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黄道周楷书张溥墓志铭卷②

【名称】明黄道周楷书张溥墓志铭卷
  【类别】中国
  【年代】明代
  【作者】
  【简介】
  纸本,纵28.7厘米,横193.8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又字细遵,号螭平,福建漳浦人。年少时曾在铜山孤岛石室中读书,因而又号石斋。博学多才,善书画、文章、诗词,又精天文、理数等。明天启二年进土,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南明弘光帝时又为礼部尚书。弘光政权失败,又与郑芝龙等在福建拥立隆武帝继续抗清,后往江西征兵,至婺源时为清兵所获,被害于南京。著有《黄漳浦集》。
  黄道周秉性耿直、刚正不阿,在朝二十多年,先后上疏达三十余次,且言辞严厉,故屡遭贬谪。黄道周的书法以行草书和小楷书成就最高。他的行草书结字绵密,体势趋扁,横向取势,行疏字紧,有一种飘飘欲仙之态。他的小楷除了具有行草书中的一些特点外,在气格上则更多一些奇逸和高古。我们从他的小楷《张溥墓志铭卷》中不难领会到那种爽人的意趣。
  《张溥墓志铭卷》原件未署年款,卷前有何绍基楷书题首,后纸有周永年、梁章钜、何绍基等人题跋,并有高士奇、梁章钜、钱大听、罗振玉等鉴藏印20方,正文末押白文印“黄道周印”和朱文印“石斋”二方。此作应是其晚年的杰作,也是他小楷书中的精品。这件作品清刚厚重,挺拔纯美,精气弥漫,硬朗奇古,时杂以方折用笔,寓北碑意趣。黄道周在晚明崇尚帖学之际,能突破时风,创造出如此清刚奇古的书法面貌,确实难能可贵。所谓“书如其人”,这种清刚气骨体现在他的艺术中,也体现在他的人生中。
  从这件作品来看,黄道周小楷的传承关系非常明晰。他主要法乳钟繇、皇象、索靖、王羲之诸人,且注重作品的格调。对于书法的格调,他在与友人论书时说:“书字自以遒媚为宗,加之浑深,不坠佻靡,便是上流。”实践表明,他的书法,尤其是小楷书,已直入魏晋堂奥,深得钟、王神髓。

为您推荐

楷书楷书四大家

欧阳询 欧阳询——欧体 欧阳询《九成宫》 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以楷书和行书着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俯)体并..

楷书演变过程

如今一般所说的楷书,是从汉隶逐渐演变而来的,按照时期划分,可分为魏碑和唐楷。魏碑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体,它可以说是一种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书体,钟致帅《雪轩书品》称:'魏碑书法,承汉隶之余韵,启唐楷之先声。'魏碑经..

楷书书体年代

篆书泰山刻石李斯秦公元前219年隶书褒斜道刻石佚名汉公元63年草书草书状索靖晋公元239—303年楷书宣示表钟繇三国公元151—230年行书兰亭序王羲之东晋公元303-361..

楷书字体分类

楷书基本信息

简介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

楷书四大家历史地位

楷书四大家对东亚书画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我们书法艺术推向了一个历史高潮,为后世书法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颜真卿 圆笔书法的开创者: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书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后辉映的..

楷书四大家赵孟頫

人物简介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是元代最显赫的画家,也是在当时、并在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的画家。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后来奉元世祖征召,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