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艺术家】
【●个人简介】
姓名:吕瑞英籍贯:生于
出生年月:1933年1月19日(农历壬申年十二月廿四日)
艺术职称:
艺术流派: (花旦)创始人
职 务: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85~1988年曾任院长
【●艺术人生】
1940年入四友社(又称四季班)科班拜男班艺人盖月棠为师,工,学艺3年。1943年起演出于杭、嘉、湖地区。
1945年回上海,先在小剧团唱头肩旦,后进红星、云华等大型越剧团唱三肩旦。
1949年,进入东山越艺社,唱三肩旦。
1950年歇夏期间,与丁赛君联袂主演《》而崭露头角。与、,被观众美称为东山越艺社的“三鼎甲”。
1951年夏,进入国营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受到重点培养。定期向、、等昆曲老师学习及身段。
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扮演《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获演员三等奖。
1953年,参加了第一部国产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拍摄,该片1954年在国内外放映后,她扮演的银心,戏虽不多,却受到观众青睐,声誉鹊起。是年,在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饰《》中的公主,获表演一等奖。
1955年,随中国越剧团赴民主德国和演出时,扮演《》中的,受到国外专家及观众的一致好评。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其扮演《》中的、《》中的、《》中的、《》中的张九斤、《》中的、《》中的等角色,都有出色的表演。
中,被迫改行,在地方当了一个时期的行政干部。
1978年,回上海越剧院,成为一团(男女合演)的主要演员。主演了《》、《》、《凄凉辽宫月》、《》等剧目。她戏路宽广,专长花旦,兼擅、、。唱腔脱胎袁派,自具特色。嗓子音域较宽、音色甜美,行腔中运用“4”、“7”半音和切分音,具有华彩清新的情韵,有“吕派”之称。《凄凉辽宫月》、《打金枝》、《三看御妹》三剧,已分别由、上海越剧院电视部摄制成电视剧。
1987年,由她和金采风、、主演的《西厢记》,由上海电视台摄制成电视片播放。
1955年被评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出席全国群英会。
1979年以后,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文化局、优秀共产党员及记大功表彰。
1985年任上海越剧院院长,1989年起任上海越剧院顾问。
1961年,去演出,还曾多次赴演出。
1990年,与、张桂凤等,携带《打金枝》等节目,随中国民族艺术代表团赴、、、、等国家演出。
1993年,在上海电视台摄制的电视片《》中,饰演唐蕙仙一角。
1994年,获美国纽约美华艺术协会颁发的“亚洲最杰出艺人奖”。
【●流派传人】
在众多的吕派后继者中,优秀演员有:、、、、黄依群等。【●艺术特色】
她戏路宽广,专长花旦,兼擅花衫、青衣、刀马旦。她的唱腔脱胎袁派,自具特色:在质朴细腻、委婉深沉的袁派基础上,增加了其绚丽多彩、雍容花俏的唱腔。她的唱腔乐感强,有越剧界“抒情女高音”的美誉。
嗓子音域较宽、音色甜美,行腔中运用“4”、“7”半音和切分音,具有华彩清新的情韵,有“吕派”之称。
【●活动年表】
1955年6月19日,农历乙未年四月廿九日:中国越剧团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由上海越剧院组成的中国越剧团,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团长许广平,副团长张东川,秘书长王志成,副秘书长胡野檎,主要艺术人员有、范瑞娟、、、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和吴琛、刘如曾、顾振遐、苏石风、幸熙等。
7月2日起,在、德累斯顿等地演出《西厢记》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理格罗提渥观看了《西厢记》的演出,并上台接见演职员。7月24日,为驻德苏军演出了《打金枝》、《拾玉镯》、《楼台会》等剧目。
1955年7月30日,农历乙未年六月十二日:中国越剧团赴苏联访问演出
由上海越剧院组成的中国越剧团,离开柏林,赴苏联访问演出,团长许广平,副团长张东川,秘书长王志成,副秘书长胡野檎,主要艺术人员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和吴琛、刘如曾、顾振遐、苏石风、幸熙等。
