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豇豆红暗花团螭太白尊②

【名称】:清康熙豇豆红暗花团螭太白尊
  【类别】:瓷器
  【年代】:清康熙时期
  【文物原属】:清康熙官窑烧制
  【文物现状】:
  2001年6月上海敬华拍卖有限公司在春季拍卖会上拍卖,估价在15万至20万元人民币,以28.6万元人民币成交。
  【简介】:
  高8厘米。
  底书“大清康熙年制”款识。
  小口,略侈,短颈溜肩,半圆形腹,浅圈足,腹部暗刻三团螭龙暗纹,器内、器底施白釉,外部器身则于娇艳的红色中隐现点点绿斑。
  尊的肩腹过渡自然,浑然一体,不见仿品的生硬感。口部小巧,比例合适,口部外翻如唇口。口部留白,这是出于红白对比装饰的考虑,通常称之为灯草边。釉色为豇豆红典型色,红色匀和晶莹,当中还羼合点点绿苔,正所谓“满身苔点泛于桃花春浪间”。器腹隐隐约约能见龙纹暗刻花,因釉色均匀,显示出来的效果也一致,没有出现突兀状。放大镜下能见气泡稀疏,通透自然。底足露胎洁净细腻,略见一丝火石红。底釉白中泛青。楷书款中锋运笔,笔痕清晰,虽书写稍欠工整,但显示了康熙款式的一种特点。
  【相关资料】:
  豇豆红,是一种似豇豆颜色的红釉品种,又有美人醉(霁)、桃花片、娃娃脸等名称,出现于清康熙晚期,后亦为康熙红釉中最名贵的品种,而且这一品种通常仅限于太白尊、菊瓣瓶、柳叶瓶、莱菔尊、凸蟠螭瓶、印泥盒、镗锣洗、苹果尊等八种造型。在民国出版的《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中所列出的三种“为世所宝”的康熙单彩釉作品中,就有所谓的“美人霁”,当时对它的评论标准是:“美人霁佳处在于淡红中显鲜红色与茶褐色之点背光则显绿色。”《饮流斋说瓷》中亦将其“可贵”之处定义为:“莹润无比居若鲜右暗之间妙在难以形容也”。实际上美人霁(或称豇豆红)与其他霁红作品一样也是以含铜釉料作呈色剂,它的那些“可贵”的效果来源于烧造时对氧气的控制不力,正如开片瓷器来源于烧造过程的缺陷,由于氧气的过量造成的绿斑反而成为一种偶然的美丽釉色。
  豇豆红一般施于小型器物之上,以文房用具为主,少有中型盘和碗杯,绝无大件器。由于豇豆戏釉器烧制难度大,又专限于供宫迁御用,所以流传下来的极为稀少而珍贵,且其中大部分早年已流散到国外,收藏在各国著名的博物馆中。日常所见到的,多数为清末光绪及民国时的仿品。

为您推荐

康熙字典②

[康熙字典的编撰]  《康熙字典》,是、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

康熙玉如意②

  【名称】:康熙玉如意   【类别】:玉器   【年代】:清康熙年间   【出土地点或文物原属】:原属珍品   【文物现状】:   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曾在巴黎拍卖会上被拍卖,现收藏于美国纽约   ..

清康熙白玻璃水丞②

  【名称】清康熙白玻璃水丞   【类别】器皿   【年代】清代年间   【文物原属】宫廷御用,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 现藏   【简介】   通高:7cm,口径:2.8cm。   水丞由透明白玻璃吹制而成,圆形平底,..

清康熙掐丝珐琅冰梅纹五供一组双环炉②

清康熙掐丝珐琅冰梅纹五供一组烛台一对②

  【名称】清康熙掐丝珐琅冰梅纹五供一组烛台一对   【类别】   【年代】清代时期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   【简介】   高:7.6cm,口径:7.5cm,足径:8.0cm。   全器为浅蓝地掐丝康熙..

清康熙画珐琅山水花卉杯、盘②

  【名称】清康熙画珐琅山水花卉杯、盘   【类别】   【年代】清代时期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   【简介】   高:3.1公分,长:10.5公分,宽:8.0公分。   盘:铜胎,六瓣式折沿,斜壁平底,中央..

清康熙画珐琅紫地花卉碗②

  【名称】清康熙画珐琅紫地花卉碗   【类别】   【年代】清代时期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   【简介】   高:4.0公分,口径:12.4公分。   铜胎,侈口垂腹碗。碗内仅施白色底釉,看见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