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ny'
即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行文娱活动,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相关诗词:
生查子
欧阳修[北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透!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吉水(今属江西)人。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著名的散文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与晏殊较接近,但也有不同处,如他有述怀、咏史、写民情风俗之作,题材较晏殊词广泛。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有《欧阳文忠公集》。
译文:
去年元宵之夜,花市人真多。
夜晚如同白昼,处处是灯火。
月亮爬上柳梢,悄悄观看着,
切切情人有约,晚上在等我。
今年元宵之夜,花市人仍多。
夜晚又同白昼,处处灯更火。
月亮爬上柳梢,瞧孤独的我,
薄薄的春衫袖,怎奈泪滂沱。
词以灵光独运的艺术构思,使今与昔、悲与欢互相交织、前后映照,从而巧妙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感。上片追忆去年元夜的欢会。'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灯火辉煌。自唐代起,就有元夜张灯、观灯的习俗,至宋而其风益盛。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记灯市景象云'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可知,'花市灯如昼'乃状其实况,略无夸饰。但描写灯市不过是为了展示欢会的时空背景,因而一笔带过,不多着力。'月上柳梢头'二句含'宾'就'主',再现那令人沉醉的情景。'黄昏后',交待主人公与其情侣相会的时间。'月上柳梢头',既是对'黄昏后'这一时间概念的形象示现,也是对男女主人公约会的环境的补充描绘''明月皎皎,垂柳依依,是那样富于诗情画意!'人约',点出男女主人公并非邂逅灯市,而是早有密约。这表明他们即便尚未私订终身,至少也彼此倾心。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没有正面涉笔他们相会前的心驰神往,见面后的欢声笑语以及分手后时的意乱情迷,而仅用一句'人约黄昏后'提示,深得艺术三昧。下片抒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不见伊人的感伤。'月与灯依旧',说明景物与去年一般无二,照样月光普照,华灯齐放。但风景无殊,人事全异。'不见去年人'二句情绪一落千丈:去年莺俦燕侣,对诉衷肠,今年孤身支影,徒忆前盟,主人公怎能不抚今思昔,泪下如注。因何'不见',一字不及,或话有难言之隐,或许故意留下悬念。全词的艺术构思近似于唐人崔护的《游城南》诗(去年今日此门中),却较崔诗更见语言的回环错综之美,也更具民歌风味。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