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端午祭②

  简介

  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是韩国三大传统节日。端午祭是韩国江陵地区的传统节日习俗,旨在继承和发扬端午节传统文化习俗而举行的庆典活动,1967年被指定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和重要无形文物,2005年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现在江陵端午祭日渐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传统文化庆典。江陵端午祭以大关岭祭神为始拉开帷幕,活动期间将会举行各种巫法和祭祀典礼,并会举行跳绳、假面制作等传统游戏和体验活动以及精彩的巫俗表演、假面舞、农乐表演等。韩国江陵的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这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惟一的相同点是时间框架,都是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因此被称为端午祭。端午祭按照传统风俗,在端午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妇女们用菖蒲汤洗头发或饮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妆,称为'菖蒲妆'。士大夫人家的门柱上贴朱砂符借以避邪,君臣之间要互赠端午扇表示祝贺。祭祀仪式保存了完整的形式和内容,可以说是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核心。

  无形遗产

  农历5月5日被认为是天体居于宇宙中心,万物之气相聚,因而是最为丰腴的日子。传统上,农历5月5日端午这天被认为是年轻人最容易动情的日子。因此,一到端午节年轻女性就穿上美丽的韩服荡秋千,以吸引男性的主意。而男子则多在摔跤上较量高低,展现自己的力道。

  韩国江陵端午祭久负盛名,每年的端午祭期间,来自韩国和世界各地的观光者达百万人之多。是什么东西吸引如此众多的参与者、参观者,这不能不归结为韩国江陵市政府对民间无形文化财产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的保护。正是这一举措,使得一个民间节日成为江陵文化的标志,韩国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一种无形文化遗产,供人类享受;成为外界认识韩国文化和江陵民情的一个窗口。韩国'申遗'事件中提到的韩国端午节,指的就是江陵的端午祭。

不同于中国的端午节俗

  江陵端午祭的确是东亚'汉字文化圈'有趣的文化现象。以节日习俗而言,端午节虽然发源地在中国,但是在长期的流传和国际交流中,它被中国周边的国家和民族所吸纳,所接受,并置于自己的文化土壤之中,形成韩国民族独特的节日习俗。如果追述韩国江陵端午祭的原型,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在韩国的许多典籍中都记载了对'端午'的解释,这种解释和中国人的观念是一样的。如韩国也称五月初五日为'重午'、'重五'、'端阳'、'五月节',韩国特有的词是称'端午'为'上日',意为神的日子。按照传统风俗,在端午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妇女们用菖蒲汤洗头发或饮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妆,称为'菖蒲妆'。士大夫人家的门柱上贴朱砂符借以避邪,君臣之间要互赠端午扇表示祝贺。

中国端午节的许多习俗如插艾蒿、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戴荷包、五毒兜兜,拴五彩缕,划龙舟、纪念屈原等习俗,在韩国的端午习俗中并不存在。但韩国江陵地区的端午祭,同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祭祀、演戏、游艺是其主要内容。其中的祭祀仪式保存了完整的形式和内容,可以说是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核心。这也是韩国江陵端午祭1967年被指定为韩国第13号无形文化财的主要原因。

  江陵曾是古国的首都,当时有'舞天'的宗教庆典活动,端午是五月祈求丰收的播种庆典,十月是秋收的感恩节。江陵的端午祭除汇集国内所举行的传统习俗,还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内容。它不是一家一户的小型祭奠礼仪,而是一项大规模的巫术祭礼,是这一地域全民的庆典活动。

  '江陵端午祭'形成大规模的庆典习俗,在1603年时即有详细记录(参见1933年增修《临瀛志》)。其内容包括从农历四月起的锯神木、迎神、演戏等一系列祭祀习俗,以及融'大关岭山神祭'与'村庄城隍祭'于一体的村落祭奠等。参加人员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形成官民合一的庆典形式。而这些庆典均与地区的有关神话传说相联系,意味着'地区历史'、'地区人物'已成为人们心目中敬奉的对象,成为自己独立的信仰体系,因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样的祭祀活动,在古时也称为'部落祭',除有保存文化、辟邪求福功能,还蕴涵陶冶民众性情,防止各姓族群间的分裂,以实现大同社会的目的。这种共同体礼仪的延续是'江陵端午祭'得以流传至今的根本原因。直至现在每逢端午,江陵人都要涉足祭祀和相关集市活动。他们认为,只有如此才算是纯正的江陵人。

  相关传说

  江陵端午祭的一切祭祀活动都与神话传说相关联。其中,有英雄人物成神的,如大关岭山神由灭高句丽、平定百济的新罗将军金庾信变成;有非凡出生人物成神的,如大关岭国师城隍神,由神奇出生大难不死,后来成为梵日国师(810''889)的异人变成;有普通人成神的,如大关岭国师女城隍,由被城隍抢婚的常人家女儿变成。由于这些神话至今仍广泛流传,人们甚至还会把当今发生的事与之相联系,说明神话人物还明显地存活在江陵人的心中。

