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古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②

广东江门古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1年10月30日,位于江门市辖的台山市与新会区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3′11″~113°03′25″,北纬22°05′00″~22°21′5″。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1000多公顷,为珠江三角洲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季风常绿阔叶林、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自然环境,为综合型自然保护区。
  古兜山自然保护区由于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比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还偏南1°多,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区内保存有大面积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且有许多急需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动植物资源丰富,堪称岭南物种宝库。据初步调查,有维束管植物1100多种;有珍稀濒危保护动物2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蟒蛇,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水獭、三线闭壳龟等。
  古兜山自然保护区属南亚热带温暖湿润的海洋气候,年均气温21.7℃~21.8℃,年降雨量为1790-2250mm。气候特点是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空气湿润,有干湿之分。保护区内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群峰峥嵘,峡谷峻峭,沟壑纵横,主峰狮子头海拔982.2m,是台山市和新会区的最高峰。复杂多样的地貌为要求不同生境的生物物种生存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古兜山保护区是全球“回归荒漠带”不可多得的绿洲。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兼稀有性、保护面积的适宜、生境的脆弱和生态系统的独特等特点,且具有很高科学价值等。古兜山保护区的建立,为保护好这里的森林植被、生物多样性及其自然环境,对保护珠江三角洲的“绿肺”,维护生态平衡,拯救和发展濒危物种,探索自然资源演变规律和合理利用途径,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与旅游业发展以及造福子孙后代等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多年的建设,她正以崭新的姿态面向社会。

为您推荐

完善广东省文化志愿者艺术团发展的对策和思考

  (一)广东省文化志愿者艺术团专业水准   鉴于广东省文化志愿者艺术团年龄偏大,大部分人员都是离退休干部或工人,为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准,建议加大宣传的力度,动员更多艺术家参加,吸取一批年轻化艺术人才的参与,推动形成专..

广东省文化志愿者艺术团成立基本情况

  2012年3月份,广东省文化志愿者艺术团开始筹备。从筹备之初,艺术团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相应,大批群众文艺团体和热心人士踊跃参与,经过精心筹备与策划,于2012年7月在广州市图书馆广场举办了广东省文化志愿者艺术..

汉剧广东汉剧

广东汉剧唱腔优美,以皮黄板腔体为主,兼收昆曲、小调、吹牌、大板、佛曲、安春调等,红净唱腔为独有特色;伴奏音乐分'文乐'、'武乐'两大类,以头弦为领奏主要弦乐,三弦、月琴、二胡、提胡、柳胡等作伴奏,清雅古朴。角色分为生..

广东音乐代表作品

广东音乐艺术特色

地方特色 广东音乐有四百余年的历史,自明清以来,经历了萌发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等阶段,曲名和乐谱可稽的乐曲现有五百多首。代表性曲目有《雨打芭蕉》、《旱天雷》、《双声恨》、《三宝佛》、《步步高》、《平湖秋月》、..

广东音乐传承意义

作为岭南文化的杰出代表,广东音乐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发展,自成体系,风格独特,深深植根于岭南民间。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如今也面临传承和发展的问题,保护和扶持工作急需加强。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

广东音乐历史渊源

广东音乐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成型于清代光绪年间,繁荣于民国时期。内容广泛,包括粤剧和潮州音乐、小曲及地方性民歌曲艺等等,如今则专指丝竹音乐。 广东音乐具有鲜明地方色彩和独特风格的乐种,产生和流传在广东珠江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