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继承法②

内容提要

  婚姻家庭继承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维护民众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重要职能。婚姻家庭继承法课程,是民法学教育中一门必修的主干课程,也是全国成人高等教育中法学的主要课程。
  为确保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合格的法学人才,《婚姻家庭继承法》在编写过程中,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并在注重阐述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明晰了现行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内涵,为婚姻家庭继承制度的学习和适用奠定了基础。

编辑推荐

  国内第一套强调法律教育与司法考试良性互动的法学规划教材。
  教育部《全国成人高等教育法学主要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起草教授领衔主编,具有丰富继续教育经验的法学专家协力撰写,打造教材权威性和针对性的互动统一。
  法律教育与司法考试互动
  以教育部《全国成人高等教育法学主要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基础,结合最新学科发展,参考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大纲》,确立教材知识体系,突出重要知识点,既讲求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又突出司法考试的实用性,对继续教育法学专业教材进行全新探索,帮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实现司法考试的同步备考。
  课堂教学与配套测试互动
  结合司法考试要求,创新设置配套测试模块,突出不定项选择和案例分析题型,巩固课堂教学的同时,更帮助学生了解和适应司法考试要求。创新互动体例,实现教材、案例教程、习题集等教育出版形态的完美统一。
  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互动
  保持适中理论深度,准确概括主流通说,注重总结实体规范,在保证理论教学重点突出、观点明晰的前提下,强调案例教学,参考司法考试的案例考查形式,于正文、配套测试中穿插精选案例,或例举示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或测试法律争议分析提高学生的法律分析能力。

作者简介

  王歌雅,女,1963年生,博士,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民商法专业博士生导师。黑龙江大学民商法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黑龙江省民法学精品课程负责人。现任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理事。近年来,在国家级、省部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要代表性论文有:《关于完善我国夫妻财产制的建议》、《中国区际收养立法的历时性审视》、《中国古代的离婚模式与离婚道德考略》、《伦理与法律的介入:当代国人的婚姻关系》;主要代表性著作有:《扶养与监护纠纷的法律救济》、《中国现代婚姻家庭立法研究》、《婚姻家庭法论》、《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研究》、《亲属立法的伦理意蕴与制度延展》。

目录

  第一章婚姻家庭法.
  第一节婚姻家庭关系
  第二节婚姻家庭制度
  第三节婚姻家庭法的概念和对象
  第四节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历史发展
  配套测试
  第二章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婚姻自由原则
  第二节男女平等原则
  第三节一夫一妻原则
  第四节保护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合法权益原则
  第五节计划生育原则
  配套测试
  第三章亲属制度
  第一节亲属的种类和范围
  第二节亲系和亲等
  第三节亲属关系的发生、终止和效力
  配套测试
  第四章结婚制度
  ......
  ……

为您推荐

注重传统艺术的发掘与借鉴,力求在继承中不断创新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它们共同构建成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奇葩。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中,我们看到了本民族文化有着积极的成就,也有..

戏曲表演程式的继承 与发展

  如今在戏曲界中,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些人主张程式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一点也不能变,并称改革创新的人是数典忘祖;一些人主张老祖宗留下来的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世代传承发展创新的,不应该守旧、墨守成规。以上两..

新世纪要继承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色

  在本世纪末我们看待“西”和“中”这个问题,多少带有民族自卑感。现实中许多人将自己的艺术往西方靠,认为这是新的、现代的。这很危险。更危险的是,西方有些人企图利用他们的价值观,影响中国的艺术,达到全盘西化,达到统..

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对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生态继承与发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数字艺术设计的基础和创作源泉   高科技强化了作品的表现力,但也会削弱作品的人文内涵。好的数字艺术设计作品是文化和艺术的载体,其不仅体现高技术,也注重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

《继承与发扬民族声乐艺术传统》 舒模 1957年第3期

   1956 年,文艺界积极贯彻“创造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文化”这一思想任务。而这篇文章主要迎合这一思想,主要就民族传统唱法和西洋唱法的结合及发展展开讨论。明确了学习欧洲声乐,不是代替或消灭民族声乐,而是为了吸收它..

花鼓灯艺术的继承与发展研究

  2004年,花鼓灯原生态保护基地以及“花鼓灯生态保护村”落户安徽省蚌埠市,同年,花鼓灯艺术也被国家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并且,花鼓灯艺术保护工程被安徽省政府列入安徽省“861”行动计划,这标志着花鼓灯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