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龙舟节是苗家村寨举行的一项节日活动。每个村寨都专门制作了一两只龙船,停放于盖瓦的长廊形船棚内,等到节期下水划赛。
苗族人民的龙舟节历史悠久。清乾隆徐家翰著的《苗疆闻见录》记载说:'苗民好斗龙舟,岁以五月二十日为端节,竞渡于清水江宽深水处。其舟以大整木刳成五六丈,前安龙头,后置凤尾,中能容20多人。短挠激水,行走如飞。'
由来
关于苗家龙舟节的由来,在黔东南流传着两个民间传说。有一传说,说代天降雨的龙王有一次行错了雨步,下雨时间违反天意。天公大怒,令雷公把龙王劈成数段抛入江中。从此天大旱,苗民即造龙船沿清水江划渡,象征被雷公劈死的龙王复活了,又按常规降雨人间。这是一种赛龙舟求雨的古老风俗。另有一传说,说有父子2人在江中打鱼,儿子被龙王抓去当了枕头,父亲一怒之下放火烧龙宫,将龙砍成几段,浮尸江中。大家检龙肉分吃。但吃了肉后九天九夜天全黑,不分白昼黑夜。有一天,一位妇女带小孩到江边洗衣,孩子用棒槌拍打江水,并不停地念着模仿击鼓的'咚咚'声,不久天就亮了。以后,这条江附近的苗民都过龙舟节,敲着鼓点子赛龙船。
关于龙舟节,苗族人民传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在遥远的过去。江河边住着一个名叫保的苗家渔民,他有一独子名叫九保。一天,他带着独子下河打鱼,突然阴霆遮天,狂风大作,江河巨浪拍天,从深潭中跃出一条恶龙把九保拖进龙洞,保悲痛万分,于是潜水人洞寻找。见龙已把他儿子杀死,并把尸体当作枕头酣然入睡了。保愤怒已极,决心为子报仇。他上岸拿了火镰,火草再次潜入龙洞,趁恶龙酣睡时放火将龙烧死。龙洞的烟雾弥漫整个地区。此时,大雨滂浓,一连九天九夜天昏地暗,大家很是发愁。当时有一个妇女带着孩子摸黑到江边濯衣。天真的孩子将她妈妈的捶衣棒在水里划上划下地嬉戏着,嘴里念叨着:''咚咚多!咚咚多!'谁知他这一喊,天上顿时云消雾散。东方万道霞光,一轮鲜红的太阳高高地升起来了,大家高兴得欢呼省跃。随后,人们看到被烧死的恶龙飘浮在水面,便先后赶到江边分龙肉。胜秉寨最早发现,分得龙头(也有说龙头先分给不畏龙威、杀死恶龙的保),施洞去晚一步,分到了龙尾,杨家寨也去得较晚,只分得龙肠子。因此,杨家寨的龙舟均涂以深绿色,算是青龙。当人们把龙肉分走之后,那恶龙便托梦对大家说:'我丧了老人的独子、我已赔了生命。但愿你们老少行好,用杉树仿照我身躯,在清水江、小江河一带划上几天,就象我活着时一样在江河嬉游,我就能兴云作雨,保你们五谷丰登。'这个梦传开后,人们议论纷纷,都说龙被降服了,仿它制作来划,能得雨水,保住丰收,二者得兼有何不可?起初,他们做几只船试划,果然遇有大雨,于是各寨都做起龙船来了。人们商定在农历五月初五初六''。这时正值农事大咫忙季节,妨碍生产,于是各寨又互相协商,除胜平、平挑按五月初五划船外,平寨改为农历五月二十四日,塘龙二十五,榕山十六,施洞定为'分龙'的二十六日。后来,龙舟节活动便按这样次序传世于今。
共同的地域,是一个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并发生内部联系的空间条件。我国许多民族传统文化体育活动,就是在共同地域内形成与发展的。我国自古有谚云:'南人善舟,北人善马',就是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地域性的生动概括。我国北方自古以来是游牧民族的栖居之地,游牧生活养成了他们善于骑马的习性,形成了刁羊赛马的民族体育活动,而南方民族多靠水而居,舟船是他们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劳动生产中逐渐形成赛龙舟的体育活动,形成独特的'龙舟文化'。如台江、施秉的苗族人民长期生活的清水江畔,生活中的部分来源是依靠清水江,便产生了对清水江的信仰。每年端阳前后均举行盛大的龙舟竞渡活动。贵州省各地的龙舟竞渡活动遍及城乡,并出现凭吊屈原与祭苗族祖先两个流派。
