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农业大学教授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我国著名真菌学家和植物病理学家之一。1937年生于河南省荥阳市,1963年原西北农学院[现]植物病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1-1983年和1990-1991年先后留学加拿大和英国。1995年调工作。多年致力于半知菌分类、植物病原真菌与植物真菌病害研究。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60多篇,真菌新属2个,新种、新名称和新变种130多个;中国新记录属40余个、新记录种150多个。主要著作有:《中国真菌志 第16卷 链格孢属》、《中国真菌志 第30卷 蠕形分生孢子真菌》、《中国真菌志 第31卷 砖格分生孢子真菌》、《中国真菌志: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和《植物病原真菌学》(参编)等。在论著中总结了本人,及其研究生们(在读期间)研究的中国真菌100多属,500多个种。在高校任教40多年,除教授本科生课程之外,培养博、硕士研究生逾40人,多数已成为所在单位的学术骨干。先后应邀赴国内近20多个省(市、自治区)讲学,积极参与有关学会的学术活动,作为首席专家赴美参加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对美国果品出口的谈判,对推动我国真菌学教学、科研和海关检疫工作起到积极作用。曾任西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系主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三、四、五届理事会理事,陕西省植物病理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中国菌物学会第一、二、三届常务理事会理事、第三届(现)副理事长兼教育委员会主任。
2.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
男,教授级高工,1962年1月出生,1983年7月(原南京工学院)土木系工民建专业毕业,现任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加固研究所所长,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主要专业技术工作:
主要从事建筑结构鉴定加固、建筑物移位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及工程设计与施工应用。
主持研究所重点科研项目及技术服务项目管理,新技术开发工作。
承担重要工程项目负责人,技术方案审核、审定、设计文件审核工作
创新成果:
一、 主持参加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3项,国家规范标准编制工作1项
⑴、主持完成省科技重点项目《建筑物远距离多向整体移位技术》获99年度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已编入国家相关规范,施工技术被选入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教材。应用于实际工程创造了建筑物移位多个之最:一地多幢、多向共轨、远距离的平移纪录,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成果已在省内外几十项工程中成功应用与推广,产生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⑵、主持完成省科技重点项目《建筑结构修复加固成套技术》(2001H030),该项目于2005年2月通过省科技厅鉴定,获省政府2005年度科学技术三等奖,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关技术已在几百项工程中得到应用,每年完成产值近千万元。
⑶、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排名第三),完成省科技重点项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玻璃钢表面包裹加固法》(98-Z-35),该项目于2005年4月通过省科技厅鉴定,成果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已在多项工程中推广应用,正申报省政府科学技术奖。
⑷、参加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编制工作,承担沿海地区氯离子腐蚀资料收集整理与评定,已完成送审稿。
二、主持编制国家级工法一部
主持编制的《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YJGF42-98)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国家级工法(批准文号建建[2000]45号)。
三、从事新技术开发与服务,主持完成的代表性工程
1、作为项目负责人、技术审定人,研究开发了厚钢板,扶壁柱、裂缝无损修复等加固新技术,主持主要完成的建筑物结构加固改造工程:福州东百大楼、福州大戏院、福州大饭店、福州中亭街、福州大利嘉城沃尔玛、泉州群众戏院、兴行银行马江大厦、马尾国际海员俱乐部、福建教育学院男生宿舍楼、泉州金帝花园19、20号楼、泉州房管所危旧直管公房、泉州东湖皇都大厦、漳州大酒店、南安石井镇企管楼、福州建荣花园C座等。
2、作为项目负责人、技术审定人,主持研究开发了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主要工程:广西北海英国领事馆(国家文物)、泉州食品大楼、泉州新星有限公司、南安华兴加油站、南安东田卫生院、霞浦中行宿舍楼、南平铝厂办公楼、华兴加油站高位水塔、莆田自来水厂高位水池、省援藏项目“福建公园”等。
3、作为项目负责人、技术审定人,加固技术应用市政与桥梁,主持主要完成工程:厦漳高速西溪大桥、福宁高速宁德桥路基、京福高速南平收费站综合楼、福宁高速太姥山综合楼、福清古屯桥等。
4、作为项目负责人、技术审定人,研究开发了CFRP加固古木结构等新技术,应用于古建筑物、现代文物建筑修复与保护,主要工程:观巷基督教堂、天主教福州泛船浦教堂神父楼保护、泉州钟楼、闽海关大楼拆移保护、泉州鲤城区老年大学、漳州农展馆等。
四、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
承担设计项目工程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建筑结构专业审核人,完成设计工程近百项,工程均已竣工。
五、社会学术团体担任的职务
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技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分委员会副秘书长、副主任委员。受聘担任省第五届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协会工程技术专家、福建省建设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科技咨询专家。
获国家省六种奖励情况:
1、《建筑物(群)远距离多向整体移位技术》,国家建设部99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证书编号99-3-2501) 项目主持人 排名第一
2、《建筑结构修复加固成套技术》,省政府2005年度科学技术三等奖 闽建科[2005]55号 闽政文[2005]580 项目主持人 排名第一
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玻璃钢表面包裹加固法》(98-Z-35), 省政府2006年度科学技术二等奖