中国越剧团在苏联明斯克、莫斯科演出《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剧目。8月15日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马林科夫、米高扬、别尔乌辛等,观看了《梁祝》的演出,观后在剧场休息室接见了剧团的同志,伏罗希洛夫还亲手把一束束鲜花分送给被接见的剧团同志。9月9日,在莫斯科演毕《西厢记》后,苏方将“惊艳”一场摄成电影。9月10日,离开新西伯利亚回国。
1958年6月15日,农历戊戌年四月廿八日:上海越剧院一团赴福建前线慰问演出
上海越剧院一团携带《梅花魂》、《打金枝》、《穆桂英》等剧,赴前线慰问演出,历时80天。主要演员有袁雪芬、范瑞娟、、吕瑞英等。
1959年7月14日,农历己亥年六月初九日:上海越剧院演员赴川学习川剧
由上海越剧院领导人胡野檎、吴琛带队,范瑞娟、傅全香、张桂凤、吴小楼、吕瑞英、、、朱东韵等演员,去学习艺术,共学习了《李亚仙》等4出大戏,及《评雪辨踪》等25出小戏、折子戏和40余套基本功,历时46天。
1960年6月23日,农历庚子年五月三十日:上海越剧院招待拉丁美洲12个代表团
由中共上海市委主办,上海越剧院吕瑞英、陈少春、张桂凤主演的《打金枝》,在友谊电影院招待拉丁美洲12个兄弟党代表团。
1960年6月28日,农历庚子年六月初五日:上海越剧院三团首演《金山战鼓》
上海越剧院三团在中国剧场首演《金山战鼓》。该剧由徐进编剧,朱铿、黄沙、陈少春导演,张桂凤、吕瑞英等主演。演出受到文艺界的好评。
1960年8月16日,农历庚子年闰六月廿四日:上海越剧院招待缅甸联邦文化友好艺术团
由上海市文化局主办,上海越剧院由张桂凤、吕瑞英、陈少春主演的《打金枝》,在友谊电影院招待联邦文化友好艺术团。
1960年9月1日,农历庚子年七月十一日:苏联鞑靼歌舞团访问上海越剧院
苏联鞑靼歌舞团的艺术家到上海越剧院访问,吕瑞英等青年演员向客人们表演了《别洞观景》、《风雪摆渡》、《情探》和《》等剧的片断节目。
1960年12月23日,农历庚子年十一月初六日:上海越剧院首次赴香港演出
上海越剧院以上海越剧团的名义,首次赴香港演出。团长白彦、副团长袁雪芬,主要演员有:袁雪芬、徐玉兰、、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及男演员史济华、刘觉、等。
1961年1月26日,农历庚子年十二月初十日:上海越剧院首次赴香港演出结束
上海越剧院以上海越剧团的名义,首次赴香港演出结束。团长白彦、副团长袁雪芬,主要演员有: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及男演员史济华、刘觉、张国华等。
共演出剧目计有大戏《西厢记》、《红楼梦》、《》、《金山战鼓》、《追鱼》,小戏《打金枝》、《阳告》、《行路》、《断桥》、《拾玉镯》、《做文章》、《评雪辨踪》、《盘夫》等。
1961年9月8日,农历辛丑年七月廿九日:中国上海越剧团赴朝鲜访问演出
9月8日至10月18日,应金日成首相邀请,上海越剧院二团以“中国上海越剧团”名义,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访问演出。朱光任团长,袁雪芬任副团长,章力挥任秘书长。演出剧目有《红楼梦》、《西厢记》、《》、《打金枝》、《盘夫》、《挡马》等。主要演员有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等。《红楼梦》特为庆祝朝鲜劳动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作了演出。金日成、崔庸健等朝鲜党政领导和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以科兹洛夫为首的苏共中央代表团,观看了演出。
1961年10月,农历辛丑年,下旬:中国上海越剧团访朝演出归来受到接见
中国上海越剧团访朝演出归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全团人员,主要演员有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陆锦花等。又偕同齐燕铭、王昆仑,陪同剧团同志参观北京清朝恭王府遗址。、周总理均看了汇报演出,并上台接见演职员,合影留念。
1963年1月22日,农历壬寅年十二月廿七日:上海越剧院演出《打金枝》招待尼泊尔国家副主席
由上海市外事处主办,上海越剧院吕瑞英、张桂凤、陈少春等主演的《打金枝》,在友谊电影院招待国家副主席。周恩来总理、副总理、柯庆施市长、曹荻秋副市长陪同观剧。观后上台与演员合影。
1964年10月7日,农历甲辰年九月初二日:上海越剧院演出《打金枝》和《母子会》招待越南总理范文同
由上海市外事处主办,上海越剧院演出的《打金枝》(吕瑞英、陈少春等主演)和《母子会》(徐玉兰、主演),在友谊电影院招待以总理率领的党政代表团。
2005年9月24日,农历乙酉年八月廿一日,14时:越剧电视连续剧《西厢记》VCD签售