  端午祭内容

  江陵端午祭是现在韩国保存比较完整的传统节日习俗之一。原来在韩国许多地区都有端午习俗,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消失了,唯独江陵地区完整地保存着。在江陵地区,端午祭有着繁琐的祭祀仪式。如果从迎神的'前夜祭'算起,一般要举行五个昼夜;如果从'山神祭'算起到送神止,时间长达20多天;如果从'谨酿神酒'算起,则长达一个月的时间。

江陵端午祭的程序是从酿制神酒开始的。农历四月五日,人们用江陵旧官府'七事堂'发放的大米和粬子酿制神酒,准备端午祭时敬神和饮用;四月十五日举行'大关岭山神祭'和'国师城隍祭',祭祀结束后,锯一段神木,人们将青红礼缎挂在上面,然后在神木的引导下,组成迎神行列,农历五月初三傍晚时分,回到江陵国师女城隍祠(郑家女)接受'奉安祭',也就是端午祭的'前夜祭'。祭祀结束后,将大关岭山神和国师城隍牌位送往南大川露天祭场。从初四到初七,每天的早晨举行'朝奠祭'。江陵端午祭的祭祀仪式分'儒教式祭仪'和'巫俗祭仪'两种。儒教式祭仪以奉读汉文祝祷词的形式进行,祝祭的内容涉及除祸招福、健康安宁、治愈疾病、农渔丰收、禽畜繁盛等。儒祭之后,开始伴随歌舞戏剧表演进行的'巫俗祭仪',直至深夜。

  江陵端午祭的活动丰富多彩。除指定的祭礼(谨酿神酒''送神仪式)、巫祭、官奴假面戏、农乐竞赛、儿童农乐竞赛、鹤山奥道戴歌谣(这写都是地区或国家指定的无形文化遗产)外,还有众多的民俗活动,如汉诗创作比赛、乡土民谣竞唱大赛、全国时调竞唱大赛、拔河、摔跤、荡秋千、射箭、投壶、等;庆祝活动,如烟火游戏、端午放灯等;夜间活动,如国乐表演、伽椰琴并唱等;艺术活动更是丰富多彩。此外还有被称为'乱场'的商品交易。现在在江陵端午祭时还邀请国外民间艺术团体到场表演,增进各国的艺术交流和友谊,参加江陵端午祭演出的就有中国吉林省的吉剧团和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的昆剧。

  江陵官奴假面剧是江陵端午祭最独特的节目,该剧生动地再现出古时韩国官府奴婢与两班贵族的生活面貌,是韩国现存的唯一一部无声假面具。演员们的表演生动传神,引人入胜。头戴高帽、手持扇子的两班贵族和脸上涂满胭脂的小丑伴随着乐师的演奏粉墨登场,虽然没有对白,不过观众们完全可以通过演员们生动的表演领会其中的意思。江陵官奴假面剧是只有在江陵端午祭中才可以观赏的节目。

  意义

  韩国江陵端午祭是一项大型的庆祝活动,它以端午节为契机,紧密结合了韩国民众信仰和农时活动。不同于中国端午节的是,它以韩民族自己的方式,结合韩国民众的需要和审美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它的祭仪,无论是'儒教祭仪'还是'巫祭',都保持了原生状态。这种原生形态正是端午祭历史价值、文化史价值和美学价值之所在,是被列为韩国国家指定的无形文化遗产的根本所在。但是民俗文化是不断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前进,有许多新的内容自然会补充进来,这一点在江陵端午祭中也表现得十分明显。江陵端午祭的组织者十分明确'人为明天而活着,热切的渴望与理想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作为民俗活动,每年的端午祭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尽可能安排增加新的活动项目。1967年被指定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和重要无形文物,2005年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

  文化遗产传承启示

  1,'端午祭'是韩国的民俗节庆活动。

  端午祭,虽然与我国的端午节在时间上有相合之处,也可能最早是从我国传播过去的。但从现行的仪式、活动期限、规模,及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分析,它与我国的端午节已有原则不同,的确是属于韩国民众自己的一项民俗活动。

  2,守住独特的民间信仰,民俗事项才有生命之根。

  端午祭的'根',是贯注着该地区民众共同信仰的那些基本的祭祀礼仪。对此,江陵人始终坚守不移,不管环境与时代变化有多大,他们都虔诚地按原来程序进行。在民众心目中,只有如此才是江陵的端午祭。这种认识与守持,有力地维护和传递着活动的原始生命力。

  3,政府的有效管理,是传统文化得以保护与传承的制度保障。

  任何一项民俗事项,它的主体虽然是广大的民众,但是政府的意识或意志将会给予民众主体以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符合主体本身意愿与民俗文化演进规律的,也可能不完全符合,甚至相反。如果符合即是正向即有效管理,将产生聚能强生促使进化的功能;反之,则为逆向管理,必会造成元气损伤,带来或轻或重的负面效应。目前江陵端午祭中的'江陵农乐'等也经过从濒临灭亡到复兴繁荣的变化,即是一个政府有效管理的成功例证。

  4,民众的自主参与是民俗事项'活着'的主体保障,也是其根本标志。

  '端午祭'至今还生机勃勃地传承着,根本原因在于它所传递的文化精神依然扎根于现代民众的心里。那些传统的祭祀仪式、风物游艺,依然是他们当下生活的一部分,精神和信仰的一部分,彼此朝夕相处,须臾不离。正是民众的自觉参与,推动着传统自然地传承与衍变,生生不息。

