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柯璜草书七言联
【类别】中国
【年代】现代
【作者】
【简介】
纵135厘米,横30厘米。
在书法创作过程中,书家的主要任务是塑造汉字造型形象,但对外形式(如手札、手卷、横披、中堂、对联、扇面、斗方、条屏、立轴、册页等)亦应有所关注,因外形式直接影响作品的审美效果。一般而言,雄强博大类的书法形象宜采用中堂或对联等款式,婉约秀丽类的书法形象当倾向于扇面、册页、手札、手卷、条屏等款式;静态书体(如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楷等)适合用对联、中堂、条屏或立轴等款式来展示,动态书体(如草书、行草、行书、汉简隶书等)的最佳展示款式则非手卷、手札、条屏、扇面、册页等莫属。对此,书法史上的绝大多数书家都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恪守之、实践之。然而,也有一些书家为寻求创造、凸显自我而进行错位化的尝试,现代书法家柯璜就是其中一位突出的代表。
柯璜的尝试即表现在将本不适合用对联款式展示的草书用对联展示出来。这种尝试究竟是得还是失呢?我们以为,得与失兼而有之。从他所创作的草书七言联“孤月冷光清有兴,断云闲影亦无声”来看,其得在于“错位中的创造”——他人不愿或不敢尝试的形式我尝试了,这难道不是—种创造么?该联书法明显取法黄道周,如果改用立轴款式来展示,自是顺合一般要求,显得非常和谐,但对联款式亦增加了一些新的审美效果——开阔、空灵与对称之美,流动、萧散与庄严、整饬交合之美。至于该联之失,则体现为字数太少、线条太瘦劲,缺乏应有的气势与视觉冲击力,用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看了不带劲”。作者另有尝试补救此“失”,那就是在书法形象(线条形态与结体形态)不变的情况下,尽量增加字数(即单个结体数),不失为很好的对策。
柯璜(1876—1963),浙江黄岩人,字定础。清末毕业于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在学术上主攻美学和博物学。毕业后曾出任山西大学教授、北京古物存列所所长;抗日战争爆发后,迁居重庆,出任中华孔学会会长并主持蜀中艺专校政;1949年后,历任重庆文史馆馆长、西南美专校长、中国美协理事、山西省美协筹委会主席等职。工经史、书画。有《柯璜书画选集》行世。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