撰写的论文、著作、总结、报告:
代 表 作:《CFRP布包裹加固旧木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独立撰写人,《福建建筑》2005年第2期CN35-1120/(ISSN1004-6135)
1、《混凝土结构裂缝现状调查与统计分析》独立撰写人,《福建建设科技》2005年/No.3 CN35-1165/TU
2、《常用裂缝修复技术对比试验》独立撰写人,《福建建设科技》2006年/No.1 CN35-1165/TU
3、《已有建筑物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独立撰写人,汕头大学出版社2000.10 ISBN7-81036-436-7
4、《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执笔人,国家级工法 建[2000]45号,《施工技术》2000年第11期 CN11-2831/TU ISSN1002-8498
5、《关于碳纤维加固福州乌塔的建议》第一作者,省建筑物鉴定与加固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2001.10
6、《某过火结构构件检测鉴定与加固处理方案》独立撰写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12 ISBN-7-112-04861 TU4338
7、《福州乌塔塔身变形分析与评估》第二作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12 ISBN-7-112-04861 TU4338
8、《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工程实例应用》第8章既有建筑移位 合著第二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 ISBN-7-112-04861 TU4338
9、《地基处理技术发展与展望》第37章建筑物纠倾技术,第38章建筑物移位技术 合著第二人,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4.10 ISBN7-5084-2417-4
10、《建(构)筑物地基基础特殊技术》,泉州某八层办公楼整体平移工程实例分析,合著第二人,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1 ISBN7-114-05361-4
11、《建筑结构修复加固成套技术》主要执笔人,科学技术成果鉴定技术报告 2004.12
1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玻璃表面包裹加固法》部分执笔人,科学技术成果鉴定技术报告 2004.12
3. 深圳广电集团《第一现场》节目主持人
频 道:都市频道生 日:7月14日
血 型:O型
身 高:165CM
星 座:巨蟹座
籍 贯:黑龙江
学 历:大专
毕业学校: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性 格:乐观真诚
《 第一现场》开播于2002年12月,逐渐成长为深圳电视第一品牌栏目,栏目立足民生,深入解析民生问题,架设政府和群众沟通的桥梁,记录深圳每一天的《第一现场》绝不只是电视台的一个栏目,更是全体深圳人一个交流互动沟通的平台。
栏目集体先后荣获深圳新闻奖一等奖,广东省新闻奖二等奖,2003 2004两年获深视日播栏目第一名2005年2月扩版后,收视率连创新高,已稳居深圳地区收视份额第一名.
个人简介:
出生在美丽的冰城哈尔滨,求学在诗意的西子湖畔;北国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教会我坚强独立;江南的日出江花春来江水,让我感性细腻。不知不觉中,我骨子里竟融合了东北姑娘的真诚乐观和苏杭女子的含蓄温婉。 一次偶然机会,我参加了深圳电视台举办的第四届青春之星电视大赛,并幸运的赢得了现在的工作机会。2005年2月23日,对我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我走进了《第一现场》。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有机会多层面多角度的去认识深圳,走进这座印象中陌生又遥远的年轻城市。每天接触大量的本土新闻,也让我少了很多异地他乡初来乍到的孤独与怯懦。 对于语言我有着天生的职业的敏感,所以喜欢艺术的朗诵,喜欢韵律的聆听。我爱音乐,爱电影,因为觉得岁月如歌人生如戏。我可以因为《白蛇传》而喜欢西湖;可以因为《三个火枪手》而喜欢法国;可以因为上下五千年历史而喜欢一切古色古香的建筑……我的喜欢,有时很简单。 我始终认同酒逢知己才千杯少,不会自来熟,这或许是性格使然吧。不认识我的人,觉得我特别冷傲,不好接近,但真正接触起来就会发现,其实我是典型的外冷内热刚柔并济。在我身上,真正应证了“日久见人心”。 生长在公安家庭,父母都是警察,当初自己还差点儿上了警校,特殊的家庭环境也让我对人民警察有着一份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和崇拜。父亲教会我淳朴善良,认真向上;母亲教会我乐观果敢,独立坚强,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受益终生的品质。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中我与《第一现场》已经相伴一年多了。日复一日的工作,虽然忙但却很充实;虽然累却很有价值;虽然难却很长见识……在这样一个积极进取的团队,每一位同事都是我的良师益友,正是因为大家的关心帮助,才让我有了无穷的动力和支持,才让我更加成熟。 作为一名节目主持人,我很希望能赢得大家的喜爱和认可,但同时我也知道,要达到这个目标,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条路或许布满荆棘;或许坎坷崎岖;或许迂回辗转;或许片刻灰暗……但鲁迅曾说: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屈原曾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于是我想说:只要心中有追求有方向,就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就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不禁想起那首老歌: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跟着希望在动!
4.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所属医院:
性 别: 男
职 称: 主任医师
所在科室: 耳鼻喉科
1965年出生,医学博士,耳鼻喉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解剖与临床》杂志编委。张天宇主任医师的研究方向为耳显微外科、耳神经外科和虚拟耳外科。参与完成前庭外科及其相关基础研究2000年教育部全国高校科技推广应用二等奖及1998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耳鼻喉科新理论与新技术1998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小听神经瘤的早期诊断和功能性摘除200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耳显微外科及其相关基础研究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7部,主编中耳炎一书。参与主持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现代耳显微外科和颅底外科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