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墨模雕刻②
墨模雕刻始于唐代,是制墨家、画家和刻工共同努力的结晶,墨模雕刻是先请画家绘图,然后将图分别拓在数块木制内模印版上按图刻制。宋代以来,徽州一带的制墨业日渐兴盛,墨式造型和雕刻艺术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至明代中叶,邵格之等四大制墨名家的产生,墨模艺术也进入了黄金时期。墨的造型大致有方、长方、圆、椭圆、不规则形等形状,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块组成,圆形或象形墨模则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内置墨剂,合紧锤砸成品。款识大多刻于侧面,以便于重复使用墨模时,容易更换。
犀角雕刻品即用犀牛的角雕刻出来的艺术作品. 犀角雕刻品之所以珍贵还因为犀角本身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犀角不像牛角、羊角和鹿角一样长在头顶,而是长在犀牛的鼻子上,是由角质层纤维化而成,所以具有凉血解毒的药用价值..
这些楠木雕刻的各式龙纹,龙头部采用透雕手法,龙身和云纹采用高浮雕和浅浮雕手法。因而所有龙头部昂首空中,张口鼓腮,形似喷雾。加上楠木的香气;如同龙口喷出一样,极其巧妙地表现了万龙聚会,龙口喷香的艺术效果。这些楠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