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辞联,是指辞赋创作,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对联体式,是多元文化的体现,是当代对联的特例。其以桐城文派学说,为理论基础。从章法上创造了对联与辞赋最完美的集合,联居赋中,辞出联韵,可谓完美无缝。于是,依据《周易》阳刚阴柔学说,运用哲学“”之思想,在创造辞赋新境的同时,也创造了一种新的格式---桐城辞联。
(1)吸收了辞赋之祖《》里丰富的养分---抒情诗形式特点,使辞赋联句更具有可读性,内容更活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六一诗话》引梅尧臣语)。
(2)引入春秋诸子语言之精炼,注重对偶排比。《·表记》云:情欲信,辞欲巧;《》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味在酸之外”(《与李生论诗书》)。
(3)从前人著作汲取精华,而形成一种新的联体。适当忽略文彩,语言讲究对称美。故,当代桐城赋派的大赋小赋中整齐对称的句式较多。建安时代,曹丕《典论论文》提出“清气”“浊气”,就是对称之美。
(4)突破唐的《滕王阁序》对仗、四六骈式(一唱三叹、抑扬顿挫),融合韩欧笔法,拓新辞赋联句意境。“境生于象外”(刘禹锡《董氏武陵集纪》);“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司空图《与极浦书》)。
(5)以联传赋神,以赋达联意,联如诗、赋如画。联之神似,隐含于赋之形似;赋之神似衬于联之形似。二者相得益彰。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桐城辞联,其创作方法侧重言与意,民族传统特点厚重,重在言外之意,“文外之重旨”(刘勰《·隐秀》篇),把美的本质美的关系紧密结合起来,刚柔相济。桐城派说:“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如金馁铁;其于人也,如冯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如珠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饿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桐城辞联,最大贡献在于突破了对联单一美现象,而从生活与辞赋的关系创造对联之美。把辞赋之美转化为对联关系之美,摈弃了对联关系之抽象笼统,突出了辞赋对联之美。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