《西厢记》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并称为上海越剧院的四大经典剧目,深受戏迷喜爱,屡演不衰。为配合上海越剧院建院五十周年庆贺活动,中唱上海公司重新制作了拍摄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越剧电视连续剧《西厢记》,并出版发行了该节目的VCD。
9月24日下午2点,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采风、吕瑞英、刘觉在福州路上海书城六楼戏曲音像馆进行《西厢记》VCD的签名销售活动。
2006年3月27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廿八日:百年流声——纪念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上演
时值中国越剧诞生100周年,一台《百年流声——纪念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上演,特别选择越剧的发源地嵊州和越剧的发祥地上海进行双向传送异地直播。这台晚会开创两个“第一次”,即首次以双向传送异地直播的现代电视传媒手段来运作戏曲节目;首次让艺术家们以“走红地毯”的方式拉开晚会的序幕。
名家荟萃共襄盛举此次晚会可谓名家荟萃,不但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周宝奎、、、吕瑞英、金采风等悉数到场,越剧中坚力量、、、、、等也共同参与这台晚会的表演。同时全国其他越剧院团的领军人物、、、等也以访谈、再现表演等多样形式祝贺演出。名家新秀会聚两地,共同演绎各个流派代表唱段,展现越剧发展百年华彩。
此外,晚会现场还邀请京剧表演艺术家、、名家六龄童父子、电影表演艺术家、、音乐家、影视明星等倾情参与,共襄盛举。上海本地其它剧种的艺术家们更是当仁不让,粉墨登场,淮剧名家、名家、名家、、影视明星等都将反串越剧流派大联唱,祝贺越剧百岁。见证了越剧百年发展的老艺人——94岁的“小歌班”艺人老先生还亲临晚会现场为观众们献唱一段。
2006年11月5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十五日:“我最喜欢的越剧名曲、越剧名票”评选活动揭晓
“我最喜欢的越剧名曲、越剧名票”评选活动在浙江横店影视城落下帷幕,30段越剧名曲、10位越剧名票揭晓。李锡年、徐萍、周莉娟等10人夺得“十佳越剧名票”称号,其余10人获得“名票风采奖”。30段越剧名曲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等经典剧目,新编剧目中有《第一次亲密接触》、《》、《舞台姐妹》等。越剧艺术家吕瑞英、、单仰萍等坐镇评委席,“越女争锋”金奖获得者、,银奖获得者以及来自、、的海外票友等到场献艺助兴。
2007年11月24日,农历丁亥年十月十五日,19时15分:2007山西省晋剧院经典剧目展演第一天
2007山西省晋剧院经典剧目展演本日上海艺海剧院举行。尚长荣、马博敏、李炳淑、袁雪芬、吕瑞英、曲润海等观看了演出并上台接见演员。
演出剧目:《打金枝》(陈红饰升平公主)
2008年1月17日,农历丁亥年十二月初十日:“上海老艺术家作品数字化抢救工程(音乐、越剧部分)”成果发布会举办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节目资料中心举办“上海老艺术家作品数字化抢救工程(音乐、越剧部分)”成果发布会。参与该项目的老艺术家孟波、朱践耳、吕其明、黄准、马革顺、袁雪芬、吕瑞英、毕春芳等欣然赴会。
新文化运动以来,上海长期被视为中国文化领域的半壁江山,无论是传统戏曲,还是现代电影、音乐,都是名家、名作迭出,引领风气之先。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记录“海派文化”成果的珍贵音像资料散落民间,即便是收藏于专业机构的音像资料,也往往因为载体、环境等原因,在长期的保存之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2006年4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节目资料中心暨上海音像资料馆启动了“上海老艺术家作品数字化抢救工程”。项目的工作重点在于珍贵资料的抢救以及永久性留存珍贵艺术档案;同时,这些珍贵艺术档案也将在艺术家许可的前提下,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性的视听服务,以及面向专业人士提供学术研究与参考。
截至2007年12月,“上海老艺术家作品数字化抢救工程(音乐、越剧部分)”共计完成62人的“数字化作品加音视频口述历史”的文化名人名家档案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