情,情义当流芳;小赌助兴,兴致也聚财。而周坊乡情的维护既要酒情激发血脉里的草根情节、也要赌兴发掘财源里的潜在机缘。
现在说毛笔之乡---周坊村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点都不为过,改革开放没几年,小农意识的好胜促使一批靠毛笔先富起来的人大兴土木以至于废园废田,没有规划与建制的房前屋后看似崭新实乃凌乱,不仅破坏村貌,更使水土流失堵塞水系。再后来更多经济强势(包括笔技优秀)人士逐渐离开本村,走入城镇(特别是文港镇,在镇上的周坊人已近二百户近千人,极大地增添了文港镇的毛笔文化内涵、提升了文港镇的毛笔文化素质)...慢慢的“文化之村”到现在几乎成了“荒芜之村”、“凋零之村”---原来肥沃的双季水田现在大多只播一季,村四周的水系严重污染到甚至不能洗衣服(以前水深七、八米可以洗菜、掏米、甚至直接饮用,现在估计水深的也就两三米了),田园、村落绿化几乎为零、学校建制也撤了、新老空巢房屋、院落比住人的还多、偌大的村落到处都是破败的样子---除了进村与环村水泥公路还能感受到村落的生命气息。
发展中的周坊人还在一茬接一茬的远离本村...好在去年本村被评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周坊村庄南、东、面向分别有流淌的水塘,古井4口。古建筑18幢面积约4000平方米,砖石木结构,有匾额曰“汝南世家”、“玉堂望重”、“望重江南”、“性道家风”、“爱莲遗范”、“大夫弟”、“太极呈图”、“汝州后裔”、“泽承丰镐”等,其中“汝南世家”“泽承丰镐”为中国制笔名家周虎臣旧宅,“玉堂望重”建筑为乾隆宗祠---摘自南昌市文化局网)似有改造与重整之契机。
据前辈历述,周坊不缺能人,缺的是能心...能人不外乎三种:一是仕途功名之敛富(敛钱致富)、二是经商开铺之暴富(赚钱致富)、三是作坊手艺之累富(攒钱致富)。过去的这些能人大多随着财富的增长离周坊的心越远...虽然也有留下业绩现称为古迹的,但都局限于宗亲与坊族,没有村落与区域的归制。而当代的繁荣远胜过历代、当下的世态智慧也该多于精明。人生百岁富者当富心,辈续万世流芳亦留名;身在江湖苦累都是福,心系故里芳泽润千秋。
在当下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发展环境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新一代的周坊人应该有比较前辈更开放与创新的思维才是。让更多的周坊人不管离开多远都能心系周坊、心系曾经养育我们的这一方水土,而这首先就需要从维护周坊村的村规村貌开始做起。
当然周坊村的改造与重整不是一两个带头人所能完成的,必须要有更多的有识之士,甚至几代人放开独善之胸襟、坊族之隔阂,真诚的建言献策、出财出力,心往周坊系,力往一村使。我想不需要说将来,说到就能见效率,行动就能出成绩。我们不需要一下子做的那么多、多么好,但我们有必要从现在开始做起,拢乡情聚众义续永心,维护周坊只争朝夕又不在朝夕...五年、十年、二十年以后周坊还能成为远近闻名与文明的村落---也许前人不曾期望,但我们处在发展与和谐的好时代更有理由向往。
一直以来我还是相信周坊人不仅仅是群精明的人更是群有智慧的人。好胜不好强的血脉蕴藏着周坊人骨子里的真实、善良、宽容与妥协优点。而新一代的周坊人更有着宽广的胸怀与远见卓识:进镇公路的修建、南头上等各区域环村公路的修建、中腰巷门塘、牌楼的整修等都充分的证明了周坊人的财、智优势。
周坊是曾经的田园之家,周坊是曾经的毛笔之村;周坊是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村落,周坊是流淌着智慧血脉的村落---周坊人还需要为自己加油!~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