  5,民俗学者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端午祭'是韩国民俗学会前会长、中央大学教授任东权先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首先发现并热心关注的。经他的提议,1967年,政府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第13号。从此,这一活动有了制度的保护,获得传承与创新。

  韩国每年的传统活动,都有民俗学者积极介入。这种学术参与,为传统文化保护注入有益的智力支援,促成了积极健康的发展。

  6,区别'保存'与'保护',积极开拓'保护'空间,是传承和创新的关键。

  '保存'以'存'为目标;'保护'则不同,它以'养'为目标,是对对象生命系统生态整体的保养与呵护,着眼于民俗生命的延续与发展。江陵政府和人民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既用心守护'端午祭'的生命之根,又主动从现实吸取滋养,不断开拓新机,最终实现了传统的持续发展。

  7,一个令人深省的话题

  面对一些由濒临灭亡而走向复苏与发展的事项,韩国民俗学者展开认真地反思。他们认为,值得吸取的教训是:过去许多无形文物消失在无所需求中,如有符合现代需要的无形文物,必须使它们得到复苏。探讨文化有否继承的价值固然重要,但不可忽略继承文化的意志。'我们无法强求子孙无条件地接受传统价值和生活,但应该让他们体验过去,并给予(甘心)继承的机会。'

  这样的见解很具警示意义。我们也是否也应该认真地想一想,一个民族继承无形文化的'意志'问题?想一想我们有没有剥夺子孙们亲自体验和继承无形文化的权利?想一想我们有没有让那些濒临灭顶而又尚有生机的无形文化'必须使它获得重生'的意识?

  中国的端午节

  1.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迎涛神,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恶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夏至,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纪念女诗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策划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纪念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祭申遗-文化掠夺开始

  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时间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对此,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无形遗产属于全人类共享,韩国申报成功并非坏事。

  有专家指出,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其实与我们的端午节不是一回事。韩国的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这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惟一的相同点是时间框架,都是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但是这丝毫不能减小此次韩国胜出给国人造成的心理冲击。

  韩国'端午节.cn'的恶意抢注

  国内知名的域名投资者姚劲波以3万美元高价将'端午节.cn'域名赎回,并愿意无偿捐赠。

  据北京娱乐信报报道,姚劲波自掏腰包3万美元,11月18日赎回了'端午节.cn'。姚劲波原为万网副总裁,在离职前夕也就是11月8日,'端午节.cn'的原注册者YunHeeCo,Inc,R.O.K.通过信箱向万网发来了域名出售委托书,称由于公司战略转变,暂时无法对该中文域名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委托万网全权负责'端午节.cn'的转让业务。这表明了注册者希望将其出售获利。

  当时任万网副总裁的姚劲波得知这个消息后,感觉有必要及时出手把该域名买下来,不能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流失海外。于是他就和这家韩国公司联络,最终敲定以3万美元的价格赎回。昨天输入'端午节.cn',域名已经指向了姚劲波离职后自立的门户58.com网站。

  但事情并未到此为止。姚劲波也不想长期占用这个和自己的同城分类信息网站业务无关的域名。他表示,'如果湖南岳阳、秭归等相关政府部门,能对端午节.cn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将无偿捐献出这个域名。'

  这次韩国企业轻松赚走了3万美元。但据姚劲波介绍,其实知名的韩国企业、特产、文化等域名也曾遭到欧美等国家的抢注,使得韩国人日益注重传统文化、企业品牌等的网上保护,目前,以韩国4600多万、世界第26位的人口数,域名数量超过62万个,居世界第11位。业内人士认为,不光是端午节,包括其他传统节日甚至国粹,如何守住互联网这个阵地,都值得各界关注。

  国人之怒

  自从端午祭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之后,韩国受到中国人的强烈不满和谴责。

  韩国的所为还不止这些:

  蚩尤大帝被写进韩国教科书说是韩国人

  司马迁孔子西施都被说出韩国人

  说大熊猫起源于韩国

  韩国人发明了汉字准备申请世界遗产

  珠穆朗玛峰曾位于韩国

  长春冬云会上韩国运动员在领奖台上高举:长白山是韩国领土

  韩国人发明了豆浆豆腐

  为了去中国化将汉城改为首尔汉江改为韩江

  说中医是韩国人发明的并且准备申请世界遗产

  说韩国文明在八千年前就出现了,随后哺育了黄河文明和日本文明

  '

为您推荐

贺新郎·端午②

  【名称】: 贺新郎·端午   【体裁】: 词   【年代】: 南宋   【作者】:刘克庄   【原文】   贺新郎·端午   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①,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②,新样钗符艾虎..

和端午②

原文  朝代:宋朝   作者: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⑴,忠魂一去讵能还⑵。   国亡身殒今何有⑶,只留离骚在世间。注释  ⑴竞渡:赛龙舟。   ⑵讵:不;莫。   ⑶殒:死亡。大意  赛龙舟时对屈原受的冤屈感到悲伤,忠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