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诗②
从中唐至晚唐二十余位诗人吟咏马嵬事件的诗歌五十馀首,使我们跨越了千年时空阻隔,和唐人站在一起,透视他们面对这一事件表现出的复杂心态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没有哪一个皇帝的妃子像唐玄宗李隆基的杨贵妃那样为人们所熟悉。提高杨贵妃的知名度,有两位文化名人功不可没:一个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他的一曲《长恨歌》传诵千古;一个是京剧大师梅兰芳,他的一出《贵妃醉酒》让杨贵妃的形象走进了千家万户,使造访陕西兴平的人,大多要到杨贵妃墓去凭吊一番。贵妃墓坐落在兴平马嵬坡,是一个占地近3000平方米的不大的陵园。从门口步上20几级台阶,一个形如牌坊的大门迎面伫立,大门正中是一块墨底金字匾额,上书“唐杨氏贵妃之墓”。7个字朴实平淡,无褒无贬。进入大门,穿过一明两暗的3间献殿,即见贵妃墓冢。
贵妃墓由汉白玉栏杆围起,与旁的墓冢用封土夯筑不同,3米高的贵妃墓通体用青砖包裹,圆形宝顶光滑平整,纤尘不染。据说,贵妃墓初时是用黄土培筑,建成后,常有邻近女子来墓上取土,原因是“用贵妃墓土与粉搅在一起搽脸,可使女子平添无限姿色”。于是,来此“揩土”的人蜂拥而至,墓冢几乎不保。管理者不得不将贵妃墓用青砖包砌。“保存一个,丑了万人”。美容乏术的女子们只有望墓兴叹了。墓园内旧有的石兽雕制一般,倒是新建的杨贵妃塑像引人瞩目。塑像上的贵妃丰髻秀发,华贵雍容,回眸一笑,百媚千姿,特别是那满月般的面庞,透示着唐代女子以丰满为美丽的特有标准。端详贵妃形容,总觉似曾相见。猛地想起,曾看过誉满秦川的碗碗腔艺术家李瑞芳演出的杨贵妃,而这塑像或多或少汲取了李瑞芳的造型基调。把观感告诉同行的陕西文化界友人,友人颔首称是。杨贵妃与李隆基曾“爱你没商量”,两人七夕密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当安禄山造反,唐玄宗仓皇出逃,护驾军士驻足不发,要求杀死杨贵妃时,李隆基为保自己,赐死贵妃。
关于杨贵妃之死,史家多有论证,甚至有杨贵妃流亡东瀛的传说。而贵妃墓埋葬的是什么,亦人言人殊。达成共识的是:墓冢可以留给人们不尽的思考。唐僖宗《幸蜀经马嵬诗》有“泉下阿环应有语,这回休更罪杨妃”的慨叹;林则徐《路经太真墓诗》有“抛得蛾眉安将士,人间从此重生男”的警语;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中,更犀利地指出:“(我)也不相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绝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但向来的男性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一.杜甫咏贵妃诗的政治内涵--兼论中晚唐的马嵬诗The Political Intension of Guifei Poems by Du Fu
历来咏杨贵妃的诗歌,归纳起来有同情和批判两种主题.这两种主题部肇端于杜甫,但杜甫咏责妃的诗歌主旨和感情倾向与后世同类诗歌又有着细微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杜甫诗歌的政治含义和思想感情.杜甫咏贵妃的诗歌中,一以贯之地寄托着对朝政阙失的讽谏,对杨妃的态度并没有后世那么激烈.
二.李义山《马鬼二首》,向被视为讽谕玄宗荒淫误国之作。
其七律,尤为诸选诗家所喜录。最新出版之《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仍守此法,并做注云:“原有两首,都讽刺唐玄宗。”由是观之,马鬼诗之旨在讽谕,乃世所公认。 然近读《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九年第三期),见载有秦似同志《李商隐畴》一文,云:“李商隐诗,瑜瑕互见。佳品如红樱桃,灿然夺目;劣品如生芭蕉,味涩肉硬,不能下喉。……即以马鬼诗而论。‘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析,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年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诗词全文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诗词注释
《马嵬》为咏史诗,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 )故事为抒情对象。
诗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金钗,并坚订他生之约的传说故事而言。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海外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三四句承上铺写。“空闻”、“宵柝”,即未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此皆承上两句“ 徒闻 ”、“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五六句转入实事。“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 ”指七夕相约之时。“ 六军同驻马”指禁军哗变,李、杨两人的爱情也一同“驻马”了,幻灭成空。“七夕笑牵牛 ”,意为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 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诗人把六军愤慨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议论深刻,笔锋犀利。七八句以反诘语气反衬作结。“纪”,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 ,约为四纪。“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此言贵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爱情甜蜜 ,生活幸福 。诗人借“莫愁”以寄托感慨。以“如何”来反问,暗含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