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望匡庐②

作者
  朝代:唐朝
  内容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注释
  匡庐:。
  云雾窟:云雾缭绕的懂窟。
  译文
  因为风雨而使我发愁,近在咫尺的庐山却不能攀登。我怀疑在云雾缭绕的洞穴之中,还有六朝时期的僧侣。
  赏析
  此诗以“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作为开头,随手将题目中“江行”的意思镶嵌在内,但没有明说,只是从另一角度隐隐化出,用的是“暗起”的写作手法。
  “咫”是八寸。“咫尺”,形容距离极近。“匡庐”即指庐山。近在咫尺,本是极易登临,说“不可登”,是什么原因呢?这是江行遇雨所致,船至庐山脚下,却为风雨所阻,不能登山。“不可登”三字写出了使人发愁的“风雨”之势,“愁”字则透出了诗人不能领略名山风光的懊恼之情。“不可登”,不仅表示了地势的由下而上,而且,也描摹了江舟与山崖之间隔水仰望的空间关系。诗人仅仅用了十个字,即道出当时当地的特定场景,下笔非常简巧。
  一般说来,描写高山流水的诗歌,作者多从写形或绘色方面去驰骋彩笔;此诗却另辟蹊径,以引人入胜的想象开拓了诗的意境:“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庐山为南朝佛教胜地,当时山中多名僧大师寄迹其间。这些往事陈迹,成了诗人联想的纽带。仰望高峰峻岭,云雾缭绕,这一副奇幻莫测的景象,不能不使诗人浮想翩翩:那匡庐深处,烟霞洞窟,也许仍有六朝高僧在隐身栖息吧。此种迹近幻化、亦真亦妄的浪漫情趣,更增添了匡庐的神奇色彩。庐山令人神往的美景很多,诗人却“只疑”佛窟高僧,可见情致的高远和诗思的飘渺了。
  第三句中的“疑”字用得极好,写出了山色因云雨笼罩而给人的或隐或现的感觉,从而使读者产生意境“高古”的联想。“只疑”和“犹有”之间,一开一阖,在虚幻的想象中渗入似乎真实的判断,更显得情趣盎然。
  本诗以疑似的想象,再现了诗人内心的高远情致。写法上,似用了国画中的“滃”写技法,以淡淡的水墨来渲染烟雾迷蒙的云水,虚虚实实,将庐山写得扑朔迷离,从而取代了正面写山的有形笔墨,确可视为山水诗中别具神情的一首佳作。

为您推荐

迁陵②

位于湘西消失于历史长河中的古城。   始建于战国年间,2002年龙京沙考古发掘出了这座古城,现为凤凰古城迁陵镇。   迁陵古城一号井井深十多米,在井中共出土秦简三万六千多枚,简上的文字达数十万字,全部是秦代洞庭郡迁陵..

明唐寅春山伴侣图②

【名称】明唐寅春山伴侣图   【类别】中国   【年代】明代   【文物原属】私人收藏   【文物现状】藏   【简介】   纸本,墨笔,纵:82厘米,横:44厘米。   此图全用水墨,仅一叟衣袍醮以淡红色。图中曲栏掩映,..

聚沙成塔②

【解释】  聚细沙成宝塔。原指儿童堆塔游戏。后比喻积少成多。【出处】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发音】  jù shā chéng tǎ【示例】  我虽然年迈,但仍以~的精神顽强地写作,每日..

明仇英桃村草堂图②

凤纹玉珩②

【年代】:   【尺寸】:长8厘米,宽5.4厘米   【出土地】: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董四墓村出土   【收藏地】:现藏于   【玉色】:青玉质,玉色灰青,夹有深色条纹   【特征】:一块玉料琢制成4件,扁片云头形,正面均阴刻飞凤,展翅..

明青玉透雕锁形牌②

【年代】:   【尺寸】:长8.1厘米,宽5.8厘米,厚0.9厘米   【玉色】:青玉,玉质细腻,呈青灰色   【特征】:中部琢一幅长方形山水画,有高山、流水、松树、草亭及一轮弯月。左右各平雕一镂空螭龙,正背面纹饰一致。背面中部有去..

清马根仙刻溪亭山色笔筒②

这件笔筒高15.3厘米,口径9.3厘米。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马根仙,苏州人,出身于丹青世家,活动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他本人精于刻竹,风格类似金陵派。《吴县志》:“(刻竹)善阴阳文,仕女、花卉、穷工极巧,人莫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