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
刘晓燕在深圳放飞梦想的女人
农民工代表刘晓燕的简要事迹
刘晓燕,女,1970年9月出生,江西鹰潭人,硕士学位。1992年,22岁的刘晓燕从老家江西鹰潭只身南下,在一家电子厂打工,月薪900元;2003年,晓燕一手创立的深圳奔霓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已成为中国职业装50强知名企业;今天,晓燕正在为做强做大自己的品牌奔霓诗而不断努力。她走的是一条做强做大中国民族企业的必走之路,她说:这条路走起来不容易,但走出去,海阔天空。
刘晓燕是一个有梦想,有激情,感情细腻的女性,这一点,从她优雅的谈吐和梦幻般的眼神中一望而知。但她的强大的行动力和对于梦想的坚强信念,记者却是在了解过她的创业故事后,方才有所领悟。梦想和强大的行动力,正是这二者的完美结合,在深圳的土地上演绎了晓燕成功放飞梦想的故事。
一首歌一个梦
我当时是因为一首歌而来深圳的。刘晓燕笑着说,那首歌叫《夜色阑珊》,是描写深圳的,我至今仍记得里面的一句歌词深圳的夜色多么美好。1992年,中专毕业的刘晓燕南下深圳,当时我怀揣着100元钱,还有一颗躁动的心。在龙华的一家电子厂,刘晓燕找到了自己在深圳的第一份工作:做品质管理员。她每个月的工资是900元,她只花100元,剩余的800元全部存起来,那时几乎每天都待在工厂,也不出去玩,也没有朋友。有同事不理解,问她为什么?刘晓燕回答说:因为我心中有梦想,我没有家世没有背景,要想成功,唯有靠自己的勤俭和努力。
为当老板不惜“自虐”
晓燕喜欢写诗、写散文,喜欢做梦,早从16岁开始,她的零用钱差不多都来自全国各地寄来的稿费了。1992年晓燕揣着满脑子的梦想,不管不顾就到了深圳。当时就是想出来闯闯,一门心思想自己创业,做老板,至于该做什么,自己也不知道。晓燕到深圳时,是8月份,正在刮台风,满天风雨,满地落叶,口袋里也只剩下100元钱了。但很奇怪,这样的情景并没有令感性的她感到失落。当时只是举着自己发表的作品,没什么目标地四处打听就业机会,没钱买饮料,只好啃着2毛钱的速食面填肚子。望着深南路林立的楼房、绚烂的夜色,我没有理由地相信自己肯定会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员,会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子。晓燕所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东莞一间毛纺厂做流水线的半成品检验,一个月后她重又杀回深圳,在大浪一家电子厂做经理助理,其间连加班费每个月工资900元,但她坚持每个月一定要存800元。每个月只花100元钱,肯定不够用,不敢与同事出去吃饭,不去逛街,也没什么朋友,在外人看来近乎自虐,但我都觉得无所谓,因为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要尽快存多点钱,自己创业。经过一年多的积累,晓燕有了第一笔存款:15000元。靠着这15000元的积蓄,1994年4月,7台缝纫机、8名工人,在大浪一间三房一厅的民房里,以一个小制衣作坊为起点,晓燕的梦想开始放飞。如此低的门槛,一个全新的行业,困难可想而知。总共才15000元,买缝纫机就花掉10000元,手上仅有的那点钱不知该用来发工资还是用来买材料,眼看出货的时间就要到了,很多技术骨干却甩手不干,我就拎着几大包礼品,在一片农民房里挨个找,没有电话和手机,也不清楚他们住在哪一门哪一户,就挨家挨户地找,总算找回几名师傅,好不容易把手上的订单完成了。为了拉订单,早在奔霓实业公司成立前一个月,晓燕就开始写信,投往平时在大巴上看到的、在黄页上找到的,总之所有能想得到地址的公司,希望为这些公司做制服,有的就自己上门去找。那时的龙华到处修路,四处黄土飞扬,还记得一次拜访客户,我骑自行车1个多小时后到了客人的厂门口,看我满身满头的黄土,保安同情地提醒我说,你要不要梳一下头发再进去。
每搬一次家就离梦想更近一步
晓燕的第一个订单来自原来打工的电子厂的一个邻居,一天晓燕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这家公司的老总,希望帮对方做制服,没想对方一口答应,2000多件制服,换来3万多元的销售额。这首个订单成就了晓燕支付的第一笔工资,也是令晓燕至为感激的一份订单。在10多年的创业历程中,虽然我一直在龙华大浪附近转悠,但工厂规模却越来越大,每每订单多得装不下了我就搬到一个更大的地方去发展。平均每两年搬一次家,每搬一次家,就感觉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对于每一次搬家,晓燕都印象深刻,就像一蹒跚学步的孩子,每迈出一步都充满了欣喜与感恩。
最初是在一个三房两厅的农民房里面,既是工厂,又是仓库,还是员工宿舍;直至1995年,晓燕还主要是承接一些大厂外包的小订单,以及帮一些企业做制服,但因为订单多起来了,就搬到一个两层楼的房子里,下面的店面做车间,上面做仓库和办公;到1996年,奔霓公司开始直接承接贸易商的订单来做,工厂也搬到了一处500平方米大小的标准厂房里...2002年,晓燕开始买地置业,建起了自己的厂房、宿舍和办公室;如今,晓燕忙碌在位于大浪的深圳品牌服装产业集聚基地奔霓用地的规划和筹建中,这个生产型厂区建成后,将可让晓燕和她的奔霓实业大展拳脚。
