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日是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晦日即'初晦',受到古人的重视。
南朝梁的《荆楚岁时记》记载:'元旦至于月晦,并为酣(p')聚饮食。士女泛舟,或临水宴乐。'看来划船或到水边宴乐是正月的习俗。北朝也有此俗,魏齐时代的卢元明、魏收分别有诗《晦日泛舟应诏》,描写了春游的情景。可知当时泛舟是君臣一起进行的活动,大臣还要赋诗祝贺,而且泛舟更明确是在晦日进行。实际上,到水边不仅仅是宴乐,隋朝杜台卿《玉烛宝典》说,正月初一到月底,人们都做些菜肴聚饮,泛舟游玩。士女都到水边洗裙子,倒点酒在水边,用来解除灾厄。说明人们在水边还有祓禊的活动。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活动在隋代进一步集中在晦日进行。杜公瞻注解《玉烛宝典》正月祓禊说,当今之世,人们'唯晦日'到河边消灾解厄,妇女有的还去洗裙子。
唐代的晦日已成为重要节日。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九月诏说:'今方隅无事、烝庶小康,其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三节日,宜任文武官僚选胜地追赏为乐。'(《旧唐书'德宗纪下》)把正月晦日作春游的节日提倡,德宗向官员赐钱,并'永为常式'。
唐人重视晦日,有大量诗歌描写它。《晦日高文学置酒外事》的组诗中,诗人郎余令有'三春休晦节,九谷泛年华';解琬有'欢娱屡晦节,酩酊来还家';宋之问的《桂州陪王都督晦日宴逍遥楼》有'晦节高楼望,山川一半春';岑参的《晦日陪侍御泛舟北池得寒字》有'春池满复宽,晦节耐邀欢'等诗句,讴歌春游、泛舟、聚欢的情形。
唐代晦日仍有祓禊活动。沈俭期《晦日浐水侍宴应制》诗说:'素浐接宸居,青门盛祓除。'讲长安东门外浐水边的祓除活动。张说《晦日》诗有'晦日嫌春浅,江浦看湔(jiān)衣';严维的《晦日宴游》有'晦日湔裾俗,春楼置酒时'的诗句,反映了水中洗裙的习俗。
唐代还具有祓除意义的陆上晦日送穷活动。这在唐诗中也有所反映,李郢《正月晦日书事》有'盐米妻儿夜送穷'之句。杜甫《晦日寻崔戢李封》中的'引客看扫除',也是描写'送穷'。特别是姚合有专门歌咏送穷的诗歌《晦日送穷》,他说:'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沥酒当是送穷的习俗。'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表明送穷活动非常流行。
此外,文学家韩愈还著有《送穷文》,开篇说:'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qiǔ)与糇(zhāng)牛系轭下,引帆上樯。三揖穷鬼而告之曰虽然此篇系自嘲穷困不达的文字,但所说的'穷鬼'是有民俗基础的。唐代文学家李邕《金谷园记》说:'高阳氏子瘦约,好衣敝食糜。人作新衣与之,即裂破,以火烧穿着之,宫中号曰穷子。正月晦日巷死。今人作糜,弃破衣,是日祀于巷,曰送穷鬼。'(北京大学钞本《荆楚岁时记》,转引自刘桂秋《唐代的'送穷习俗'》,载《文史知识》1988年第12期,又韩鄂《岁华纪丽》引文有异)可见传说穷鬼是颛顼(zhuānxū)(高阳氏)之子,喜欢穿破衣服,喝稀粥。由于为他送葬,留下了'送穷'之名,习俗是作糜、弃破衣、祀于巷。韩愈在文中说他要送的是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五鬼,非《金谷园记》所说穷鬼。其数为五,不知是否有民俗基础,而这五种类型是他的发明。
宋代送穷还有在正月其他时间进行的。一是在初六,北宋《岁时杂记》载:'人日前一日扫聚粪帚,人未行时,以煎饼七枚覆其上,弃之通衢,以送穷。'(《岁时广记》引)这个送穷之俗,实为迎人日举行。二是二十九日,《图经》记载,安徽'池阳风俗,以正月二十九日为穷九日,扫除屋室尘秽,投之水中,谓之送穷'(《岁时广记》引)。此《图经》,中村乔推测是宋苏颂的《图经本草》。此俗后世也称作'窈(yǎo)九',明谢肇涮《五杂俎》卷二说:'闽中以正月二十九日为窈九,谓是日天气常窈晦然也。家家以糖枣之属作糜哺之''窈也,穷也,皆晦尽之义也。'据此,则送穷有将最后一日送走之意,而晦字又有阴暗、暗气之意,送穷也是将这些不好的东西送走。
明清时期破五的送穷风俗承继了唐宋晦日送穷传统。由于唐代以中和节取代晦日节,晦日节遂衰落,其中送穷风俗逐渐移向正月初五。其证据一是明清时期定于五日五更(戌时)送穷,谓之'送五穷',与文学家韩愈送五鬼诗文的流传有很大关系。其二是破五送穷与晦日送穷习俗相近,比如唐人于晦日送穷,又于二月二日'迎富',而清乾隆修山西《大同府志》记载:'五日,剪彩纸为人,小儿拥抱戏通衢,曰'送穷';有攫而去者,曰'得富'。'很像是将晦日与二月二的活动移入初五。又如道光陕西《咸阳县志》记载:'五日,剪纸人、破衣,以残饭置僻处,曰送穷。'作糜、弃破衣均是唐人送穷之举。清咸阳送穷中,虽'残饭'和'糜'不尽相同,但也符合穷鬼所食之物,与唐俗大致相同。再如清同治山西《河曲县志》记载:'初五日,俗谓之破五。黎明,扫室中尘土污秽送于巷口,焚香燃爆,名曰送穷。'扫尘土送于巷口的行为明显地与《图经》和《金谷园记》所述风俗一脉相承。此种风俗一直流传到近现代,民国陕西《中部县志》记载:'五日未明,束纸为人、舟车、糗饵,送之通衢,谓之送穷。'所说的舟车、糗饵均是韩愈送穷文中的描写。而民国陕西《续修南郑县志》更明确指出:'五日,扫除门庭尘积炮滓,弃通衢,亦韩退之'送五穷'故事也。'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