历史
苗族龙舟竞渡具有悠久的历史,明(嘉靖)《贵州通志》卷三'风俗'记载:'镇远府端阳竞渡。府临河水,舟楫便利,居人先期造龙船,绘画首尾,集众搬演居戏。以箬裹米为粽,弃水中。拽船争先得渡者,是岁做事俱利焉'。清(乾隆)《镇远府志》卷九'风俗':'重安江由秉入清江。苗人于五月二十五日亦作龙舟戏,形制诡异以大树控槽为舟,两树并合而成。舟极长,约四、五丈,可载三、四十人。皆站立划浆,险极。是日男女极其粉饰,女人富者盛装锦衣,项圈、大耳环,与男子好看者答话,唱歌酬和,已而同语,语至深处,即由此定婚,甚至有时背去者'。清(同治)徐家翰《苗疆闻见录》:'(苗人)好斗龙舟,风以五月二十日为端节,竞渡于清江宽深之处。其舟以大整木刳成,长五、六丈,前安龙头,后置凤尾,中能容二、三十人。短桡激水,行走如飞。'
龙舟
苗族龙舟长二十余米,宽一米。它由三根形直完整的杉树,挖成槽形捆绑而成。中间一根长二十三米为母船,两侧每根各长为十长米为子般。龙头、龙颈由一根二米长的水柳木雕刻而成,上涂金、银、红、绿、白各色,犹如麟片熠熠耀眼,一对龙眼炯炯有神,弯弯的比角,昂首向天,可谓神彩奕奕,栩栩如生。划龙舟由鼓头、锣手和手手组成。鼓头是龙舟上的指挥,是全寨推选出来最有威望的人。一个十来风的孩子担任打锣手,水手共三十八名,由寨子里剽悍青年担任。比赛中水手每人手持一支一手掌宽,约一米五长的扁担形木浆。身披蓑衣,头载斗笠,以示祈雨。比赛场面十分激烈,使人振奋,使人向上,的确是一项赛体力、比技术、比智慧、练勇敢、保团结的体育活动。是苗族民间体育活动中较为引人瞩目的一类,同时也深得各族人民的表睐。从该项活动的观赏价值来看,它展示了早期苗族人民持朴的信仰,同时,追叙了苗族人民早期文明传统文化发展的历程。再现了当时苗族人民的智慧与力量的勇敢意识和团结历进的精神。
农历五月,汉族的端午节有龙舟竞渡的习俗。居住在贵州的苗族也有在农历五月过龙舟节竞渡龙舟的风俗。汉族的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而苗族的龙舟节却在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共四天。龙舟节苗语叫'咋瓮'(意即划龙船),又名'娄瓮'(意即吃龙肉)。龙舟节一般在清水江上举行,清水江穿过凯里又名龙头江,每年农历五月,居住于此的苗族人民都要在这里欢渡龙舟节。
苗族的龙船用杉木制成,分母船和两侧子船三部分,母船的船中心前后共六舱,中四舱装载着龙舟节期间亲友馈赠的猪、羊、鹅和竞渡水手食品,两侧子船则为水手划桨之地。苗族划龙船是站立着划桨的,不同于汉族的坐着划桨。
龙头雕刻精美,宛似牛角的龙角上,通常写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吉祥语。平时,龙船放在专放船体用的'龙船硼'内。有的'龙船棚'还写满楹联,如:'龙船千古事,忠孝一生兴,典祀千年重,锦延百事传,江山千古意,时序百年兴'等等。横批则多为'民众团聚'、'万宝来朝'。待龙舟节前,村民举行过隆重的祭祀龙船的仪式后,方抬下龙船,放入清水江练习和比赛。
参加龙舟竞渡的苗民,每船水手多达三四十名,由头面人物当'龙船头',这里指船上的鼓手,全船水手听从鼓手指挥,按鼓声节奏挥桨竞渡。又由一小男孩扮女装头戴苗家女银饰敲锣。由最懂水性的掌舵当艄公,由气力好的壮汉站在船头撑篙。还有专人负责在开赛时、离寨时、归寨时在船上放土炮。更有能书会算的'文化人'在船上专记下三亲六戚所送礼品。在节日期间,水手每天三餐享用的酒肉,皆由村民及沿江各村寨的亲友所赠。龙舟节结束后,还需享受一鹅或一鸭。水手的挑选很严格,若家中有妇女生小孩的均不得当水手。