自主品牌之路越走越宽
一路走来,几多艰辛。然而,仅仅做一个加工厂,做得多大都无非是为他人作嫁衣,晓燕真正的梦想是:让奔霓诗成为一个响当当的服装品牌,让大家都喜欢、都穿上我们设计的服装。2002年始,晓燕开创了自己的品牌:奔霓诗。在很短的时间内,近百家奔霓诗品牌服装专卖店(专柜)在省内外全面铺开,产品简约时尚。公司先后设计生产了高科技的抗静电防尘工作服,耐高温透气工作服,易灭菌医用包装套、高支棉抗皱衬衫、男女西装、职业男女时装等系列产品,获得客户和消费一致肯定与好评,2003年还被评为中国职业装50强知名企业。如今,奔霓诗年产服装量已达60万件,员工也发展到了200多名。然而,相对于做加工和制服而言,做自主品牌是一条更为艰辛的创业之路。2005年,晓燕的自主品牌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一下子停掉了加工的业务,全面转型做自主品牌,摊子铺得太大,转型太急,现金流跟不上。几乎无米下锅的窘境,让这个10多年来一路狂奔的追梦人不得不放缓了自己的脚步,也陷入了深深的反省:
那段时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工人们都沉沉睡去了,我常常会一个人在车间里发呆,问自己还能看见明天的太阳吗?那段时间,我暂时停了下来,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来清理库存、整理思路,然后重新上路。如今,晓燕把主要精力放在做自主品牌的同时,也没有放弃做加工及制服业务,她的想法是以加工利润支撑自主品牌发展,可能会走得慢一点,但会更加稳健。
与公司共同成长
和许多创业的人一样,创业的路充满艰辛。最大的困难,一个是资金,另一个就是人才。有一次,工厂新请来的几名技术工人突然甩手不干了,眼看出货的时间就要到了,刘晓燕只好拎着几大包礼品,在一片农民房里穿梭,那时候又没有电话和手机,只知道他们大概住在哪一片,也不清楚在哪一户,我一晚上挨家挨户地找,找了几小时。如今说起这些事,刘晓燕脸上露出淡定的微笑。如今,昔日的小作坊发展成了有着自主品牌的服装公司,昔日的打工妹也成长为管理着200多员工的女老板。虽然经过了很多的坎,但每一次刘晓燕都挺过来了,她也与公司一起成长、成熟。她说:这一切都得益于深圳给了我一个开放、包容和平等的平台,这里有完整的产业链,有需求,有我发挥的空间。否则,即使有梦想,但没有需求,没有空间,也无法圆自己的梦。用稳健这个词来形容晓燕这些年来的变化,再合适不过了。10多年的创业之路,其间经历了很多的坎,但每一次刘晓燕都挺过来了,这个过程中,她与深圳一起成长、成熟。
二、作家
刘晓燕 Liu Xiaoyan(1958~ ),女。辽宁黑山人。随父母到过新彊哈密、广东南雄、平远等地生活、读书。1980年中专毕业后在医院、血站、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工作。1988始在省级报刊发表习作。有作品在《诗刊》《华厦诗报》《作品》《南方日报》《澳门日报》《中国煤炭报》等刊物上发表。散文《西游漫记》、《走近韶石》获韶关市1993年及2002年旅游文学征文一等奖。著有诗集《爱在深秋》。三、豫剧演员【题像】
刘晓燕 1966年生于河南省永城市,国家一级演员、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85年毕业于河南平顶山市戏曲学校,现任平顶山市豫剧团副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平顶山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平顶山市青联委员、平顶山市政协委员、河南声第九届政协委员、平顶山市第三届十大女杰。从事戏曲专业以来,刻苦钻研业务,主攻花旦、青衣。先后主演了十多部大型古装戏和现代戏,塑造了众多不同时代,性格各异、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深受观众的喜爱。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她博采种长,兼容求新,融会贯通,逐步形成了表演神情兼备、唱腔穿石袭石、以情唱声、以声绘情、寓情于声的独特风格。如:《春江月》、《长孙皇后》、〈洛阳桥〉、〈疯哑怨〉、〈穆桂英下山〉、〈任长霞〉、刀劈杨番〉、〈月亮河〉、〈生儿子大奖赛〉、〈柜中缘〉、〈卖水〉等。1999年中国电影总公司拍摄的戏曲片〈同根异果〉中担任女一号孙淑云。
1992年荣获全国卡拉OK大赛一等奖;1996年荣获全国现代戏交流演出由文化部颁发的表演奖;1999年荣获河南省首届青年演员折子戏大赛表演一等奖;2002年荣获河南省第九届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2002年荣获河南省首届黄河戏剧奖;2003年荣获中国第七届映山红戏剧节优秀表演一等奖;2004年荣获河南省第二届黄河戏剧奖;2005年荣获河南省第十届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
2003年有幸拜在京剧表演艺术家的门下,成为荀派弟子,虚心学习荀派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