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菲兹②
Hāfez,Shamsoddin Mohammad
波斯诗人 。名字的含义为熟背古兰经的人 。父亲是伊斯法罕的商人,后全家移居设拉子。幼年丧父后生活困苦,一面谋生一面求学,对神学和阿拉伯文学尤感兴趣。少年时即开始写诗。20岁时在抒情诗和劝诫诗方面崭露头角,受到世人注目。巴格达宫廷曾邀请他进宫赋诗,遭到拒绝。1387年,征伐波斯的帖木耳占领设拉子时,他已沦为托钵僧,两年后去世,安葬在设拉子郊外的莫萨拉附近,今已修建成哈菲兹陵园。
作品主要有抒情诗、颂诗、短诗、鲁拜诗(四行诗)。最能代表其文学成就的是近500首嘎扎勒。这是波斯古典诗歌中的抒情诗体,形式较为自由,一般由7~12 个对句组成,多则可达20余个对句,只用一个韵脚,通常要在最后一个对句中点出主题,并出现诗人的名字。哈菲兹的抒情诗继承并发展了这种诗歌传统,没有标题,也不大注意情节是否连贯,注重抒发主观的感受和描写客观景物,抒情中不乏哲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中歌唱现世幸福,赞美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揭露和嘲讽了社会虚伪与宗教偏见,表现了对社会道德沉沦的不满和追求自由的激情。在许多颂酒抒情诗中,流露出他放歌痛饮的豪放以及洁身自好,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尚精神。在大胆讴歌纯洁爱情的抒情诗中,充分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爱情、渴望个性解放的心理。在咏叹春天、鲜花,呼唤自由、公正的抒情诗中,洋溢着对美好新生活的企盼之情,以及关注下层人民命运的深情。这些诗歌珍品在艺术和内容上都堪称是波斯抒情诗的巅峰之作。
哈菲兹的诗歌以手抄本和民间艺人吟唱的方式,广为流传。其诗集于1791年首次出版,从18世纪起,又相继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恩格斯和歌德都对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赏。1981年,中国出版了邢秉顺译的《哈菲兹抒情诗选》。
姓名:哈菲兹(Hashim Hafiz)
性别:男
国籍:马来西亚
生日:1982.9.13
身高:1.86米
体重:公斤
项目:羽毛球
哈菲兹球风稳健,攻防兼备,作风顽强。身材和打法都颇具九十年代马来西亚头号球手拉希德-西德克的影子。从目前的状况看,这位新秀将对中国男单选手构成威胁,他与中国队的同龄人林丹和鲍春来同样都有着很大发展空间,将是未来几年世界羽坛的风云人物。
哈菲兹在2002年5月的汤杯半决赛中战胜中国的鲍春来,为马来西亚队拿到了入围决赛的最关键一分;2003年哈菲兹又夺得全英羽毛球赛男单冠军,这是马来西亚在37年的漫长等待后再次梦圆全英男单,一时间被马来西亚民众视为民族英雄。
2003年全英公开赛男单冠军,泰国公开赛男单四强;
2002年亚锦赛、亚运会男单八强,英联邦运动会男单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