各村寨在龙舟节结束时,必须挑全村最肥大的猪,宰后请全寨聚餐一次,以酬谢全村对龙舟节的支持。
中国各地的赛龙舟
1、江浙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
2、福建
泉州端午节赛龙舟的活动与其他地方差不多,惟独惠安崇武较为特殊。早年崇武在端午节也有赛龙舟,但与外地有所不同,主要是于台风季节即将到来之前在海上举行的祝神驱魔活动。据传后来因某一年失事,就不再在海上赛龙舟,而改在陆上游龙舟,游行时要唱《阿螺歌》,其歌词大意是请求神灵消灾灭祸,但近百年已没再举行。由此看来,崇武的赛龙舟、游龙舟和'采莲'习俗一样,都是民间信仰中龙崇拜的一种形式,即要借龙王之神威,避恶消灾保平安。
3、苗族
苗族的赛龙舟是在每年5月24日至27日的'龙船节'举行,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船长约20米,宽1米,由三根直而粗的杉树挖成槽形,捆绑而成,中间是母船,两边为子船,每艘船上有38名水手,有一长者任鼓头,一名男扮女装的小孩任鼓手。比赛时,炮声响处,各水手即按锣鼓节拍划桨前进。
4、傣族
是每年傣历6、7月(清明节后十日左右)'泼水节'举行,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每船有600名水手,4名舵手和4名引道手。比赛时,由一人敲锣指挥,水手按锣声节奏划桨前进。也有女子参与此项活动。
5、台湾、香港地区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习俗
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为苗家龙舟节的正日,而早在五月十八九日,就得将龙船洗刷一新。至二十二、二十三两天,将母船于船系为一体并安上龙头。二十四日隆重举行开划仪式,在河边或缓口有龙神之位的井边、沟边,置方桌一张,桌脚要绑上去掉树叶和树皮的树枝,绑雨伞一把,绑红布、纸钱和一把青草。桌上供米一升,去毛白公鸡一只,以扫邪敬神。过去过龙舟节的头一天,要请巫师念经,现在这里巫术礼仪大多从简。但巫术规矩不停,如龙船在划渡中不得半途停顿或休息,须一鼓作气划至终点。待龙船调头后,掌舵者分给水手每人一束青草用以驱邪,合一齐投入江中。
龙舟节期间,清水江两岸人山人海,除竞船外,还有踩鼓、吹笙等民俗活动,这期间更是男女青年游方对唱、谈情说爱的佳节。
划龙舟的村寨,一般一寨一只龙舟,两百户以上的多是两只或三只。放龙舟的房子形长廓,称'龙舟棚'。棚为一排七间八柱式木结构,上有瓦面屋顶,依山而建。全长约25.6米,宽2.7米,高为3.24米。经过实地测量十三个寨子的'龙舟棚',长短高矮几乎相等。
推选鼓主:以一个寨或一个氏族为单位,第届(即每年)推选一个鼓主。苗语称为'嘎纽',即鼓主之意,俗称为'鼓头'。'纽'是鼓的意思,本来,划龙舟时龙舟应该是主要的,鼓是次要的。但不以龙舟来称呼当年的主办者,而以鼓来作称呼,这可能是划龙舟和'祖鼓祭'(也称'鼓社祭',系苗族人一种以鼓为主要祭品、祭乐的祭祖仪式)有关。或者它起源于'祖鼓祭'主持者兼办,因而才沿用'鼓主'这名称。
