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金龙墓出土彩绘人物故事漆屏②

名称:司马金龙墓出土彩绘人物故事漆屏
  年代:北魏
  尺寸:每块长约 80厘米,宽约 20厘米,厚约2.5厘米。
  类别:漆木
  描述:
  漆屏风用木板制成,出土时较完整的有五块,遍髹朱漆然后作画,有黄色墨书榜题和题记。屏风两面原皆有画,入葬时朝下的一面腐蚀严重,原貌难以辨别,向上一面保存较完好。
  图中所示为尚能拼合的第一、第二块向上的一面。第一、二块屏风画用栏界分为四层。
  第一层六个人物,为帝舜恪守孝道的故事;
  第二层三个人物为周太王妃太姜、周武王母大姐、周文王母太任的立像;
  第三层两个人物,为鲁师春姜及春姜女像;
  第四层六个人物,为班捷仔辞成帝同乘辇故事。以上故事多出自西汉刘向所著《列女传》,帝舜事迹见《史记·五帝本纪》。
  所画内容与汉代以历史人物故事喻世教民的传统相承袭所画人物用黑线作铁线描,脸、手涂铅白,服饰器具用黄白、青绿、橙红、灰蓝等色渲染,画风与东晋名画家顾恺之的作品十分相似,面相则已见南朝“秀骨清相”之端倪。而以漆或油彩作画比在纸、帛上作画更为不易,可见漆工技艺高超。这件屏风不但在当时属于上品,在现存北朝文物中也是难得的精品。与屏风同出的还有四个石雕屏趺,当初是插立屏风用的,每件边长约 32厘米,高6.5厘米。屏趺雕刻极精,但内容与屏风画没有联系,均与佛教有关,说明当时北魏佛教十分兴盛。
  现藏于:大同市博物馆。
  相关文献:
  坐落在大同城东南7.5公里处的石家寨村西南。全部地下建筑由墓道、墓门、前室、后室和右耳室组成。墓室南北总长17.5米,后室高5.20米,墓道全长28.1米,全部用砖5万余块,每块砖上都有阳文“琅玡王司马金龙墓寿砖”十字。该墓虽早期曾被盗,但仍出土大批釉陶俑、生活用具、木板漆画以及石雕棺床、柱座和墓志铭,总计达450余件,为同期墓葬所少见。其中许多是罕见的艺术珍品,反映了北魏的社会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如驮粮马俑,是明器中的新题材,从侧面反映了地处塞上高原的平城粮食生产困难,要经常用大量马匹从中原地区运粮到京师。人面镇墓兽、骆驼俑和铁马镫,也是以前的墓葬中所未见的。墓中出土的石丁字尺档、石柱座和木板漆画,更是稀世艺术珍品石棺床和石柱座都雕刻得十分精美。彩画漆屏风大都已经朽散,从保存较好的两段看,绘画内容大部采自汉代刘向《列女传》故事,绘画艺术和油漆工艺都有很高的水平。它继承了战国和两汉漆画的优良传统,在相当大的画面上以富丽的色彩描绘了真实生动的多种图画,而技法上却较两汉前进了一大步。它的发现是美术史上的一件大事,漆画上有大片题刻题榜文字,字体秀丽遒健,用笔和结字已近楷法,是晋隶向唐楷过渡的典型为不可多见的北魏书法真迹。
  图片:图1为全图,图2为局部放大图

为您推荐

漆棺彩绘的线条

  漆棺彩绘装饰的主要表现手法就是线条的运用,其中黑地彩绘漆棺的线条的运用具有典型性,它是采用堆起的办法,使线条凸起与画面,整个画面运用笔法娴熟自如,每根线条挺拔柔和、富有弹性。它们流动翻飞、曲折盘卷、有着强烈..

漆棺彩绘的构图特点

  对称与均衡是构成形式美的一条重要法则。它是通过图案纹样的骨架结构的变化,来决定着纹样的具体的表现形式。当然,这种对称与均衡只是相对的,不是完全的、绝对的,通常是互相穿插的,对称之中有均衡的存在,均衡之中达到力..

五弦琴五弦琴出土

湖北省随县擂鼓墩一号墓发掘出的一大批珍贵历史文物中,乐器有百余件,不仅数量多,而且造型新颖,制作精致,为我国过去考古发掘所罕见。现就其中的五弦琴介绍如下: 五弦琴这一件出土于东室,木质,全长115厘米,头宽7厘米,尾宽5.5厘..

司马光家族成员

司马光人物评价

北宋建国近百年,已出现种种危机,具有浓厚儒家思想的司马光,以积极用世的态度,连连上疏,陈述自己一整套的治国主张,大致是以人才、礼治、仁政、信义作为安邦治国的根本措施,这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除上疏陈述主张外,在他本人..

司马光史书记载

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

司马光政治主张

司马光在政治上是标准的守旧派人士,他跟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发生了严重分歧,几度上书反对新法。他认为刑法新建的国家使用轻典,混乱的国家使用重典,这是世轻世重,不是改变法律。所谓'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