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称'哈节'。京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含恨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唱哈'即是'唱歌'。过节日期,因地而异,有农历六月初十、八月初十、正月廿五等,一般在下午三时宰猪祭神,成年男子按家庭地位入席,妇女只能旁听。'唱哈'由一男(哈哥)、二女(哈妹)组成,哈妹打竹片轮流演唱,哈哥弹三弦琴伴奏,连唱三天三夜或七天七夜。现已改变旧俗,增加了新的内容。
京族是广西独有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防城各族自治县。
哈节是京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哈'是京语译音,含有'歌'、'请神听歌'的意思。'哈'或'唱哈',在京语中就是唱歌的意思,哈节也就是京族的歌节。
关于哈节有不少民间传说,其中一个说是古代有位歌仙,来到京族三岛,以传歌为名,动员群众起来反抗封建压迫。她的歌声感动了许多群众。后人为了纪念她,建立了'哈亭',定期在哈亭唱歌传歌,渐成节俗。
哈节的日期各地不同,沥尾、巫头岛为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为农历八月初十。各村的哈亭是节日活动的中心、哈亭雕梁画栋,飞檐高顶,亭内分左右偏殿和正殿。正殿内设有过去京家信奉的诸神神座。偏殿内设有坐位,听歌与宴欢时要按长幼次序人座。
节日活动历时3日,通宵达旦,歌舞不息。周围各族群众亦来共同欢庆,一派升平喜庆景象。唱哈的主角有三人,男歌手一人,称'哈哥',专司抚琴伴奏,两位女歌手是'哈妹',一个待两块竹板,另一个拿一个竹梆,击节伴奏,轮流演唱。歌的内容有民间传说、哲理佳话、爱情故事等。锣鼓声中,常有妙龄少女登台献舞。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头顶天灯舞'。只见少女头顶瓷碗,碗上选盘,盘子里点燃蜡烛,两手端着酒杯,也各有蜡烛一根。载歌载舞时,三根蜡烛闪闪不灭,若是群舞,一片烛光闪烁,煞是好看。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