'鼓头'是由其共有一只龙舟的住户家里主人轮流担任的。每年龙舟节刚过,'鼓头'杀猪请寨子上的人吃酒的时候,大家都要决定来年'鼓头'的人选。新'鼓头'推选出来之后前一任'鼓头'便要将鼓和龙头送到他家里。有的寨子上住着一个大姓的,就由其大姓中分房轮流担任,轮到某房,即由该房按还在世的长辈轮流担。如老一辈人放弃,才由一辈来轮流承担。轮到的时候。一般不愿放弃,因为寨子里家户不少,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轮到一次,一生中轮到两次的算是幸运了。也有终身没有轮到的。值得注意的是'祖鼓祭'的主持人也是如此产生的。当'鼓头'是极为荣耀的事。当'鼓头'的条件是从各方面决定的,诸如系一方一地的头面人物,或者亲戚朋友众多,自己的家底厚或是德高望重的老年人。至于儿子多的人,也有可能当选,因为亲友多。而最容易当选的,为姑娘多并且多已出嫁的人家(这也许是舅权习俗在节日中的一种反映)。因当了龙舟'鼓头'之后,这只龙舟每到一地亲友们来送礼物,这便可以炫耀一下'鼓头'的人缘关系,可以获得好名誉,可以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对儿女的婚姻前程也有禅益。再则,接受大批礼物,如果处理得当,还会使家中更加富裕。故当'鼓头'时除了考虑自己的家底,更须考虑亲友的多寡,二者缺一不可。如轮流到家境较差的人家,他不愿放弃时,家族也乐意在经济和饮食上给予帮助。因感亲友太少,收礼不多,有失体面而不愿承担的,就不勉强,而另举他人。
当上'鼓头'的人会置备糖果点心,外出通知三亲六戚,新老朋友,叫做'透风'。言外之意,即明年我家当'鼓头'了,希望得到你们的帮助,以便让我把龙船划得体体面面的。受礼者(没有外出通知习俗的村子的亲友,通过其它渠道得知明年自己有亲戚当了'鼓头'的),也开始作隔年送礼的准备。届时,亲友们都将备办的礼物直接送到江边上等待、称'接龙'。送的礼物主要是家畜或家禽,其次是鞭炮和一条长约一丈的红绸缎。女婿的礼物最少是一条猪,而女婿的直系亲或房族,礼物也不能少于一只羊,一般的要送鹅或鸭。过去,苗寨中当权人物当'鼓头'时,他的亲友也有以牛、马作为礼物赠送的。
送礼的仪程是这样的,龙舟划进了寨子口,先要放三铳。岸上的送礼人看到是自己的亲友船来了,便迅速将礼物抬送到河滩边,待龙舟在岸边停稳,送礼人手中的一串鞭炮即炸响,然后在龙头的角上系上红缎,接着斟上一杯酒先敬'鼓头'又依次向所有龙舟上的人敬上一杯,然后才把礼物送到龙舟上面去。
'鼓头'这一天可以得到很多礼物,但开支也是很大的,除了招待所有参加划船的人三餐饭食酒菜外,在划船结束后,他还得杀猪备酒。招待寨子上的人与客人。当亲友回去时,送的礼物是猪羊,则回赠鸡鸭。如果送来的礼物是鸡、鸭就不必回赠了。礼尚往来。以后轮到送礼的亲友当'鼓头',必须按原来他送来的礼物加倍送去。
从前,一个村寨上有专一的田土、山林、稻谷或金钱作为龙舟节的基金来源,称之为'众田','众山'或'众谷'。田和山林以每年的收益作龙舟节的费用。后来这一方法逐渐消失。
当今的'鼓头'不再是用轮流方法产生的,而改用推选的方法选出'鼓头'。
规则
1、航道
'根据河道条件,设男女400米,500米,600米,800米,1000米(可按当地条件变更距离)直道竞赛。
'比赛应设在静水水域,航道是直的,起航线与终点线必须平行并与航道线垂直。
'根据参赛队数及场地条件,设2或4,6,8条航道,每条航道宽度可按9m,11m,13.5m布置。
'航道最浅处水深不得少于2.50m,航道内不得有水草、暗礁和木桩,航道外5m内应无障碍物。
2、器材
'按各地传统龙舟式样规格制造,制作材料不限。
'舵桨及划桨规格按各地传统要求制作。
3、龙舟附属装置
'传统龙舟可按各习惯制作龙头和龙尾,并备有锣、锣架、鼓和鼓架等,另可带水标二个,预备划桨若干个。
4、队员
'队员必须身体健康,会游泳,熟悉水性。
'龙舟参赛队员为25人。
'每队设队长一名(运动员兼),比寒时必须佩戴标志。
'每队登舟比赛队员为23人,包括:舵手、锣手、鼓手各1人,划手20人。
'每队替补队员2人。替换时需经裁判员验明资格,并于检录登舟前替换完毕,登舟后不得替换。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